圖解楞嚴經:最絢麗的佛法百科全書

圖解楞嚴經:最絢麗的佛法百科全書

《圖解楞嚴經:最絢麗的佛法百科全書》是 2011年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釋見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解楞嚴經:最絢麗的佛法百科全書

《圖解楞嚴經:最絢麗的佛法百科全書(超值白金版)》內容簡介:《楞嚴經》與《法華經》《華嚴經》《金剛經》等並尊為“經中之王”,是佛教正法的代表,也是禪宗必修經典,素來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等讚譽。它以佛陀弟子阿難與摩登伽女墮入情網即將破戒為開篇,含懾了諸多深奧的佛法義理和修持法門。自古以來,被公認為是一部“佛法百科全書”,更是一部指導人們發現自心、修證成佛的修煉手冊,彰顯了佛法的大智慧。

一千多年以來,《楞嚴經》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中都備受推崇,廣泛流通,並得到各國曆朝歷代皇室的鼎力支持。《圖解楞嚴經》以流通最廣的近代圓瑛大師的《楞嚴經講義》為藍本,綜合各家的註疏和講解,精編成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短文;同時,以60個系統結構表和嚴謹流程圖,200幅精美繪圖和佛像,用全新圖解手法綜合創意,使古老佛經煥發新鮮活力。

《圖解楞嚴經:最絢麗的佛法百科全書(超值白金版)》重點:《楞嚴經》為什麼受到歷代祖師的推崇?阿難是在與摩登伽女即將破戒時得道證悟的嗎?學佛路上所遇到的問題,從《楞嚴經》里都能找到最標準的答案嗎?

圖書目錄

《楞嚴經》中的二十五聖悟道法門/1-8

《楞嚴經》與釋迦牟尼佛會 /10

編者序:最絢爛的佛經/12

本書閱讀導航/20

第1章 佛法正印:走進《楞嚴經》的世界

1.經中之王:成佛作祖之正印 24

2.《楞嚴經》的來歷:“拜經台”和“血漬經”的故事 26

3.諸宗共尊之經:圓攝八宗的《楞嚴經》 30

4.《楞嚴經》的註疏:唐代以來過百家 42

5.開慧的楞嚴:依《楞嚴經》而悟道的高僧 46

6.士大夫與《楞嚴》:以蘇軾兄弟為例 54

7.《楞嚴經》的地位:佛教歷代祖師的推崇 56

8.真偽之爭:《楞嚴經》真偽決斷論 64

9.真修實證:《楞嚴經》的持誦和修習的方法 70

10.經題釋義:體現全書精華的二十個字 74

11.本經譯題:房融宰相在譯經時擔任什麼職務 78

12.《楞嚴經》的結構:惟則禪師對經宗分的五分法 80

第2章 見道分:《楞嚴經》的本心論

第一節 明心見性:七處征心八還辨見84

1. 楞嚴法會上的聖眾:阿羅漢和菩薩的區別 84

2. 本經緣起:摩登伽女和阿難的慾海情天 88

3. 阿難悔悟:世尊審問阿難出家的最初發心 92

4. 七處征心破妄:我們的心到底在哪兒 94

5. 兩種根本:眾生不能脫離輪迴和成佛的根本原因 98

6.認賊為子:“我思故我在”對嗎 100

7. 六識虛妄,真心不妄:妄心和真心的區別 102

8. 十番顯見:撥落見塵明見性 104

9. 兩種妄見:別業妄見與同分妄見110

第二節 四科七大:相妄性真,本然周遍 112

1. 什麼是四科: 會通四科,即性常住 112

2. 五陰虛妄:五陰本如來藏性 114

3. 六入虛妄:會六入即如來藏性 116

4. 十二處虛妄:色塵生眼見,還是眼根生色相 118

5. 十八界虛妄:見聞、覺知的功能是怎么產生的 120

6. 七大本真:圓彰七大,即性周遍 122

7.贊佛偈:阿難尊者的悲心大願 126

第三節《楞嚴經》對宇宙起源和生命真相的揭示 128

1.三細六粗:宇宙的誕生和生命的起源 128

2. 三種相續:中陰身投胎的現象 130

3. 銷礦為金,不復為礦:成佛後會不會再變成有漏眾生 132

4. 五大圓融:五大為何不會互相陵滅 134

5. 三藏一心:佛對實相的詳盡開示 136

6. 無明之因:富樓那最為徹底窮源的一問 138

7. 真妄雙絕:直斥耽著戲論,正勸勤修無漏 140

第3章 修道分:首楞嚴大定的修持原理

第一節 圓通門:佛法修持的入手處 144

1. 舍妄趣真:初發菩提心時應遵循的兩個原則 144

2. 不以生滅心來求佛果:初發菩提心應遵守的第一個原則 146

3. 解結從根:初發菩提心應遵守的第二個原則 148

4. 妄盡還源:人為什麼會有眼睛、鼻子等六根 150

5. 解一亡六:六根互用的神奇實例 152

6. 誤疑斷滅:擊鐘引夢驗證聞性不斷滅 154

7.迷悟同源:讓眾生輪迴或涅都在於六根 156

8. 解結之方:打結與解結的比喻 158

第二節 修持方法:二十五聖最初入手的圓通法門 160

1. 二十五種圓通: 六塵、六根、六識和七大的修持法門 160

2. 聲塵色塵:優波尼沙陀修不淨觀而悟道 162

3. 香塵味塵:香嚴童子因聞香氣而悟道 164

4. 觸塵法塵:跋陀婆羅因為洗澡而悟道 166

5. 眼根鼻根:周利特迦尊者觀察呼吸而悟道 168

6. 舌身意三根:畢陵伽婆蹉尊者因毒刺傷足而悟道 170

7. 眼識耳識:普賢菩薩的耳識圓通法門 172

8. 鼻識舌識:觀鼻端白的修持法門 174

9. 身識意識:優波離尊者的戒律成就法門 176

10. 火大地大:持地菩薩自平心地而悟道 178

11. 月光水大:月光童子修水觀三昧而悟道 180

12. 風大空大:虛空藏菩薩觀察空大而悟道 182

13. 彌勒菩薩:識心圓明,入圓成實 184

14. 大勢至菩薩:淨土宗念佛法門的最佳開示 186

15. 觀世音菩薩:耳根法門精微的修證程式 188

16. 耳根圓通起用: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190

17. 圓通比較:文殊菩薩選中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 198

第三節 持戒和持咒:攝心修定的清淨明誨 200

1. 三無漏學: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200

2. 四重決定清淨明誨:斷淫,斷殺,斷盜,斷妄語 202

3. 設立楞嚴道場:坐道場修定慧的次第 206

4. 咒中之王:修習楞嚴咒帶來廣大殊勝的功德利益 210

第4章 證道分:修證聖位的次第

1. 兩種顛倒:無明熏真如成染法 214

2.十二類生:因妄想而有的眾生輪迴世界 216

3. 三種漸次:菩薩為頓悟所作的準備 218

4. 五十七聖位:由三種漸次進修而安立的聖位 220

第5章 助道分:七趣因果與五陰魔

第一節 三界:七趣眾生升墮的因果 230

1. 三界七趣:為何一真法界會出現六道輪迴 230

2. 臨終升墜:人死後會投生到六道中的哪一道 232

3.十習因:人間惡業所感召的地獄果報 234

4. 鬼趣的因果:地獄餘業所感召的餓鬼道果報 242

5. 畜生趣的因果: 償還宿債而感召的畜生果報 244

6. 人趣的因果:佛法對人的心理的透視 246

7. 仙趣的因果:人類的妄念與十種神仙 248

8. 天趣的因果:三界之內最殊勝最尊貴的地方 250

9. 阿修羅趣:修正定以除盡殺、盜、淫三妄惑 258

第二節 五陰魔相:端正發心,防治魔障 260

1. 五十重陰境:修行證果前會發生的現象 260

2. 色陰區宇:色陰禪境中的十種魔事 264

3. 受陰區宇:受陰禪境中的十種魔事 270

4. 想陰區宇:想陰禪境中的十種魔事 278

5. 行陰區宇:行陰禪境中的十種心魔 292

6. 識陰區宇:唯識境界中的十種偏差 298

附錄:《大佛頂首楞嚴經》全文 30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