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圓遺址

圓明圓遺址

北京圓明圓遺址在北京西北郊.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在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禎的一座明代私園的舊址上建成的。胤禎登位為雍正皇帝後,擴建為皇帝長期居住的離宮。乾隆時期再度擴建,乾隆九年(1744)竣工。以後,又在園的東側闢建長春園,在園的東南闢建綺春園,作為附園。乾隆三十七年全部完成,構成三位一體的園群。鹹豐十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先是搶劫,繼而放火燒毀這座曠世名圓,只留下殘壁斷垣,衰草荒煙。

概述

圓明圓遺址圓明圓遺址

北京圓明圓遺址在北京西北郊.一般所說的圓明圓,還包括它的兩個附圓(長春圓)和(綺春圓)在內,因此又稱"圓明三圓".它是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離宮別苑即"三山五圓"(香山靜宜圓,玉泉山靜明圓,萬壽山清鰱圓,圓明圓,暢春圓)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歷史上的圓明園共占地5,200餘畝(約350公頃),比頤和園的整個範圍還要大出近千畝。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優遊享樂,並於此舉行朝會,處理政事,它與紫禁城(故宮)同為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稱為御園。

圓明園四十景

圓明圓遺址圓明圓遺址

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洲清晏、縷月開雲、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雲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蕩蕩、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雲居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日天琳字、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雲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台、/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境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曲院風荷、洞天深處以及紫碧山房、藻園、若帆之閣、文源閣等處。當時懸掛匾額的主要園林建築約達600座,實為右今中外皇家園林之冠。

歷史

圓明圓遺址圓明圓遺址

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在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禎的一座明代私園的舊址上建成的。胤禎登位為雍正皇帝後,擴建為皇帝長期居住的離宮。乾隆時期再度擴建,乾隆九年(1744)竣工。以後,又在園的東側闢建長春園,在園的東南闢建綺春園,作為附園。乾隆三十七年全部完成,構成三位一體的園群。

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時已初具規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游賞。雍正皇帝於1723年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營構、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他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並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綺春園。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圓明園主要興建於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園林風景群已遍及全園三千畝範圍。乾隆年間,在園內相繼又有多處增建和改建。該園的主要園林風景群,有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
鹹豐十年,法聯軍侵入北京,先是搶劫,繼而放火燒毀這座曠世名圓,只留下殘壁斷垣,衰草荒煙。

建築規制

圓明圓遺址圓明圓

圓明園全部由人工起造。造園匠師運用中國古典園林掇山和理水的各種手法,創造出一個完整的山水地貌作為造景的骨架。圓明三園之景都以水為主題,因水而成趣。利用泉眼、泉流開鑿的水體占全園面積的一半以上。大水面如福海寬600多米;中等水面如後湖寬200米左右;眾多的小型水面寬40-50米,作為水景近觀的小品。迴環縈繞的河道又把這些大小水面串聯為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構成全園的脈絡和紐帶,並供蕩舟和交通之用。疊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崗阜,以及島、嶼、洲、堤分布於園內,約占全園面積的1/3。它們與水系相結合,構成了山重水複、層疊多變的百餘處園林空間。乾隆皇帝六次到江南遊覽名園勝景,凡是他所中意的景致都命畫師摹繪下來作為建園的參考。圓明園在繼承北方園林傳統的基礎上廣泛地汲取江南園林的精華,成為一座具有極高藝術水平的大型人工山水園。園內的建築物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如宮殿、住宅、廟宇、戲院、藏書樓、陳列館、店肆、山村、水居、船埠等,但大量的則是供遊憩宴飲的園林建築。除極少數的殿堂、廟宇之外,一般外觀都很樸素雅致、少施彩繪,與園林的自然風貌十分諧調,但室內的裝飾、裝修、陳設極為富麗,以適應帝王窮奢極侈的生活方式。圓明園作為皇帝長期居住的地方,兼有"宮"和"苑"的雙重功能。因此,在緊接園的正門建置一個相對獨立的宮廷區,包括帝、後的寢宮、皇帝上朝的殿堂、大臣的朝房和政府各部門的值房,是北京皇城大內的縮影。
園內150多組建築群都各具特色。有仿效江南山水名勝的,如摹擬杭州西湖十景,"坐石臨流"仿自紹興蘭亭;有取古人詩畫意境的,如"武陵春色"取材於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有表現神仙境界的,如"蓬島瑤台"寓意神話中的東海三神山;有象徵封建統治的,如九島環列的後湖代表禹貢九州,體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利用異樹、名花、奇石作為造景主題的,如"鏤月開雲"的牡丹、"天然圖畫"的修竹等。這些主題突出、景觀多樣的景區,大多數作成"園中之園",它們之間均以築山或植物配置作障隔,又以曲折的河流和道路相聯繫。園中有園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種獨特布局形式,圓明園在這方面可算是典型佳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