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大苗培育

園林大苗培育,培育專供城市綠化用大規格苗木的技術措施。

園林大苗培育

大苗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根系、通直的樹幹(花灌木除外)和完整的樹形,栽後易成活,能較快地發揮園林綠化效益。在城市建設中,一方面由於住宅區、街道、公園及綠地等不斷發展,要求所種樹苗迅速生長,很快收到綠化效果,以便與其他建設同步,並與高大的建築和寬廣的道路相協調;另一方面,城市的特定環境條件,如較差的土質、日照、稠密的人口、擁擠的交通、嚴重的大氣污染等,也不利於小苗的生長。因此只有健壯和抗性較強的大苗,才能適應大城市綠化的要求。
大苗的具體規格因樹種、用途而異,一般要求常綠喬木高度在3米以上,胸徑在10厘米以上;落葉喬木的胸徑,慢長樹在8厘米以上,快長樹在5厘米以上;花灌木的高度與冠幅均在 1米以上。慢長樹種在樹木生長緩慢的地區,用的規格可稍大,反之可適當減小。
培育大苗一般分以下幾個階段進行:
養根 為了使大苗有發達的根系,培育期間須經多次移苗。第一次移植時切斷主根並短截過長的側根,促使一二級側根生長;以後每次移植,對主側根都適當短截,逐步養成豐滿而集中的根系。如不行移植,則可通過每隔2~3年進行一次斷根(切斷過長的側根)的方法促使根系集中,增加鬚根量。養根過程中加強施肥、灌水、除草等養護措施,以利根系生長。
養乾 樹木自然向上生長的習性(乾性)因樹種而異。一般乾性強的樹種,可自然長成通直的樹幹;而乾性弱的樹種,任其自然生長時則易出現主幹不直或側枝生長過旺、生長速度受抑制的現象。另外,有的樹種沒有飽滿的頂芽,或頂芽不能安全越冬;有的樹種對生的側芽均衡發展,也不易形成通直的樹幹。大苗培育過程中為養直樹幹而採取的方法主要有:①密植養乾法。又分為種內密植與種間密植。前者是增加栽植密度,利用樹木強烈的向光特性,促使植物快速生長,抑制側枝發育,同時給以充足的肥水供應;後者是利用兩種不同植物的種間競爭,如將與麻混種在一起,迫使槐苗向高長成通直的主幹。②平茬養乾法。即栽植一定密度的小苗,培養1~2年,俟其根系發達後,在休眠季節將地上部的苗乾截去(平茬),及時增施肥、水,利用根系的強大生長潛力,促使苗木快速生長而養直樹幹,同時配合修剪和防治病蟲害等措施。
養冠 為提高園林樹木的觀賞價值,充分發揮其綠化功能,常根據不同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和用途培養成不同的樹冠。喬木的樹冠,可分為有中心主軸與無中心主軸兩類。大部分常綠針葉樹和楊樹類等乾性較強,養冠時可利用其頂端優勢,保護和促進中心主枝的生長,同時對側枝生長適當控制。對無中心主軸的樹種如樟樹、梧桐、懸鈴木等,可按預定分枝點的高度短截主幹,促使側枝生長,次年選留分布均勻、角度適宜的主側枝3~5個進行短截,剪掉多餘側枝;以後逐年對側枝進行整形修剪,最後養成理想的完整樹冠。灌木類的樹冠一般也分兩類:對短主幹型的如榆葉梅、紫薇等大型灌木,養冠時可在預定分枝點將主幹短截,選留分布均勻、角度適宜的3~5個側枝,通過逐年修剪,養成圓形豐滿的冠叢。對無主幹的灌木如連翹、月季和一些藤本,可自植株基部剪掉多餘的枝條,選留生長健壯的5~7個主枝,使其均衡生長而養成豐滿的樹冠。對於綠籬用苗以及特殊造型的樹種,育苗階段也常進行初步的修剪造型,定植後再作進一步的加工(見樹木造型)。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