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坂村

園坂村系是福建省泉州晉江市紫帽鎮的一個行政村。位於晉江市西北部,紫帽山東南山脈,距紫帽鎮政府1.5公里,東北與江南前店村接壤,西北與鯉城龍嶺交界,南臨324國道,西與泉州市高爾夫球場交接,離泉州市區6公里處。

基本信息

地名含義

園坂村原是一片桃園,故又名古桃園坂,桃林滿山遍野美不勝收。別稱橫坂、古桃園坂。別 稱泉州南門外苦桃園坂村。

歷史沿革

園坂村古稱苦桃園坂村,因古時栽培大量的桃李果樹而得名。明清時期屬泉州府南門外三十二都,民國33年(1944年)屬梅溪鄉紫園保,解放後1950年屬晉江第四區園坂村,1956年屬池店區紫帽鄉,1959年屬磁灶公社塘頭大隊,1961年屬紫帽山農場園坂管理區,1984年改為紫帽鎮園坂村委會。

歷史人文

園坂村山川毓秀,地靈人傑,人文薈萃,古今賢達,人才輩出。例:明朝萬曆年間有進士蔡增譽,歷任南京松江府知府,江西按察使中大夫,江西布政使司右參政。有科舉文魁,有國大代表蔡鼎常,現代著名詩人蔡其矯,及中科院士、專家、學者、教授、工程師,國家各級幹部。

村落與居民

園坂村區域面積3平方公里,轄區內有園坂、張園二個自然村,村委會設在園坂。截止2008年,全村583戶、人口2456人,海外華僑348人。村內有蔡、黃、陳、張、蘇五姓氏,其中蔡姓居多。

村容村貌

園坂村始終以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宗旨,全面開展整治建設,先後投入資金250萬元,建設村間水泥路2500餘米,村間道路硬化率達98%,建設籃球場五處,水沖式廁六座,安置健身器材兩大套,架設村間路燈220盞,清理修建排污水溝1000餘米。由於園坂村坐落:坐北向南,北背紫帽山脈,南臨324國道,山清水秀,顯示村容秀色優美。2006年被晉江市委市政府列為“百村示範,村村整治工程”示範村。2005年9月被省司法廳、民政廳授予全省民主法治示範村。2007年2月被晉江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村。2007年6月被泉州市委授予“五個好”先進村黨組織。2007年12月被晉江市環保局、文明辦、民政局評為晉江市綠色社區。2008年5月被晉江市文明辦評為“評定村規民約,深化移風易俗”先進單位。

氣候與物產經濟

園坂村區域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降雨量1400毫米,耕地面積645畝,農作物有水稻、地瓜、花生、大小麥及蔬菜等。山林果樹二平方公里,果樹以龍眼為主,其次楊梅、石榴等。山林密集,主要有相思松柏樹為多,遍地皆是,是晉江市果林區,又是水果之鄉,是優秀綠色家園,村內還有紫坂國小、寶藝工藝廠、紙巾廠、鞋廠等。

交通運輸

園坂村面臨324國道,而國道線在村前自東向貫通行駛,又泉三高速公路從村中貫穿而過,並設有泉三高速公路園坂出入口、收費站,交通運輸,四通八達。

名勝古蹟

抗日,解放戰爭時期,園坂村是一處秘密組織發展地下黨開展活動的踞點。當時有一名叫司馬文森來該園坂村紫坂國小任教,在任教時,他以教師的身份,秘密組織發展地下黨開展活動,配合解放泉州立下了不可磨滅的革命功勳。後司馬文森曾撰寫一部小說《風雨桐江》,描寫當時地下黨開展活動情況路線。小說中寫的聯絡地點的學校和蔡家村即正是當今的園坂村和紫坂學校。但最可惜的是一個優秀的地下革命基點村——園坂村,由於當時領導的疏忽,造成園坂村在老區基點村榜上無名,實則十分遺憾,也是一個重大失誤。註:解放後,司馬文森分別曾任中國駐印尼大使館文化參贊和駐法國大使館文化參贊。 園坂村位於紫帽山山脈延伸,環山相抱,區內名山奇石。有尖仔山、林厝山、舊宅山、岩頭山、引公山。奇石有:長奄石、貓公石、魚鱗石、鴨嘴石、大炮石、龍船石、西帽石和尖石等歷史文化景點名稱。景點系列:有仙洞橋水庫,建於1958年,水庫邊石崖洞中屹立一尊宋時期釋迦牟尼主體青石像,具有歷史價值,多年來熱心的鄉親不斷踴躍捐資和現代著名詩人蔡其矯熱心引進名花名樹栽於周邊,造就了一個山水合一的仙洞橋公園,是村民休閒的好去處,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到此遊玩、燒烤、垂釣。市領導陳健倩副書記讚譽是晉江難得的農村小公園。
景點系列:村中有一幢白洋樓,建於1934年,仿西洋體式水泥結構的樓房,此仍是現代著名詩人蔡其矯故居,經晉江市政府授予歷史文化保護單位。
景點系列:村中有蔡氏宗祠一座,建於2006年,石木結構,仿古建築,祠內外石木雕刻、浮雕、透雕,工藝盡致,線條優美。祠內設有桌球、象棋、麻將、健身器材,是中老年文化健身活動中心,為南門外屈指有數的仿古建築之一,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參觀。

域內設施

域內有老年人活動中心,蔡氏宗祠中老年文化健身活動中心,設有國小一所,即紫坂國小。入駐企事業有紫帽交警中隊、紙巾廠、石材加工廠、鞋業加工廠等等。

下屬單位

設有老人協會、計生協會、衛生所、紫坂國小、校董會、治安巡邏大隊、共青團、婦聯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