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子床

圍子床圍子床

概述

中國古代家具中臥具形式有四種,即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後兩種只作為臥具,供睡眠之用;而前兩種除睡眠外,還兼有坐之功能。我們知道,漢朝以前中國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圍繞睡臥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臥周圍。久而久之,形成了國人待客的等級觀。清朝以前,甚至民國初年,國人待客的最高級別一直在床或上炕上。榻和羅漢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臥,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韓熙載夜宴圖》以來,通覽歷朝歷代的繪畫作品,頻頻可以見到古人以榻或羅漢床為中心待客的場面。明代以降,特別是在清代,這種禮儀已成定式。因此羅漢床由樸素向華麗發展,逐步強調身身的裝飾,三屏風式羅漢床即為一例。此應酬原為美國的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所藏,三屏風式,攢框裝入七塊黑白大理石,正面圍子略高一些,此床清式特點已明顯,但仍保留了明式的基本特徵。譬如圍子,正面圍子雖裝入三塊大理石,可仍採用通長平式,有別於清式中間高兩頭矮的裝飾風格,而且正面圍子僅略高於兩側的圍子,這在明式羅漢術中很普遍。而清式羅漢床,往往正面呈現山家形圍子,兩側也常用台階形式,形成一定落差。這要求正面圍,尤其中間一塊要高,才能使圍子幾經落差不至於太矮。清代羅漢床,五屏風式、七屏風式漸多,甚至九屏風式也有出現,這就迫使正面圍子加高,高到令人難堪的局面。按這種思路,羅漢床圍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圍子床比羅漢床的長、寬尺寸要大一些,其他並無異樣。它即可以作為廳堂的坐具,又可以供睡眠用。

相關詞條

羅漢床 架子床 拔步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