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檢驗醫學雜誌

國際檢驗醫學雜誌

《國際檢驗醫學雜誌》(半月刊)創刊於1980年,原名《國外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本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和重慶市衛生信息中心主辦的國家級檢驗醫學專業學術類期刊,自2010年7月起改為由重慶市衛生局主管。2006年,《國際檢驗醫學雜誌》編入《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的醫藥衛生專輯,在新的資料庫體系中,被編入了《中國醫藥衛生科技期刊文獻總庫》;2006年經《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CMCI)統計,《國際檢驗醫學雜誌》發表的5篇論文被引次數達到30次以上,為較高影響力醫學論文,已被收錄入《中國高影響力醫學期刊論文計量報告》(第1版)。

基本信息

報刊影響

《國際檢驗醫學雜誌》全面、系統地反映國內外檢驗醫學成果和發展動態的高級醫學專業學術期刊,報導國際範圍內先進醫學科學信息和有特色的臨床經驗,以廣大科研人員、臨床生化、微生物、免疫、血液等檢驗醫學工作者及臨床醫務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對從事檢驗醫學的醫務工作者和醫學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刊特別注意所選用文章的先進性、科學性、及時性與實用性,創刊以來以其內容新穎、報導快捷而深受廣大讀者、作者的好評和喜愛。

收錄情況

《國際檢驗醫學雜誌》近年來被列入美國《化學文摘》(CA) 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2005年榮獲衛生部首屆醫藥衛生優秀期刊三等獎。2006年,《國際檢驗醫學雜誌》編入《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的醫藥衛生專輯,在新的資料庫體系中,被編入了《中國醫藥衛生科技期刊文獻總庫》;2006年經《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CMCI)統計,《國際檢驗醫學雜誌》發表的5篇論文被引次數達到30次以上,為較高影響力醫學論文,已被收錄入《中國高影響力醫學期刊論文計量報告》(第1版)。2007年國家新聞出版署首批期刊出版規範檢查,被評為A類合格期刊。2008年6月《國際檢驗醫學雜誌》入選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8月,被波蘭《哥白尼索引》(IC)列為來源期刊,2008年9月,被列為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CSA(NS))來源期刊,2008年9月,列為第一批入選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Index Medicus, WPRIM),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 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主要收錄的中國期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大幅提高,雜誌影響力不斷提升。

《國際檢驗醫學雜誌》近年來已被列入:

1、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3、美國《化學文摘》(CA) 收錄期刊

4、波蘭《哥白尼索引》(IC)列為來源期刊

5、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CSA(NS))來源期刊

6、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收錄期刊

7、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

8、《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9、《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

10、《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11、《中國醫藥衛生科技期刊文獻總庫》

12、《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

客群範圍

依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出版社的統計資料(中知網):2006年《國際檢驗醫學雜誌》期刊機構用戶總計2137個,復蓋了國內大多數高等院校、重點科研單位、大中型圖書情報部門、三級醫院,正在向各小型機構發展;在國際市場,高效、科研等機構用戶20家,國際個人讀者分布在北美、澳洲、西歐、韓國、日本、中東、東南亞、非洲等17個國家和地區。

影響引子

依據萬方資料庫2007年版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統計資料:《國際檢驗醫學雜誌》總被引頻次為963,在“預防醫學與衛生學”板塊41種期刊中排名第八位;他引率和學科擴散指標影響因子0.572,排名第七位;他引率和學科擴散指標排名第六位。在2007年版中國期刊稿被引指數34種期刊中排名第二位。

投稿須知

本刊欄目

該刊辟有專家述評、專題、論著、臨床檢驗研究、基礎實驗研究、碩博論壇、綜述、檢驗技術與方法、經驗交流、醫學檢驗教育、檢驗科與實驗科管理、質控與標規、儀器與試劑評價、個案與短篇等欄目。

來稿要求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必要時應作統計學處理。

2.文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

3.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作者單位名稱(寫出所在科室)及郵政編碼列在作者姓名後面。如多位作者之間用“,”隔開,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並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分開。如:周 蘭1,葉赤2,王 紅1,趙 濤3(1 重慶醫科大學生化教研室 400046;2 廣東醫學院解剖教研室 524023;3 重慶醫科大學中心實驗室 400046)。文稿的通訊作者非第一作者時,應說明;通訊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確定;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請在摘要前註明聯繫電話和電子信箱。

4.摘要:論著、臨床檢驗研究、基礎實驗研究欄目須附中、英文摘要。檢驗技術與方法、經驗交流、質控與標規欄目須附中文摘要,其他欄目本刊不保留摘要。中文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4個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採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基本相符,英文摘要還應包括文題、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寫到科室)、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

5.關鍵字:在中、英文摘要之後附上3~5個關鍵字(綜述類文章也須有關鍵字),關鍵字應儘量使用最新版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醫學主題詞表》中所列的詞,且必須用全稱;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編譯的《中文醫學主題詞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的專業術語(自由詞)可直接作為關鍵字使用,建議排在最後。多個關鍵字之間套用分號“;”分隔。

6.欄目字數要求:論著、臨床檢驗研究、基礎實驗研究、綜述欄目的論文正文字數限4 000字內,經驗交流、檢驗技術與方法在3 000字以內,個案與短篇以2 000字以內為宜。

7.中、英文縮略語: 文稿應儘量少用縮略語,以避免影響閱讀文章的流暢性。一篇文稿一般不宜使用超過5個縮略語,4個漢字以下(含4個漢字)的醫學名詞一般不用英文縮略語。4個漢字以上的名詞需用英文縮略語代替者,應在文稿第一次出現英文縮略語時,前面先寫出中文及英文全稱,如動脈血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2);英文縮略語不得拆開轉行。中文縮略語則加注在中文全稱後,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

8.統計學符號 本刊執行GB3358 19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統計學符號一律採用斜體表示。同時注意以下要求:(1)均數±標準差用(x±s)表示,其中均數和標準差均用英文小寫、斜體;(2)t檢驗的t用英文小寫,斜體;(3)F檢驗的F用英文大寫、斜體;(4)χ2檢驗的χ用希臘字母小寫,斜體;(5)相關係數用r表示,英文小寫、斜體;(6)機率用P表示,英文大寫、斜體。

9.表和圖:分別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連續編碼,並按先見文後見表(圖)的原則排列。每幅表(圖)均應冠有表(圖)題,說明性的文字應置於表(圖)下方的注釋中,並在注釋中標明表(圖)中所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本刊採用三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

10.參考文獻:按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的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弧角標標出,並將序號置於方括弧中,排列於文末。文獻書寫格式如下:

[1]謝惠民.合理用藥[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55.

[2]宋予苹,王文君,徐澤昌,等.較大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及安全性[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誌,2007,15(2):96.

[3]Pitt B,Waters D,Brown WV,et al.Aggressive lipid lowering therapy compared with angioplasty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N Engl J Med,1999,341(2):70.

本刊對論著、臨床檢驗研究、基礎實驗研究要求引近年參考文獻12條/篇;綜述25條/篇,其中近5年參考文獻70%以上;檢驗技術與方法、經驗交流、醫學檢驗教育、檢驗與實驗室管理、質控與標規、儀器與試劑評價10條/篇,個案與短篇5條/篇。

11.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以後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科學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的《英漢醫學辭彙》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5年版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物名詞》(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採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12.數字:本刊執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測量數據按GB/T 8170 1987《數值修約規則》有關有效數字的規定取有效位數,儘量作統計學處理。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小數點前或後如等於或超過3位數字時,每3位數字為一組,組間空1/4漢字空位,如“9413.16”,應寫為9 413.16;序數詞和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不分組。表示百分數的範圍和偏差,前一個數字的百分數符號不能省略,如6%~94%不能寫成6~94%;表示偏差且有單位者,數據加括弧,如(60.3±0.4)mm。附有長度單位的數值相乘時,書寫格式為:3 mm×4 mm×5 mm。

13.分點敘述層: 請參考本刊各欄目的格式或採用1、1.1、1.1.1、1.1.1.1 ……段內分敘時用(1)、(2)、(3)……。

14.計量單位: 執行GB3100 3102 1993《量和單位》中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規定及其書寫規則,具體執行請參照:中華醫學會編.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套用[M].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用。凡是涉及人體及動物體內的壓力測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 Hg)或厘米水柱(cm H2O)為計量單位。

15.其他注意事項:①本刊可對來稿進行文字修改、刪減,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②文稿所涉及的課題如獲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或屬攻關項目,應以腳註形式於文稿首頁左下方說明,如“××基金資助項目(基金號××××)”,並附有關審批機構或部門審批證明(複印件)。③為了確保來稿具有科學的嚴肅性,維護本刊的聲譽和讀者的利益,來稿切勿一稿兩投或內容不變稍改文題、內文而分投。一旦發現一稿多投,將立即退稿;而一旦發現一稿兩用,本刊將刊登該文系重複發表的聲明,並在2年內拒絕該文第一作者的任何來稿。④來稿須付稿件處理費50元。稿件確認刊載後,需按通知數額支付版面費。要求刊印彩圖者需另付彩圖印製工本費。稿件刊登後酌致稿酬,並贈當期雜誌1冊。⑤對院士、國家自科、博士生文章等,本刊辟有綠色通道,投稿時請在文章中註明。⑥根據《著作權法》,並結合本刊具體情況,凡來稿在接到本刊回執後3個月內未接到處理通知的作者,系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其它期刊,請先與本刊聯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