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板

國際板

國際版,指境外企業在中國A股發行上市的板塊,這些境外企業在A股上市後,因其境外性質將被劃分為國際板。國際板或成為繼創業板之後,中國資本市場創新的又一個大動作。國際板的候選企業分三類,分別為在華業務規模較大的西方企業、恆指成份股企業和大盤紅籌股。

概述

國際板國際板

國際板,境外企業在中國A股發行上市,這些境外企業在A股上市後,因其“境外”性質將被劃分為“國際板”。國際板正在成為繼創業板之後,中國資本市場創新的又一個大動作。在上海,建立類似紐約證券交易所那樣的上市條件較為嚴格的面向國內外大公司的主機板;在深圳,建立類似納斯達克那樣的上市條件相對寬鬆的創業板,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中長期構想,國際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專家指出隨著A股市場影響力日增,外資企業尤其是中國業務比例日益提升的外資企業在A股市場上市是大勢所趨。

2012年6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發改委等八部門的《關於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提出,研究制定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的制度規則,認真做好相關技術準備,適時啟動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試點。

《意見》提出“適度加快金融市場開放”,“擴大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的境外主體範圍,研究允許符合條件的國際金融組織、境外貨幣當局和金融機構將持有的人民幣投資我國金融市場。研究允許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股票債券基金等,逐步放寬境內機構在境外發行有價證券,拓寬境內投資者對外證券投資渠道。進一步研究放寬其他資本項目跨境交易及拓展境內外匯市場的參與主體。”

根據《意見》,國際板將以試點的形式在國內開放,上海可能做為第一個國際板上市交易試點。

發展背景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1、中國政府強烈希望能把上海建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而國際金融中心的標誌之一就是交易市場向國際開放,所以在上海開設“國際板”是其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是不是叫“國際板”並不重要,是單獨搞一個“國際板‘還是直接上市只是個形式問題,重點是能讓外國公司到中國來上市。

2、外國公司到中國來上市的意願也很強烈,比如可口可樂滙豐銀行,它們在中國的業務已經做得非常大了。聯合利華早在六七年前就公開表示想要在A股上市,後來陸續有滙豐銀行、渣打銀行東亞銀行等表示過這個意願。這類企業在中國上市有兩方面好處:第一,上市可以提高它們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第二,企業可以直接獲得人民幣資金,為它們在中國擴展業務提供很大的方便,而且沒有外匯風險。這兩方面的好處是非常直接的。

3、這些公司都面臨同樣嚴峻的問題,就是那時包括中國的法律法規、財務制度、公司的監管治理等在內的整個環境都不支持外國公司來中國上市,處於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的階段。所以雖然這些公司早有意向,但真正要做起來的話還是很難,連第一步都邁不出 去。

3、全世界最早的金融交易所是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它起初是便於自己的團隊去亞洲進行貿易,進行融資的一個平台。後來發展到19世紀,美國修鐵路也要去阿姆斯特丹融資,通過在阿姆斯特丹發行證券然後上市。那時候阿姆斯特丹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所以在國際上,一開始的時候金融中心就沒有國內和國外之分。

4、中國證券市場還是封閉的,沒有向境外開放,除了QFII這種安排,外國投資者還不能真正進來,中國人現在去境外投資也很難。所以在這種封閉的資本環境下,一個外國公司來中國上市的複雜程度要大得多。當然一旦做成功對於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是有重要意義的。

發行方式

1、上交所醞釀的“國際板”將以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發行方式目前來看更傾向於直接發行A股(即首次公開招股,或說IPO)。“預計推出初期,國際板在A股募集的人民幣將用於該企業在中國境內的投資。”上述專家指出,這樣就不會涉及貨幣兌換的問題,且境外公司在境內的業務拓展也能得以規避外匯風險。

2、是開設一個獨立的“國際板”還是併入A股交易?一業內人士稱“這不是大問題”:“無論是獨立設板還是併入主機板,國際板公司的大部分交易準則都會和A股主機板公司相一致。” 對國際板的估值問題,上述專家認為,將會參照國內A股上市公司的整體估值。一外資投行人士認為“大家不用擔心A股的高估值重心會被國際板拉低,只要是國內投資者購買,不論這些境外公司在哪個板塊上市,其發行價格都有可能被推高。”,關鍵問題並不在於境外公司在哪個“攤位”賣股票,而是誰來買他們的股票。

3、至於B股市場的存在是否會和國際板衝突的問題,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魯桂華認為,兩者完全可以獨立並存,“B股設立之初是因為我們需要美元,而現在我們購買他們的股票,給他們美元(註:境外企業通過A股上市籌集人民幣後,如最終將該筆資金拿到境外,涉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的問題),這顯然是兩個問題。何況A、B股的合併是必然趨勢。”

4、無論是從總市值還是股票交易量來考量,上交所均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交易所之一,全面推進國際化的條件已逐步成熟。

外企關注

滙豐銀行滙豐銀行

1、同樣是回應國際板問題,滙豐控股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指出,中國是該公司實現增長的最大關鍵,在未來25-50年內都將是該公司的投資重點。

2、除滙豐外,還有不少境外公司對A股上市“情有獨鍾”。東亞銀行常務副行長林志民一個月之前就曾表示,有意成為首家在內地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外資銀行。但由於目前關於外資公司在A股上市的細則仍未推出,更多公司措辭謹慎。包括恒生銀行、渣打中國在內的幾家外資企業相關人士昨日均維持原有口徑:考慮A股上市,但仍需等待政策明確後以做決定。

3、渣打銀行的一位內部員工稱,該公司對A股上市其實並無太多動作,短期內並不太可能登入A股。 至於此前一度引起市場遐想的“金股”——可口可樂,該公司相關人士態度更是謹慎,其對傳言不予置評。

4、滙豐銀行創建於中國,138年來從未間斷在中國的服務,是滙豐集團的創始成員。滙豐集團擁有覆蓋全球80多個國家的9500多家分支機構,是國際上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在中國,滙豐已在11個大中城市設有分行、支行或代表處,是目前在中國分行最多的外資銀行。自2002年4月起,滙豐開始向境內居民提供外幣服務,是首批獲準經營此項業務的外資銀行

預期推出

國際板國際板

1、2011年中國股市國際化步伐驟然加快,而將在上海推出國際板目前也已經成為市場關注的下一個焦點,隨著中國國際板建設的不斷推進,有意赴A股上市的境外公司相繼被爆出,包括滙豐控股、恒生銀行、紐交所、路透社、大眾、賓士、可口可樂、西門子、東亞銀行等。
2、在全球各大交易所中已經有不少外資機構企業對上交所即將開啟的國際板表示出了強烈的興趣。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執行長鄧肯尼德奧爾此前曾表示希望紐交所能成為在國際板上市的第一家美國公司。
3、上海國際板將在2011年中期推出,如果條件成熟,也不排除提前。並且即使2011年上證指數仍在2500點甚至更低位置徘徊,國際板是否推出仍將取決於監管層對各項準備工作完成成都的判斷。
4、相比過去十年主要以中國內地企業在香港聯交所進行跨境上市的情況,非中國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的項目已呈現不斷增加的態勢,自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在港上市後有越來越多俄羅斯企業青睞在港上市。
5、上海國際板主要希望吸引世界500強上市,這些企業在中國內地有大量業務,選擇在上海上市既可以在內地資本市場募集資金,規避中國在外匯流通中的管制,又可以使企業更容易被中國投資者介紹。這些公司在其他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對香港投資者來說一直是開放的,因此這些企業在香港上市的意願本來就不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