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屬於智力與套用計算機解題能力的比賽,題目有相當的難度,解好這類題目,需要具備很強的綜合能力。首先是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二是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的能力;第三是靈活地運用各種算法的能力;第四是熟練編寫程式並將其調試通過的能力;第五是根據題目的要求,自己設計測試數據,檢查自己的解法是否正確,是否完備的能力。能夠參加IOI的選手應該具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 需要學習有關組合數學、圖論、基本算法、數據結構、人工智慧搜尋算法及數學建模等知識,還要學會高級語言和編程技巧,要具備很強的上機操作能力。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鼓勵創造性,在評分的標準上給予傾斜,創造性強的解題方法可以拿到高分。

基本信息

競賽內容

際信息學(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
2006年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宣傳畫
2006年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宣傳畫
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舉辦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的目的是:通過競賽形式對有才華的青少年起到激勵作用,促其能力得以發展;讓青少年彼此建立聯繫,推動知識與經驗的交流,促進合作與理解;宣傳信息學這一新興學科,給學校這類課程增加動力,啟發新的思路;建立教育工作者與專家檔次上的國際聯繫,推進學術思想交流。
IOI是智力與操作計算機能力的競賽,有很大難度。中國從首屆開始,參加了迄今為止全部八屆的比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中國隊共參賽31人次,全部榮獲獎牌,被評為“整體實力最強的隊”。
中國隊領隊為中國計算機學會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科學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王宏教授,副領隊為中國計算機學會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科學委員會副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尹寶林教授
據中國計算機學會
2008年競賽宣傳畫
2008年競賽宣傳畫
秘書長杜子德介紹,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官方統計顯示,中國選手迄今已獲得國際信息學奧賽金牌61枚,名列世界第一,且遠超過其他國家獲得金牌的數目。
IOI的採用C,C++,FreePascal作為參賽的三種程式語言。
這項競賽包含兩天的計算機編程,解決算法問題。選手以個人為單位,每個國家最多能有4名選手(2003年共有75個國家參賽)。參賽選手由各國計算機競賽選定。

競賽宗旨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有關信息科學的知識和套用能力應該儘快納入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中,成為跨世紀人才邁向信息社會的“入場券”。1987年,保加利亞Sendov教授在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全體會議上提出了舉辦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的倡議。首屆競賽於1989 年在保加利亞的布拉維茨舉行,有13個國家的46名選手參賽。此後IOI每年舉辦一屆, 到1996年已舉辦了8屆,參賽國家和地區已達56個, 選手人數高達222名。
舉辦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宗旨是:通過競賽形式對有才華的青少年起到激勵作用,促其能力得以發展;讓青少年彼此建立聯繫,推動知識與經驗的交流,促進合作與理解;宣傳新興學科信息學,為學校的這一類課程教學增加動力,啟發新的思路;建立教育工作者與專家之間的國際聯繫,推進學術思想交流。
中國選手參賽情況
由UNESCO支持的國際奧林匹克競賽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和信息學。我國只有信息學是首屆就獲得參賽資格的,而且首屆競賽的試題原型是由中國提供的。這不能不歸功於發起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國內的計算機普及活動的開展。特別是1984年鄧小平同志提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使計算機普及活動掀起高潮,同年,在中國科協、國家教委的領導下,中國計算機學會組織了全國首屆青少年計算機競賽,這之後每年都組織類似的普及活動,為1989年參加IOI 國際大賽準備好了技術與
人才的條件。從1984、1986和1988年全國比賽的試題和選手發揮的水平看,我們就已感覺到我國的青少年選手完全有能力與外國選手一比高下。
中國隊參加8屆大賽,屆屆名列前茅,總共派出選手31人次,全部獲獎,累計金牌17塊、銀牌6塊,銅牌8塊。在這種世界級別的智慧型大賽中,中國的娃娃們給參賽國的領隊和選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盛讚“中國隊是整體實力最強的隊”。在波IOI’92 的發獎大會上,組委會為金牌得主設定了6台高檔微計算機, 中國隊捧回了3台。在I01’94(瑞典),黃天明同學編的程式比組委會的標準答案運行速度快了20倍,組委會非常欣賞,派專人到中國隊駐地索取原程式。1995年中國隊首次派女選手參加IOI, 結
果兩位女選手楊域和林凌榮登金牌領獎台,填補了國際信息學賽事上女選手從未拿過金牌的空白,引起轟動。IOI’96(匈牙利)中國隊經努力拚搏,4名選手奪得4枚金牌,實現了全“金”的突
破,創造了新的紀錄。

中國隊的指導思想

我們當今處在世紀之交,信息科學與技術所呼喚出的巨大生產力,使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已為世界飛速發展的現實所證明。教育的水準決定著科技的水平,一興俱興,一衰俱衰。教育是民族覺醒的重要標誌,是國家昌盛的希望所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最具本質性的劃時代的貢獻是為我們提供了“人類通用智力工具”,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會因此而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用還是不用這個智力工具,對人的智慧型的發揮和發展肯定大不一樣。十年前有識之士在《中國計算機工業概覽》中說過:“我們往往欣賞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我國有豐富的智力資源和腦力勞力的優勢,這當然是事實,但我們是否考慮過,社會發展到今天如果不同時有效地利用‘電腦’,這個‘人腦’的優勢是會喪失的。”
在國際賽場上中國隊當然要去拿金牌,但是我們如果僅僅把目光局限在這一點上、就未免太狹小了。我們參賽的目的是為了推動普及,為普及增添活力,帶動一代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掌握“電腦文化”;把“科教興國”落到實處。從這個目標看,競賽是推動普及的手段,而普及是提高人才科學素質的需要。智力活動的核心是思維,思維是人腦的主要功能。思維能力在所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注意力和思維力中居於核心地位,控制和制約著其它能力的發展,是拓展其它各種能力的基礎。思維的廣闊性、敏銳性、靈活性、深刻性和創造性的程度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訓練思維能力旨在開發智力。用電腦幫助開發人腦是開展信息學奧林匹克活動的一個特點。心理學的研究和中國隊訓練的實踐表明,培養能力光紙上談兵不行,要給選手們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實踐是能力賴以生長的土壤。既要讓他們動腦又要讓他們動手,養成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學風,牢記真知的見要從實踐中獲取,通過實踐檢驗。教育心理學家認為,要培養具有發明創造能力的人才,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學科的
基本結構,還要倡導發現法,使活動儘可能帶有探索性,使選手始終處在一種探索、追求、刻意求新、奮發創造的精神狀態之下。因此,在中國隊的訓練上我們始終都將預定目標稍為超出選手現有智力水平,非經一番努力是不可能輕易達到的。在培訓活動中特彆強調堅持業餘訓練的原則。正課不但要求隨班上,而且還要求上好,打下良好的文化課的基礎,十分重要,一生受用。培訓計畫中還規定選手必須堅持各種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鍊,以增強體質。總之,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我們這樣要求之後,有一位預選集訓隊的選手在進入清華大學後的入學測試(包括數、理、化。外語考試)中,創造了名列榜首的紀錄。我們認為高質量的人才,不光要看智力因素,還要看非智力因素。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力爭上遊的奮進精神,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態,以及團結互助,善於協同的團隊精神思想,都應當,而且能夠在奧賽活動中得到培養。由於有上述明確的要求和目標,使近年來湧現出的一大批信息學奧賽選手,進入大學後絕大多數成為品學兼優名列前茅又有特長的好學生。
從1989年到1996年,中國隊的8次出賽向全世界表明, 中國的青少年一代有志於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有能力攀登科學高峰,他們是懷著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去參賽的,這種心態是學習、訓練和取勝的重要條件。
從小平同志提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已經12年。這12年來我國計算機普及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在看到成績,總結經驗的同時,更要看到我們還有更加艱巨的工作要做,形勢喜人也逼人。在為這項具有戰略意義的事業奮鬥的時候,同樣需要熱情、勇氣和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也就是“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競賽歷史

IOI2013已於2013年7月6日—7月13日在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舉行。
IOI2012已於2012年9月23日—9月30日在義大利的倫巴第(加爾達湖)舉行。
IOI2011已於2011年7月22日—7月29日在泰國舉行。
IOI2010已於2010年8月14日—8月21日在加拿大的滑鐵盧(安大略省)舉行。
IOI2009已於2009年8月8日—8月14日在保加利亞的普羅夫迪夫舉行。
IOI2008已於2008年8月16日—8月23日在埃及的開羅舉行。
IOI2007已於2007年8月15日—8月22日在克羅埃西亞舉行。
IOI2006已於2006年8月13日—8月20日在墨西哥的梅里達舉行。
IOI2005已於2005年8月17日—8月25日在波蘭的新松奇舉行。
IOI2004已於2004年9月11日—9月18日在希臘的雅典舉行。
IOI2003已於2003年8月16日—8月23日在美國的威斯康星舉行。
IOI2002已於2002年8月18日—8月25日在韓國京畿道的龍仁舉行。
IOI2001已於2001年7月14日—7月21日在芬蘭的坦佩雷舉行。
IOI2000已於2000年9月23日—9月30日在中國的北京舉行。
IOI1999已於1999年9月9日—9月16日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亞舉行。
IOI1998已於1998年9月5日—9月12日在葡萄牙的塞圖巴爾舉行。
IOI1997已於1997年11月30日—12月7日在南非的開普敦舉行。
IOI1996已於1996年7月25日—8月2日在匈牙利的維斯普雷姆舉行。
IOI1995已於1995年6月26日—7月3日在荷蘭的埃因霍溫舉行。
IOI1994已於1994年7月3日—7月10日在瑞典的Haninge舉行。
IOI1993已於1993年10月16日—10月25日在阿根廷的門多薩舉行。
IOI1992已於1992年7月11日—7月21日在德國的波恩舉行。
IOI1991已於1991年5月19日—5月25日在希臘的雅典舉行。
IOI1990已於1990年7月15日—7月21日在前蘇聯白俄羅斯的明斯克舉行。
IOI1989已於1989年5月16日—5月19日在保加利亞的布拉維茨舉行。

中國選手參賽情況

由UNESCO支持的國際奧林匹克競賽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和信息學。我國只有信息學是首屆就獲得參賽資格的,而且首屆競賽的試題原型是由中國提供的。這不能不歸功於發起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國內的計算機普及活動的開展。特別是1984年鄧小平同志提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使計算機普及活動掀起高潮,同年,在中國科協、國家教委的領導下,中國計算機學會組織了全國首屆青少年計算機競賽,這之後每年都組織類似的普及活動,為1989年參加IOI國際大賽準備好了技術與人才的條件。從1984、1986和1988年全國比賽的試題和選手發揮的水平看,我們就已感覺到我國的青少年選手完全有能力與外國選手一比高下。
中國隊參加8屆大賽,屆屆名列前茅,總共派出選手31人次,全部獲獎,累計金牌17塊、銀牌6塊,銅牌8塊。在這種世界級別的智慧型大賽中,中國的娃娃們給參賽國的領隊和選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盛讚“中國隊是整體實力最強的隊”。在波IOI’92的發獎大會上,組委會為金牌得主設定了6台高檔微計算機,中國隊捧回了3台。在IOI’94(瑞典),黃天明同學編的程式比組委會的標準答案運行速度快了20倍,組委會非常欣賞,派專人到中國隊駐地索取原程式。1995年中國隊首次派女選手參加IOI,結果兩位女選手楊域和林凌榮登金牌領獎台,填補了國際信息學賽事上女選手從未拿過金牌的空白,引起轟動。IOI’96(匈牙利)中國隊經努力拚搏,4名選手奪得4枚金牌,實現了全“金”的突破,創造了新的紀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