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藝術學院

國立藝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已是當今國內在造型藝術領域中,學科最完備、規模最齊整的綜合型美術學院之一。它擁有四個校區,地跨杭、滬兩市,占地千餘畝。現有學生6000餘人,教師500餘人。已有正高職稱76人,副高職稱138人,中級職稱177人。

學校概況

國立藝術學院杭州,歷史文化名城,含珠蘊玉,人文薈萃。中國美術學院生成此中。她遠承千年藝術風流,近攝西湖山水靈氣,憑籍數代國美人的努力,歷經七十九載寒暑洗禮,今已桃李滿天下,蜚聲海內外。
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藝術院,創立於1928年3月26日(民國十八年)。由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著名教育學家、科學家蔡元培(1868-1940)在杭州市西子湖畔創辦,是中國的最高美術學府。選址杭城西子湖畔,創建我國第一所綜合性的國立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院”。以兼容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弘揚中華文化為辦學宗旨。幾十年來,學院十遷其址,五易其名:1928年,國立藝術院。1929年,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1938年,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50年,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1958年,浙江美術學院。1993年,中國美術學院。
建院76年來,我院聚集和造就了一大批中外聞名的藝術家,林風眠、潘天壽、黃賓虹、劉開渠、吳大羽、顏文樑、倪貽德、李苦禪、李可染、艾青、陳之佛、龐薰琹、雷圭元、蕭傳玖、關良、黃君碧、常書鴻、董希文、王式廓、王朝聞、李霖燦、鄧白、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羅工柳等,都曾在這裡撒播藝術的種子,留下耕耘的足跡。當今活躍在國內外藝壇的許多知名藝術家都曾經在此學習、教學。

學院創辦人

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是國立藝術院,是中國現代最早的綜合性國立高等藝術學府。1928年3月26日(民國十八年),時任大學院院長、創辦人蔡元培先生擇址杭州西子湖畔,由林風眠先生籌辦並創立了第一所綜合性的國立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院,設國畫、西畫、雕塑、圖案四個系及預科和研究部,開始了“美育代宗教”的實踐,揭開了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篇章。

學校簡史

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已是當今國內在造型藝術領域中,學科最完備、規模最齊整的綜合型美術學院之一。它擁有四個校區,地跨杭、兩市,占地千餘畝。現有學生6000餘人,教師500餘人。已有正高職稱76人,副高職稱138人,中級職稱177人。我院所擁有的兩大主體學科:美術學和設計藝術學,均已獲得國家教育部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設有造型學院、設計學院,造型學院設有中國畫系、書法系、油畫系、版畫系、雕塑系、綜合藝術系、新媒體藝術系、造型基礎部和美術史論系;設計學院設有視覺傳達系、工業設計系、陶瓷藝術系、染織與服裝設計系、環境藝術系、建築系和設計基礎部;另設有國際教育學院、視覺藝術學院、上海設計藝術分院、成人教育分院、藝術設計職業技術學院、附中等教學機構。學院具有完整的理論與實際結合、全球境域與本土資源互動、人文關懷與社會實用共生、造型與設計學科兼備的學科結構。值此新世紀大發展時期,學院領導高瞻遠矚,旗幟鮮明地提出:“增強優勢學科高點,營造設計學科亮點,拓展新型學科增長點”的學科發展策略,力圖以美術學、設計藝術學為核心、輻射建築學、電影學、教育學領域,創建一個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創新理念的特色型人文學科群。為了進一步發展研究生教育的規模,積極培養高層次的美術人才,我院有計畫地擴大了本科生的規模,以便構築“大底盤,高層次”的學術平台。近年來,學院新形成的“兩段式”教學機制,即由寬而厚的基礎教學引導與特而專的工作室訓練相結合的教學與管理體系,便是這種思路的體現。
如今,在先師們的導引下,經歷了繼承、融合、創新三個層面的歷史延續,在振興民族藝術的使命感和與世界各國藝術積極對話的情形下,中國美術學院正銳意進取,以高昂的姿態鑄就一個高等藝術學府在社會文化發展中的學術責任和社會形象,遵循江澤民主席提出的“為建設一流的高等藝術院校而努力”的指示,正開拓創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國立藝術學院國立藝術學院

歷任院長

林風眠(1900-1991)原名鳳鳴。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我國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1918年赴法、德學習繪畫,畢業於法國巴黎美術學院。1928年,時任大學院院長蔡元培創辦了國立藝術院,在杭州西湖之畔建校,聘任林風眠任首任院長,不久,藝術院改國立杭州藝專,林風眠改任校長,直至1938年。[1]

滕固(1901-1941)字若渠,江蘇省寶山縣(今上海市寶山縣)人。留學日本,獲碩士學位。歸國後在上海國民大學、上海美專、南京金陵大學任教,同時進行文化運動,參加文學研究會;擔任過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委員。後又去德國柏林大學留學,獲博士學位。歸國後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參事,兼故宮博物院常務委員,中央大學教授等職務。1938年,國立北平藝專與國立杭州藝專合併成立國立藝專,滕固出任校長(1938.7-1940)。著述有《唐宋繪畫史》、《中國美術小史》、《死人的嘆息》、《圓明園》、《迷宮》等。

呂鳳子(1886-1959) 江蘇丹陽人,15歲中秀才,南京兩江優級師範學堂畢業。著名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曾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科主任,教授。1940年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40.秋-1942)。著有《美育》、《鳳先生韻語》、《中國畫法研究》等,對傳統繪畫有深入論述。

陳之佛(1896-1971)浙江餘姚人。日本東京美術專科學校畢業。著名圖案、工筆花鳥畫農,曾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海藝術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美術史教授。1942-1944年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著作頗豐。《圖案法ABC》、《圖案構成》、《中國圖案參考資料》、《陳之佛畫集》、《西洋美術概論》等,涉及面廣博,見解獨到。
潘天壽(1897-1971)浙江寧海人。著名中國畫家。曾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教授等。1928年起任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國畫系主任教授。1944-1947年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

汪日章(1905-)浙江奉化人。法國巴黎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曾任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昌明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主任。(1947-1949)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

劉開渠(1904-1993)安徽肖縣人。早年畢業於北平藝術專門學校,1928年任國立藝術院圖書館主任兼西畫助教,同年留學法國,入巴黎高等藝術學校學習雕塑。1933年回國,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雕塑系主任。(1949.9—1959)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

潘天壽(1897-1971)我國現代傑出的國畫藝術大師。1944年曾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58年被聘為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1959.12—1967)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教授。

莫 朴(1915-1996)江蘇南京人。1933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49年起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繪畫系主任,後歷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副院長、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美術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委員、浙江文聯副主席等職。1980.3—1983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

肖 峰(1932- )江蘇邗江人。1950年入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學習,1954年入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1960年畢業回國,除1973年至1982年間曾調上海畫院從事專職油畫創作外,長期任教於浙江美術學院。1983.9 —1993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1993-1996.2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潘公凱(1996.2—2001.8) 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許 江(2001.8 —今) 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