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成為市民戶外活動、休閒以及欣賞藝術,文化演出的綜合性場所。 以下是國父紀念館本體建築的資料數據: 國父紀念館內除了中山藝廊外,主要廳室為大會堂。

簡介

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台灣國父紀念館)位於台北市仁愛路四段,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孫中山先生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的締造者,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位傑出人物。紀念館占地35000坪,為宮殿式建築。館外有中山公園環繞,還有九曲橋、池塘、假山、柳樹等景色點綴。館內四大展覽室裝飾精美,設計新穎,展示中華民國建國史及現代名家藝術品。此外,館內的表演廳、燈光、音響設備一流,經常舉辦高水準的音樂會。國父紀念館成為市民戶外活動、休閒以及欣賞藝術,文化演出的綜合性場所。另有澳門國父紀念館
偉大人格及革命行誼並發揚其思想學說,政府於民國五十三年開始籌建國父紀念館。除供海內外人士瞻仰國父之用外;併兼具文化藝術教育、生活休閒及學術研究之功能。
民國五十四年先總統 蔣公親自主持奠基典禮;翌年經公開徵圖,由名建築師王大閎所設計之圖樣獲得入選,後又遵照 蔣公之指示在外型上加強 中國建築的特色而修正設計。民國六十一年五月十六日主要工程完成,舉行落成典禮。
巍峨莊嚴的建築本體,座落在綠草如茵,花木扶疏的中山公園,成為台北東區一顆璀璨的明星;也為國內的文化藝術帶來嶄新的面貌。 本館原隸屬台北市政府,民國七十五年七月改隸教育部,併合並陽明山中山樓,機關名稱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為「國立國父紀念館」。
開館之初主要作為陳列國父革命跡之用,並有部分展演活動;現在則是國內具備最多功能的社教文化中心。擁有國際知名的國家演藝廳;數千坪典雅美觀的展覽場所;設備新穎的多媒體影院、視聽中心、演講廳 、中山講堂;藏書三十餘萬冊的專業圖書館,及通性怡情的翠湖展演區和中山公園。
本館各項活動之策劃與推動,均以宏揚 中山先生「博愛」、「天下為公」、「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之崇高理想為努力方向,俾能加深世人對 國父之崇敬與景仰。
自首任館長任職以來,即立下可觀的基礎;復經歷任館長位勵精圖治的 發展期;到現任館長,館務更朝文化交流「國際化」、 「本土化」,終身教育「生活化」、「普及化」 及硬體設施「專業化」、 「實用化」的目標邁進,務使中山精神與傳統文化相互結合,達成中華文化的再出發,再發揚。

建築

本體建築

國父紀念館由名設計師王大閎設計,本體建築為唐朝風格,線條簡煉,結合傳統與現代。主要特色為其飛檐與正面入口。該本體建築未完全仿古,例如並未採用斗拱,以小梁取代檐椽。屋頂也放棄傳統瓦頂,而使用釉面。該建築曾獲美國教育部“最佳建築獎”獎勵。民國94年(2005年)在台北市政府舉辦之市民票選“北市十大建築”活動中,獲選第六名。前五名是台北101大樓(民營)、美麗華摩天輪(民營)、中正紀念堂圓山大飯店總統府
入口大廳的國父銅像,本體高5.8米,總高8.9米,重16.7噸,為美術家陳一帆教授作品。銅像前方由中華民國國軍三軍儀隊站崗保衛,每小時執行衛兵交接儀式,成為台北觀光的重要景觀,近年來中國大陸人士來台交流,多安排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此地參觀。銅像基座刻有孫中山先生以毛筆親自書寫的《禮記·禮運》首段部分內容,第一句為“大道之行也”,最後一句為“是謂大同”。
由於當年設計材料老化等因素,該館本體建築屋頂長年有漏水問題。近年中華民國政府投下巨資招標,以樹脂塗料改善,漏水問題得以解決,且得以試行“屋頂雨水收集再利用”計畫。
此項工程獲頒獎狀及發行紀念郵票,稍後並在亞洲暨太平洋地區營造業國際聯合會(亞太營聯會)第十二屆大會(民國六十二年)獲得中華民國建築工程之銀牌獎。因本工程工期緊迫施工艱難,承造人由日本引進台灣第一部混凝土幫浦車。
以下是國父紀念館本體建築的資料數據:
總樓地板面積:37042m
層數:地下一層,地上五層
高度:29.6米
結構: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

大會堂

國父紀念館內除了中山藝廊外,主要廳室為大會堂。大會堂面積2,800平方米,座席35排共2,600席。在台北小巨蛋完工前,是台北最大室內集會場所。
中正紀念堂的國家戲劇院與國家音樂廳完工前,大會堂為國內最大型的室內國家級表演場地。場地座位有35排,2,572席,提供各界人士及演藝團體演出高水平的芭蕾舞、戲劇、音樂等節目;並用於重要慶期及大型頒獎典禮。
台灣電視電影最高榮譽金鐘獎金馬獎頒獎晚會曾多次在此舉行。直到今日,大會堂仍時常接受民間進行戲劇、音樂等表演活動。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為開放式的庭園,占地逾十一萬平方米。園內有翠湖,湖內種植睡蓮,湖畔楊柳青青,並有香山橋蜿蜒其中。綠地植有樟樹鳳凰木和成排的白千層;每季更換的草花更將中山公園襯托得生氣盎然,使遊客享有稱心如意之遊憩體驗。此外還有健康步道,吸引重視健身養生的民眾。

植物

以下依照開花時節分:
春:萊特氏越橘、厚葉石斑木、流蘇樹杜鵑花、黃心柿、台灣山櫻、華八仙、燈稱花、紅芽石楠、刺桐、台灣馬醉木、野鴨椿。
夏:月橘野牡丹桃金孃海檬果、紅蝴蝶、鳳凰木、台灣金絲桃、仙丹花荷花紫薇
秋:台灣欒樹桂花白千層美人樹扶桑、台灣山芙蓉。
冬:梅花、火焰木、珊瑚樹大頭茶、艷紫荊、山茶花。#參考文獻
開放時間:除除夕初一和機電保養日外全年無休。一樓國父史跡常設展為上午9時至下午7時,其餘各藝廊為上午9時至下午5時,B1勵學室則為上午9時至下午9時。

國立國父紀念館未來願景

我們的核心價值:公益奉獻、服務熱忱、卓越創新、團隊合作。我們的共同願景:創造一座讓民眾感到幸福洋溢的藝文殿堂。
國父紀念館所轄包括陽明山中山樓,這兩棟建築物都是為紀念中山先生而興建,早已成為台北市重要的地標之一。同樣的設定宗旨,卻因擔負不同的時代任務及地理環境的因素,讓民眾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意象。本館可謂是「老少鹹宜」的建築物,非常適合闔第光臨,各年齡層皆可在其中找到安身之處;而且位在台北市最繁榮的東區,交通便利,伴隨許多市民渡過成長的歲月。許多人曾由父親牽著小手在廣場中學步,或在翠湖旁與女友月下談心;而今,換成由其本人與太太牽著兒女雙手悠遊自在於本館。35年來,國父紀念館就像老朋友一般,永遠在此佇立,等候溫馨甜蜜的場景再現。
至於中山樓則因在台灣憲政發展史扮演重要角色,成為國民大會集會的場所,蒙上一層政治神秘的面紗,往昔能夠進出中山樓者皆為「達官貴人」;再加上地處陽明山山中,有如高傲的隱士,婉拒遊客的親近,對多數人而言,幾乎是過門不入,無法一窺堂奧;雖已開放民眾參觀多年,然實際造訪人數與市區之景點仍相差甚多。如此宏偉之建築物,每年花費巨資維護,僅是提供參觀或租借會議用途而已,未能有效利用,實屬可惜。若能使中山樓亦如國父紀念館般呈現相同親民溫馨之風格,必能徹底改變中山樓與人不易親近的印象。基此理念,中山樓管理所已在今年暑假舉辦兩場「走進藝術欣賞之門-親子音樂會」,讓中山樓洋溢幽雅的樂音及親子同歡的景象。今年11月10日中山樓41周年樓慶時,將改變以往慶祝的方式,舉辦「童謠滾滾嘉年華」,再次讓更多民眾大手牽小手一起走入中山樓,享受快樂童謠的洗禮。
所謂「觀念決定成敗」,觀念影響和決定同仁的思維模式和行為,因此,面對嶄新的挑戰,我們首先必須在服務觀念上有所轉變:
一、明年為實施館務基金的準備年:教育部已核定本館自2009年起實施館務基金,因此,明年我們必須為做好各項先期準備工作而努力。例如:以往只注重績效,忽略投入的成本,未來,我們應該轉變以營運的面向來思維,以最少的投入成本,創造最大的服務利益。
二、整合社會資源發揮本館各項功能:由於本館是座多功能的大型社教館所,業務十分繁雜,與社會各界互動頻繁,如果能夠再加強本館與社會資源的相互結合,共同戮力推動各項業務,相信,本館館務的開展必能更加廣泛及多元。
三、重視行政程式、提升服務質量:本館在歷任館長努力之下,服務績效深獲社會各界肯定。然而,本館在管理細節或行政程式及軟硬體服務上仍有欠缺與不足之處,同仁勿以過去的成就而自足,應該賡續提升自我知能,增進服務效能,以符民眾之需求與期待。
四、館樓一體共創新局:由於地理位置限制及任務需求不同,許多民眾不清楚國父紀念館與中山樓為同一機關所轄;本館同仁與中山樓管理所亦有疏離之感,往往未能有效發揮本館與中山樓整體人力物力。因此,在本館網頁及相關檔案上,已加強「館樓合一」的意象外;在行政上,亦多次強調本館業務單位應多協助中山樓發展樓務。事實上,中山樓與本館面積相當,同仁人數卻相差甚多,不成比例,亟需本館予以支持,如此,方能將本館所有資源有效統合,完成共同的目標。
展望明(2008)年,國父紀念館即將面臨諸多任務的考驗,全體同仁應主動積極、有為有守,合作協力完成下列最重要的任務。
一、推動整修大會堂之工程:明年本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推動大會堂整修的工程,此項工程深受各界的期待,竣工之日將使大會堂展現全新的風貌。因此,期許相關同仁應有任勞任怨任謗之認知,全心全力投入,使本項工程能夠如期完工並且達到最高水平的施工質量。
二、全館設定電子數字廣告牌:明年度預定在全館設定新穎的電子數字廣告牌,用以揭示展演訊息,替代傳統海報及廣告牌,以更豐富美觀的畫面,提供民眾更方便及實時的信息,甚至創造出可能的廣告收益。
三、整修同仁辦公環境:本館已有35年歷史,硬體逐漸老舊,尤其,各組室聯合辦公室,欠缺妥善規劃,早已不符現代的標準,尤其缺乏美感之布置。本館為展現真善美的殿堂,同時本身典藏許多珍貴的畫作,卻深鎖畫庫之中,令同仁辦公室流於陳舊毫無布置,至為可惜,亦非本館所應展現於外部之風格。因此,冀望明年預算許可範圍內,將優先改善辦公環境,讓同仁也能處於具有美感及清潔舒適的空間中處理公務。
總之,行政是十分繁瑣複雜,尤其是必須直接為民服務的工作,本館全體同仁如果能夠深刻體會身處台北市最佳的工作環境中,是一件非常幸福及幸運的機緣,如此必能用心將此種幸福的感覺融入工作之中,發自內心地以負責任的態度及熱忱的奉獻,服務蒞館民眾,讓國父紀念館永遠是一座幸福洋溢歡笑繞樑的藝文殿堂。

遺失國父墨寶案件

1997年11月12日,國父紀念館為舉辦“中山文物真跡大展”與“海峽兩岸孫中山紀念文物史料陳列展”,向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黨史會)借出一百七十多件文物展出。
1998年5月31日,國父紀念館展覽結束後,準備將文物交還黨史會;但當時黨史會正在搬家,於是委託該館繼續保管這批文物。8月4日國父紀念館重新清點該批文物時,才發現短缺19件文物,其中13件是國父墨寶、6件是革命先烈陳少白的手稿真跡;清點數日後,仍未尋獲,遂於8月18日晚間向警方報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