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管理

國有資產管理是指社會主義國家以所有者身份對國有資產投入、使用、經營、收益分配、積累以至再投入的全過程,進行計畫、組織、監督、協調和控制等活動的總和。國有資產管理應充分體現社會勞動集體作為國有資產最終所有者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各種方式,使全體勞動者在不同組織層次上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和監督國有資產管理活動。

國有資產管理

正文

社會主義國家以所有者身份對國有資產投入、使用、經營、收益分配、積累以至再投入的全過程,進行計畫、組織、監督、協調和控制等活動的總和。國有資產管理的重點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經營性國有資產。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可保證資產權益不受損害,併合理配置、有效經營國有資產,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對於實行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都具有重要意義。
管理方式的變化 國有資產管理是隨著社會主義國有資產的形成而建立,隨著社會主義國有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逐步加強、逐步完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基本上實行高度集中的計畫管理方式。政府主管部門對國營企業的生產規模、投資安排、資產使用、技術改造等都實行計畫管理。自1978年實行經濟體制改革以來,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特別是為了使企業逐步成為相對獨立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理順國家與企業的產權關係,國有資產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如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採取多種形式的資產經營方式、有計畫地在全國開展清產核資等,使國有資產管理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管理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和國有資產管理局是中國國有資產的總代表。國有資產管理組織體系由各級政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各類國有資產中介性產權經營機構和生產性國有企業或國家投資參股企業組成。政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任務是代表國家專司國有資產所有者管理職能,保障國有資產所有者權益,並促進提高國有資產經營效益和社會效益。政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一般不直接經營資產,而是採取多種方式,授權各層次、各種類型的中介性產權經營機構或企業經營。中介性國有資產經營機構主要是指介於政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與一般生產性國有企業或國家投資參股企業之間的經濟組織,如企業集團公司、國家投資公司、國家控股公司等。它們的任務依據國家授權和客觀形成的產權關係,對國有資產進行經營管理。一般生產性國有企業或國家投資參股企業,可以有多種資產組織形式或經營方式,其任務是在國家計畫指導下自主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確保國有資產的不斷增值。並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國民經濟的主導作用。
管理原則 在社會主義中國,國有資產管理的基本原則是:①效益原則,即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必須以提高國有資產經營效益為中心,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②政企職責分開原則,如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以確立國有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為基礎。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原則,即國有資產管理一般不應由政府直接經營企業,而應該實行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分離。④國家行政管理職能與所有者管理職能分開的原則,即通過財政部和國有資產管理局正確處理國家與國有企業之間的產權關係和政企關係。⑤統一政策、分級管理的原則,即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要正確處理好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責、權、利關係,實行在中央政府統一政策指導下的各級政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負責制。⑥民主管理原則,即國有資產管理應充分體現社會勞動集體作為國有資產最終所有者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各種方式,使全體勞動者在不同組織層次上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和監督國有資產管理活動。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