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安圖、撫松、長白三縣交界處。一九六O年經吉林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積十九萬公頃。一九八O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長白山是我國同緯度帶上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有高等植物一千六百多種,野生動物三百多種,在整個遠東地區也是少有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在開展科研、教學以及進行對外科技交流等方面已發揮了重要作用。

 向海自然保護區

位於吉林省通榆縣境內。一九八一年經吉林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積十萬五千多公頃。區內湖泡星羅棋布,有蘆葦沼澤、羊草草原、稀樹灌叢、沙丘榆林等類型多樣的植被,是世界瀕危物種丹頂鶴、白鸛等珍禽的重要繁殖區。

醫巫閭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遼寧省義縣、北鎮兩縣境內。一九八一年經遼寧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積一萬四千公頃。該區是遼西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地區。既分布著東亞地區特有的天然油松林,還保存著較完整的天然針闊葉混交林,是珍禽天鵝、鴛鴦等候鳥遷徙的重要途經地。

龐泉溝自然保護區

位於山西省方山、交城兩縣境內,屬於呂梁山脈中段。一九八O年經山西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積一萬零四百多公頃。龐泉溝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特有的珍禽褐馬雞的主要棲息繁殖地和華北落葉松的原產地,也是我國暖溫帶殘存的天然林中少數保存完整的地區之一。

天目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浙江省臨安縣境內。面積一千餘公頃。區內有我國特有的古老植物銀杏的野生種,還分布著天目紫莖、天目鐵木、天目杜鵑等近三千種高等植物,是我國中亞熱帶林區高等植物分布較多的地區,是開展科學研究和教學的重要基地。

揚子鱷自然保護區

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爬行動物,分布範圍和種群數量急劇減少,目前僅見於安徽的宣城、南陵、廣德、涇縣等少數地區。為搶救這一瀕危物種,一九七五年建立了揚子鱷自然保護區,是搶救、保護和研究揚子鱷的重要基地。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位於湖北省巴東、興山、房縣三縣交界處。是溫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區,面積九萬公頃。分布著高等植物一千八百多種。我國特有的珙桐、雙盾木等都有分布,藥用、花卉植物資源豐富。該區有野生動物五百多種,有珍稀動物金絲猴、毛冠鹿、灰斑角雉、白冠長尾雉及大鯢等二十餘種,是一個豐富的物種寶庫。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湖南省桑植縣境內。面積二萬公頃。分布著典型的中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植物種類三千餘種。該區是鵝掌揪、青錢柳、水青樹等古老植物的保存中心,特別是以珙桐為主的成片混交林,形成了罕見的植物群落。脊椎動物有一百五十多種,珍稀動物有水鹿、毛冠鹿、蘇門羚、白冠長尾雉、紅腹角雉等二十多種。

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一九七八年建立,面積三萬八千公頃。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是我國西部中亞熱帶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生物資源豐富,生態系統保存較好。這裡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珙桐的產地。數量極少的我國特產動物灰金絲猴僅分布於此,其它珍稀動物有華南虎、紅腹角雉、大鯢等。

東寨港自然保護區

位於海南島瓊山縣境內。一九八O年經廣東省批准建立,面積二千五百多公頃。該區分布的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南部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且分布面積較大,生長良好。對擴大海灘、維護海灣生態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大田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島東方縣境內。一幾八O年經廣東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積二千五百公頃。該區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海南坡鹿,僅產于海南島西部和西南部。坡鹿不僅經濟價值很高,而且對研究海南島特殊的動物區系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

位於雲南省景洪、勐臘、勐海三縣境內。一九五八年經雲南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積二十萬公頃,分為不相連線的五大片。西雙版納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熱帶森林保存比較完整,有高等植物四千五百多種,陸棲脊椎動物六百多種,被譽為“動植物王國”而聞名中外。西雙版納不僅是研究熱帶森林和探索熱帶森林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的良好基地,也是生物物種的天然基因庫。

墨脫自然保護區

位於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境內。一九八五年經西藏自治區政府批准建立,面積六萬二千多公頃。海拔七百五十至四千八百米,具有從熱帶到寒溫帶的垂直自然景觀和豐富的物種資源,僅高等植物就有三千多種,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四十多種,被譽為西藏的“天然動植物博物館”,是研究不同氣候帶生態系統的重要基地。

唐家河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青川縣境內。一九七八年經四川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積四萬公頃,森林植被豐富,自然景觀保存完好。主要樹種有冷杉、鐵杉、雲杉、珙桐、連香樹、水青樹、槭樹等;動物資源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短尾猴、毛冠鹿、雲豹、白馬雞、藍馬雞、灰斑角雉、綠尾虹雉等。一九八三年,中外合作在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建立了大熊貓野外定位觀察站,科研工作正在進行。

太白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陝西省太白、眉縣、周至三縣交界處,一九六五年陝西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積五萬四千公頃。太白山屬秦嶺中段,是我國內地最高峰,最高海拔三千七百六十七米。該區為南北氣候和植物的分界線,植被垂直分布類型明顯。有植物一千五百多種,野生動物近三百種。太白山的森林生態系統比較完整,古冰川遺蹟保存完好,是進行科學研究工作難得的天然實驗室。

隆寶自然保護區

位於青海省玉樹縣境內。一九八四年青海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積一萬公頃。在海拔四千二百米處有一個以隆寶湖為中心的高山草甸沼澤區。這裡水域遼闊,草本植物豐富,是世界瀕危珍禽黑頸鶴的棲息地,是保護、繁殖黑頸鶴的重要基地。

哈納斯自然保護區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布爾津縣境內。一九八O年新疆自治區政府批准建立,面積五萬公頃。屬於寒溫帶氣候,森林、草原、草甸相間交錯呈垂直分布;頂峰有保存完整的第四紀冰川。哈納斯森林景觀獨特,分布著紅松、落葉松、雲杉、冷杉等。區內棲息著寒溫帶及荒漠區動物雪豹、盤羊、猞猁、紫貂、黑琴雞、松雞等。哈納斯自然生態系統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巴音布魯克自然保護區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靜縣境內。一九八O年新疆自治區政府批准建立,面積十萬公頃。四周群山環抱,成為天山縱深的閉塞區域,區內河流縱橫,盆地積水總面積達一百二十多萬公頃。巴音布魯克以“天鵝湖”馳名中外,有鳥類七十二種,是我國天鵝等珍稀水禽重要棲息繁殖基地。

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雲南省騰衝、保山、瀘水三縣交界處,一九八三年雲南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積十二萬公頃。高黎貢山是橫斷山的支脈,由於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的特殊性,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環境,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種類繁多,種群組成十分複雜,從怒江河谷至山頂有六個植物帶,垂直分布明顯。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三十多種,有“天然動物園”之稱。在地質構造上又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地帶,歷來為國內外學者所注目。

松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北京市延慶縣海坨山南麓,一九八五年經北京市政府批准建立,面積六千六百多公頃。這裡保存著華北地區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還有保存良好的核桃楸、椴樹、白蠟、榆樹、樺木等落葉闊葉林。該區共有種子植物六百餘種,野生動物有金錢豹、青羊等七十多種。區內地表水資源十分豐富,三條主溝常年流水,水質良好。松山靠近首都,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霧靈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河北省興隆縣北部,屬燕山山脈,面積16000多公頃。198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區屬暖溫帶大陸季風區,保護區內古木參天,鳥獸繁多,被中外學者稱為華北植被類型的代表。

歷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山西省南部中條山東面,面積23000多公頃。198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區生物資源豐富,僅種子植物就有千餘種,陸棲脊椎動物有200餘種,列入國家級保護珍稀動物的有16種。

大青溝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哲里盟,面積8000多公頃。1980年自治區政府批准建立。本區是風沙乾旱地區保存下來的一片珍貴闊葉林,被譽為“八百里旱海”中的一顆明珠,對於防風固沙和開展有關科學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白石砬子自然保護區

位於遼寧省寬甸縣境內,面積6000多公頃。1981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區是典型的原生型紅松闊葉混交林。已鑑定的高等植物90餘科,近千種,脊椎動物170多種,遼東4條較大河流發源於此,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區。

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

位於遼寧省盤錦市,面積8萬公頃。1987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區鳥類資源十分豐富,僅水禽就有97種,是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是丹頂鶴繁殖區的最南界限,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豐林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南坡,面積18000多公頃。196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為原始紅松母樹林保護區,剛勁挺撥的紅松遮天蔽日,素有“紅松故鄉”之稱,在科學研究和教學實習,指導生產方面有重要價值。

呼中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區,面積19萬多公頃。1984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是我國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寒溫帶原始落葉松林保護區。區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對深入研??及分布規律等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古牛絳自然保護區

位於安徽省祁門、石台兩縣境內,面積6400多公頃。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區有保存較完整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木本植物500餘種,列入國家保護名單的野生動物有10多種,是我國東部重要的物種基因庫和科研基地。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福建省西部的玳瑁山,總面積17000多公頃。1985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是保存較好的原始林區,閩江、汀江、九龍江發源於此,景觀奇特,風景優美,珍稀動物有華南虎、金錢豹、大靈貓等。

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

位於江西省永修縣,面積22000多公頃。198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該湖水草豐富,盛產魚、蝦、螺、蚌,是候鳥越冬的良好場所,每年有數10萬隻水禽來此越冬,是世界著名的白鶴越冬地。

長島自然保護區

位於山東省長島縣境內,面積5000多公頃。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島上樹木蒼鬱,山巒重疊,有金雕、大天鵝等珍稀鳥類240餘種。中日候鳥保護協定所列的227種鳥類中,本島就有143種,是我國開展鳥類環志工作的重要基地。

雞公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河南省南部大別山區,地處江淮之間,為亞熱帶向南溫帶的過渡地段,面積3000多公頃。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區內森林茂密,有植物148科,1000餘種,有鳥類150餘種。

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位於河南省本南部伏牛山南麓的內鄉縣境內,面積4200公頃。1980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區是中原地帶唯一保存完整的過渡帶綜合性森林生態區,匯集著多種區系的動植物。其中植物2911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有24種;動物164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13種。

壩王嶺自然保護區

位於海南省昌江縣與白沙縣的交界處,面積6600多公頃。1980年廣東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區分布著茂密的天然熱帶雨林,棲息著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長臂猿,是我國唯一的保護長臂猿及其生存環境的自然保護區。

內伶仃島—福田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東省深圳市蛇口區,與香港隔海相望,面積500多公頃。1984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內伶仃島上植被茂盛,屬熱帶亞熱帶常綠季雨林,有獼猴數百隻。福田位於深圳市沿海地帶,東西長11公里,紅樹林和鳥類資源豐富,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只一水相隔。

車八嶺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東省始興縣東南部,面積6000公頃。198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區內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和濕帶的2000多種植物並存,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原始季雨林。珍稀動物有20多種,被譽為“物種寶庫”、“南嶺明珠”,是理想的科研、教學基地。

茂蘭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荔波縣東南面的茂蘭區,面積2萬多公頃。1987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區內的喀斯特森林,氣勢壯觀,是世界上同緯度地帶所獨有的珍貴森林資源,對於喀斯特地貌的發育理論、水文地質效應和森林群落的研究,有重要價值。

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雲南省德欽縣,面積18萬公頃。19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區在水平距離不足40公里內,相對高差達3000米以上,森林垂直分布明顯,有7至16個植物分布帶譜,相當於我國從南到北幾千公里的植物分布帶,蔚為奇觀。

哀牢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雲南省楚雄等5市縣交界處,面積54000多公頃。1984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區是我國西南部3大自然地理區域的交匯處,其山頂部的森林是我國目前保存面積最大的中山常綠闊葉林,科學價值較大,是中外科學家使用考察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周至自然保護區

位於陝西省周至縣南部秦嶺北坡,面積54000多公頃。1984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區內森林茂密,植被覆蓋率高,有我國特產動物金絲猴11群,近千隻,是我國金絲猴種群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牛背梁自然保護區

位於陝西省秦嶺東部,地跨柞水、寧陝、長安3縣,面積16000多公頃。1980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區內冷杉、松林下松花竹茂密,是羚牛理想的棲居地,該地羚牛稱為金毛扭角羚,毛色棕黃,極為珍貴。

興隆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甘肅省榆中縣,距蘭州市20多公里,面積29000餘公頃。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該區保護的是原始雲杉林及生態系統,對涵養水源,維護生態平衡有重要意義。區內分布有金線豹、猞猁、林麝、鷹、雕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甘肅、青海兩省交界處,面積23萬餘公頃。1987年甘肅省政府批准建立。祁連山水源涵養林是河西走廊水利的命脈,區內資源豐富,有高等植物1044種,獸類58種,鳥類140多種,兩棲爬行類13種。珍稀野生動物有:雪豹、野驢、白唇鹿等,名貴藥材有雪蓮、紫參、黨參、麻黃、大黃等。

賀蘭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平原西北部,面積61000多公頃。1982年自治區政府批准建立。本區自然條件獨特,有高等植物600多種,珍稀動物10多種,是典型的溫帶草原與荒漠的過渡地帶,對研究半乾旱地區植被發展、演替及恢復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有重要價值。

六盤山自然保護區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隆德、西吉、海原和涇源5縣交界處,面積26000餘公頃。1982年自治區政府批准建立。本區雨量豐富,氣候濕潤,植被覆蓋率高,是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的發源地。在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補充: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東徑:112°40¢372~113°15¢002。北緯:24°38¢022~25°00¢002之間的廣東省西北部。地處廣東的乳源縣、樂昌縣、陽山縣、連縣及湖南省宜章縣等湘粵兩省五縣交界地方。由乳源縣的八寶山自然保護區、天井山自然保護區,陽山縣秤架自然保護區、龍潭角自然保護區、連縣大東山自然保護區等五個省級自然保護區聯合組成。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經國務院批准建設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珍稀動植物為主要目的。

總面積為50000hm2。其中核心區:2000hm2、緩衝區:2000hm2、實驗區:1000hm2。森林復被率達90%。區內山峰海拔大多在千米以上。最低海拔為200多米。主峰石坑崆為廣東大陸最高山峰,高度為1902米。區內地形複雜,山峰陡峭。坡度一般在25~55之間。是比較典型的中山地形。

氣候特點:據當地氣象站的觀測,年平均溫度17.5℃-20.3℃。極端高溫39.9℃。極端低溫-6.9℃。年平均降雨量1569-2200mm。年相對濕度84%。最大月平均103%。最小月平均74%。全年有霧天數57天,降霜72天。降雪與結冰觀象在冬季時有出現,但日數較少。本保護區的森林保存比較完整。原始森林有49000hm2,占該保護區面積的78%。據初步調查有維管植物201科784屬2014種。其中蕨類植物35科63屬117種,裸子植物8科17屬23種,被子植物158科704屬1743種。珍貴植物有廣東松、華南鐵杉、福建柏、白豆杉。南方紅豆杉、穗花杉、竹葉松、金葉白蘭、小葉紅豆、黃檀、紅椎、羅浮椎、三尖杉、粗榧等31種。

據不完全調查保護區有動物72科179屬253多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華南虎、水鹿、短尾猴、黃腹角雉、自鷳、雲豹、金錢豹、大靈貓、小靈貓、金貓、水獺、蘇門羚、穿山甲、毛冠鹿、黑熊、猛禽等35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