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簡稱平台建設。

介紹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帶來的知識革命,在世界範圍內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正在經歷著重大的轉型,科技創新的主導作用日益顯著,知識資源的占有、配置、創造和利用方式的優劣,日益成為決定國家科技競爭力強弱的關鍵因素。隨著知識經濟與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支撐全社會創新活動的科技基礎條件,日益成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日益顯示出在國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科技基礎條件的最佳化與重整,正在成為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國際科技創新競爭的一個新的焦點,成為各國政府最具優先權的基本任務。已開發國家普遍把科技基礎條件的最佳化與加強作為強化競爭優勢的一項國策,許多開發中國家也把科技基礎條件的重整與提高當作實現跨越發展的戰略舉措
我國的科技基礎條件工作經過長期努力,具備了較好的物質基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基礎條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積累了一些重點領域的科學數據和文獻,建立了部分區域性的觀測和監測網路,收集整理了一定數量的種源和標本,擁有了一批科技基礎設施等。“九五”以來,在資源整合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推動了大型科學儀器和科技圖書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工作,設立了“科技基礎工作專項資金”
但是,在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國科技基礎條件還遠遠不能滿足科技發展的需要,仍然存在著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無論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是與科技經濟發展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差距都很大:一是缺乏國家層面的整體規劃,分散浪費,建設薄弱,布局不合理;二是財政投入總量不夠,配置不當;三是管理體制與方式不適應科技創新的要求,條塊分割,部門封閉,單位所有,利用率低,共享機制缺乏,相應政策法規不完善;四是評價和激勵機制不合理,人才隊伍不穩,專業素質下降等等。
我國科技基礎條件建設的滯後與薄弱,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科技界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全科技界一致的呼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明顯增強,為加強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為了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改革科技管理體制,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精神,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廣泛徵求科技界意見的基礎上,啟動了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以下簡稱平台)建設,平台建設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以及科技界的廣泛贊同。
平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於全社會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的基礎支撐體系,主要由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和研究實驗基地、自然科技資源保存和利用體系、科學數據和文獻資源共享服務網路、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台、網路科技環境等物質與信息保障系統,以及以共享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和專業化技術人才隊伍三方面組成。平台建設就是要充分運用信息、網路等現代技術,對科技基礎條件資源進行的戰略重組和系統最佳化,以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利用,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平台建設近期首先制定並頒布平台建設的總體規劃,完成若干重點領域和區域科技基礎條件資源的整合,實施一批對推動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有效帶動資源共享的試點、示範工程,初步形成以共享為核心的制度框架,構件重要科技基礎條件資源信息平台。到2010年,將初步建成適應科技創新和科技發展需要的科技基礎條件支撐體系,以共享機制為核心的管理制度,與平台建設和發展相適應的專業化人才隊伍和研究服務機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