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反假貨幣工作聯席會議

國務院反假貨幣工作聯席會議成立於1994年,是我國反假貨幣工作的最高組織形式,主要負責組織和協調各有關部門做好打擊、防範假幣犯罪活動工作。

基本信息

制度簡介

最初有19家有關部委作為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中國人民銀行,由人民銀行黨組書記、副行長周正慶任召集人,1996年至2002年底,聯席會議由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擔任召集人。2003年起由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目前聯席會議的成員單位已擴大為28家,有中宣部、人大法工委、最高法、最高檢、外交部、發改委、教育部、公安部、安全部、財政部、鐵道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文化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民航總局、廣電總局、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台辦、銀監會、質檢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工、農、中、建行等。國務院反假貨幣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為劉文通,專職副主任為徐方。貨幣金銀局與國務院反假貨幣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合署辦公,設反假辦公室秘書處。各成員單位由一名副部長級領導任成員,一名司局長或處長任聯絡員。

聯席會議的議題包括就當前全國反假貨幣工作進行全面分析評價指導,對全國的反假貨幣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聯席會議成立至今,已召開過4次會議。聯絡員會議每年召開3-5次,部分成員單位聯絡員會議根據工作需要隨時召開。聯席會議每月編報《反假貨幣工作簡報》反映與溝通工作情況。聯席會議的召開對於組織和協調我國的反假貨幣工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據國務院要求,每年5、6月份全國範圍內組織一次反假貨幣宣傳周活動。近年來,反假貨幣宣傳周活動的宣傳重點面向農村、邊境地區,對於提高農民、邊境地區居民的反假防假貨幣意識和能力,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在宣傳周期間,由反假貨幣辦公室組織部分聯絡員深入基層進行調研。

國務院反假貨幣工作聯席會議作為我國反假貨幣工作最高組織形式,已承擔起組織開展我國反假貨幣工作的重要任務。

反假貨幣相關法規

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人民幣的管理,維護人民幣的信譽,穩定金融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人民幣,是指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發行的貨幣,包括紙幣硬幣

從事人民幣的設計、印製、發行、流通和回收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第四條 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

人民幣依其面額支付。

第五條 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愛護人民幣。禁止損害人民幣和妨礙人民幣流通。

第二章 設計和印製

第七條 新版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組織設計,報國務院批准。

第八條 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指定的專門企業印製。

第九條 印製人民幣的企業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人民幣質量標準和印製計畫印製人民幣。

第十條 印製人民幣的企業應當將合格的人民幣產品全部解繳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發行庫,將不合格的人民幣產品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全部銷毀。

第十一條 印製人民幣的原版、原模使用完畢後,由中國人民銀行封存。

第十二條 印製人民幣的特殊材料、技術、工藝、專用設備等重要事項屬於國家秘密。印製人民幣的企業和有關人員應當保守國家秘密;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外提供。

第十三條 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研製、仿製、引進、銷售、購買和使用印製人民幣所特有的防偽材料、防偽技術、防偽工藝和專用設備。

第十四條 人民幣樣幣是檢驗人民幣印製質量和鑑別人民幣真偽的標準樣本,由印製人民幣的企業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印製。人民幣樣幣上應當加印“樣幣”字樣。

第三章 發行和回收

第十五條 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

第十六條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新版人民幣,應當報國務院批准。

中國人民銀行應當將新版人民幣的發行時間、面額、圖案、式樣、規格、主色調、主要特徵等予以公告。

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在新版人民幣發行公告發布前將新版人民幣支付給金融機構。

第十七條 因防偽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改變人民幣的印製材料、技術或者工藝的,由中國人民銀行決定。

中國人民銀行應當將改版後的人民幣的發行時間、面額、主要特徵等予以公告。

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在改版人民幣發行公告發布前將改版人民幣支付給金融機構。

第十八條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根據需要發行紀念幣。

紀念幣是具有特定主題的限量發行的人民幣,包括普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

第十九條 紀念幣的主題、面額、圖案、材質、式樣、規格、發行數量、發行時間等由中國人民銀行確定;但是,紀念幣的主題涉及重大政治、歷史題材的,應當報國務院批准。

中國人民銀行應當將紀念幣的主題、面額、圖案、材質、式樣、規格、發行數量、發行時間等予以公告。

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在紀念幣發行公告發布前將紀念幣支付給金融機構。

第二十條 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人民幣發行庫,在其分支機構設立分支庫,負責保管人民幣發行基金。各級人民幣發行庫主任由同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擔任。

人民幣發行基金是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發行庫保存的未進入流通的人民幣。

人民幣發行基金的調撥,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辦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規定動用人民幣發行基金,不得干擾、阻礙人民幣發行基金的調撥。

第二十一條 特定版別的人民幣的停止流通,應當報國務院批准,並由中國人民銀行公告。

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收兌停止流通的人民幣,並將其交存當地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將停止流通的人民幣支付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不得將停止流通的人民幣對外支付。

第二十二條 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無償為公眾兌換殘缺、污損的人民幣,挑剔殘缺、污損的人民幣,並將其交存當地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將殘缺、污損的人民幣支付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不得將殘缺、污損的人民幣對外支付。

第二十三條 停止流通的人民幣和殘缺、污損的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回收、銷毀。具體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

第四章 流通和保護

第二十四條 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根據合理需要的原則,辦理人民幣券別調劑業務。

第二十五條 禁止非法買賣流通人民幣。

紀念幣的買賣,應當遵守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

第二十六條 裝幀流通人民幣和經營流通人民幣,應當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

第二十七條 禁止下列損害人民幣的行為:

(一)故意毀損人民幣;

(二)製作、仿製、買賣人民幣圖樣;

(三)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在宣傳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幣圖樣;

(四)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其他損害人民幣的行為。

前款人民幣圖樣包括放大、縮小和同樣大小的人民幣圖樣。

第二十八條 人民幣樣幣禁止流通。

人民幣樣幣的管理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

第二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印製、發售代幣票券,以代替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

第三十條 中國公民出入境、外國人入出境攜帶人民幣實行限額管理制度,具體限額由中國人民銀行規定。

第三十一條 禁止偽造、變造人民幣。禁止出售、購買偽造、變造的人民幣。禁止走私、運輸、持有、使用偽造、變造的人民幣。

第三十二條 單位和個人持有偽造、變造的人民幣的,應當及時上交中國人民銀行、公安機關或者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發現他人持有偽造、變造的人民幣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三十三條 中國人民銀行、公安機關發現偽造、變造的人民幣,應當予以沒收,加蓋“假幣”字樣的戳記,並登記造冊;持有人對公安機關沒收的人民幣的真偽有異議的,可以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鑑定。

公安機關應當將沒收的偽造、變造的人民幣解繳當地中國人民銀行。

第三十四條 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發現偽造、變造的人民幣,數量較多、有新版的偽造人民幣或者有其他製造販賣偽造、變造的人民幣線索的,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數量較少的,由該金融機構兩名以上工作人員當面予以收繳,加蓋“假幣”字樣的戳記,登記造冊,向持有人出具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印製的收繳憑證,並告知持有人可以向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向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業務機構申請鑑定。對偽造、變造的人民幣收繳及鑑定的具體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

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將收繳的偽造、變造的人民幣解繳當地中國人民銀行。

第三十五條 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業務機構應當無償提供鑑定人民幣真偽的服務。

對蓋有“假幣”字樣戳記的人民幣,經鑑定為真幣的,由中國人民銀行或者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業務機構按照面額予以兌換;經鑑定為假幣的,由中國人民銀行或者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業務機構予以沒收。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業務機構應當將沒收的偽造、變造的人民幣解繳當地中國人民銀行。

第三十六條 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以偽造、變造的人民幣對外支付。

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在營業場所無償提供鑑別人民幣真偽的服務。

第三十七條 偽造、變造的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銷毀。

第三十八條 人民幣反假鑑別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標準生產。

人民幣反假鑑別儀國家標準,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協助組織實施。

第三十九條 人民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流通:

(一)不能兌換的殘缺、污損的人民幣;

(二)停止流通的人民幣。

第五章 罰則

第四十條 印製人民幣的企業和有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一)未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人民幣質量標準和印製計畫印製人民幣的;

(二)未將合格的人民幣產品全部解繳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發行庫的;

(三)未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將不合格的人民幣產品全部銷毀的;

(四)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擅自對外提供印製人民幣的特殊材料、技術、工藝或者專用設備等國家秘密的。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其他有關行政執法機關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 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和第二十二條規定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並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第四十三條 故意毀損人民幣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二項和第四項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其他有關行政執法機關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其他有關行政執法機關應當銷毀非法使用的人民幣圖樣。

第四十五條 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業務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和第三十六條規定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並處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第四十六條 中國人民銀行、公安機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有關規定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三款、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二十九條和第三十一條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其中,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八條 本條例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

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範對假幣收繳鑑定行為,保護貨幣持有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辦理貨幣存取款和外幣兌換業務的金融機構收繳假幣、中國人民銀行及其授權的鑑定機構鑑定貨幣真偽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貨幣是指人民幣和外幣。人民幣是指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發行的貨幣,包括紙幣和硬幣;外幣是指在我國境內(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除外)可收兌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法定貨幣。

本辦法所稱假幣是指偽造、變造的貨幣。

偽造的貨幣是指仿照真幣的圖案、形狀、色彩等,採用各種手段製作的假幣。

變造的貨幣是指在真幣的基礎上,利用挖補、揭層、塗改、拼湊、移位、重印等多種方法製作,改變真幣原形態的假幣。

本辦法所稱辦理貨幣存取款和外幣兌換業務的金融機構(以下簡稱“金融機構”)是指商業銀行、城鄉信用社、郵政儲蓄的業務機構。

本辦法所稱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鑑定機構,是指具有貨幣真偽鑑定技術與條件,並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商業銀行業務機構。

第四條金融機構收繳的假幣,每季末解繳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行,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銷毀,任何部門不得自行處理。

第五條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依照本辦法對假幣收繳、鑑定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章假幣的收繳

第六條金融機構在辦理業務時發現假幣,由該金融機構兩名以上業務人員當面予以收繳。對假人民幣紙幣,應當面加蓋“假幣”字樣的戳記;對假外幣紙幣及各種假硬幣,應當面以統一格式的專用袋加封,封口處加蓋“假幣”字樣戳記,並在專用袋上標明幣種、券別、面額、張(枚)數、冠字號碼、收繳人、覆核人名章等細項。收繳假幣的金融機構(以下簡稱“收繳單位”)向持有人出具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印製的《假幣收繳憑證》,並告知持有人如對被收繳的貨幣真偽有異議,可向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或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當地鑑定機構申請鑑定。收繳的假幣,不得再交予持有人。

第七條金融機構在收繳假幣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即報告當地公安機關,提供有關線索:

(一)一次性發現假人民幣20張(枚)(含20張、枚)以上、假外幣10張(含10張、枚)以上的;

(二)屬於利用新的造假手段製造假幣的;

(三)有製造販賣假幣線索的;

(四)持有人不配合金融機構收繳行為的。

第八條辦理假幣收繳業務的人員,應當取得《反假貨幣上崗資格證書》。《反假貨幣上崗資格證書》由中國人民銀行印製。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負責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金融機構有關業務人員進行培訓、考試和頒發《反假貨幣上崗資格證書》。

第九條金融機構對收繳的假幣實物進行單獨管理,並建立假幣收繳代保管登記簿。

第三章假幣的鑑定

第十條持有人對被收繳貨幣的真偽有異議,可以自收繳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持《假幣收繳憑證》直接或通過收繳單位向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或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當地鑑定機構提出書面鑑定申請。

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和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鑑定機構應當無償提供鑑定貨幣真偽的服務,鑑定後應出具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印製的《貨幣真偽鑑定書》,並加蓋貨幣鑑定專用章和鑑定人名章。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鑑定機構,應當在營業場所公示授權證書。

第十一條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和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鑑定機構應當自收到鑑定申請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通知收繳單位報送需要鑑定的貨幣。

收繳單位應當自收到鑑定單位通知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將需要鑑定的貨幣送達鑑定單位。

第十二條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和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鑑定機構應當自受理鑑定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出具《貨幣真偽鑑定書》。因情況複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的,可延長至30個工作日,但必須以書面形式向申請人或申請單位說明原因。

第十三條對蓋有“假幣”字樣戳記的人民幣紙幣,經鑑定為真幣的,由鑑定單位交收繳單位按照面額兌換完整券退還持有人,收回持有人的《假幣收繳憑證》,蓋有“假幣”戳記的人民幣按損傷人民幣處理;經鑑定為假幣的,由鑑定單位予以沒收,並向收繳單位和持有人開具《貨幣真偽鑑定書》和《假幣沒收收據》。

對收繳的外幣紙幣和各種硬幣,經鑑定為真幣的,由鑑定單位交收繳單位退還持有人,並收回《假幣收繳憑證》;經鑑定為假幣的,由鑑定單位將假幣退回收繳單位依法收繳,並向收繳單位和持有人出具《貨幣真偽鑑定書》。

第十四條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和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鑑定機構鑑定貨幣真偽時,應當至少有兩名鑑定人員同時參與,並做出鑑定結論。

第十五條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在復點清分金融機構解繳的回籠款時發現假人民幣,應經鑑定後予以沒收,向解繳單位開具《假幣沒收收據》,並要求其補足等額人民幣回籠款。

第十六條持有人對金融機構作出的有關收繳或鑑定假幣的具體行政行為有異議,可在收到《假幣收繳憑證》或《貨幣真偽鑑定書》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向直接監管該金融機構的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申請行政複議,或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持有人對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作出的有關鑑定假幣的具體行政行為有異議,可在收到《貨幣真偽鑑定書》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向其上一級機構申請行政複議,或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四章罰則

第十七條金融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但尚未構成犯罪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罰款,同時,責成金融機構對相關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給予相應紀律處分:

(一)發現假幣而不收繳的;

(二)未按照本辦法規定程式收繳假幣的;

(三)應向人民銀行和公安機關報告而不報告的;

(四)截留或私自處理收繳的假幣,或使已收繳的假幣重新流入市場的。

上述行為涉及假人民幣的,對金融機構處以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涉及假外幣的,對金融機構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八條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鑑定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但尚未構成犯罪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罰款,同時責成金融機構對相關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給予相應紀律處分:

(一)拒絕受理持有人、金融機構提出的貨幣真偽鑑定申請的;

(二)未按照本辦法規定程式鑑定假幣的;

(三)截留或私自處理鑑定、收繳的假幣,或使已收繳、沒收的假幣重新流入市場的。

上述行為涉及假人民幣的,對授權的鑑定機構處以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涉及假外幣的,對授權的鑑定機構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按照本辦法規定程式鑑定假幣的;

(二)拒絕受理持有人、金融機構、授權的鑑定機構提出的貨幣真偽鑑定或再鑑定申請的;

(三)截留或私自處理鑑定、收繳、沒收的假幣,或使已收繳、沒收的假幣重新流入市場的。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條本辦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解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