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1年前---車諾比

回顧21年前---車諾比

車諾比核電站共有4個功率均為100萬千瓦的核反應堆,其發電量占烏克蘭總發電量的50%,並向大多數東歐國家提供重要電力。 於是,車諾比核電站的四個核反應堆,只剩下第三號核反應堆尚在運轉。 車諾比的四座核反應堆,被埋葬在四個碩大的“石棺”之中。

回顧21年前---車諾比回顧21年前---車諾比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於蘇聯烏克蘭加盟共和國首府基輔以北130公里處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猛烈爆炸,反應堆機房的建築遭到毀壞,同時發生了火災,反應堆內的放射物質大量外泄,周圍環境受到嚴重污染,造成了核電史上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事故。
車諾比核電站共有4個功率均為100萬千瓦的核反應堆,其發電量占烏克蘭總發電量的50%,並向大多數東歐國家提供重要電力。但該核電站的反應堆是20世紀70年代引進的水冷式石墨慢化反應堆,鈾燃料棒放在一大堆石墨中,由石墨有效地控制反應的速度,從而產生推動渦輪機的蒸汽。由於石墨反應堆不夠安全,許多年以前就被西方國家拋棄了。這種反應堆的冷卻系統一旦發生故障,堆芯石墨棒的溫度就會猛增,直至超過熔點而導致熔毀事故。
1986年4月25日,車諾比核電站第4號反應堆的工作人員違反操作規程連續切斷反應堆的電源,使主要冷卻系統停止工作。於是堆芯溫度迅速升高,造成氫氣過濃,以至26日凌晨發生猛烈爆炸,爆炸引起機房起火,濃煙使人呼吸困難,放射性物質不斷外溢。核電站所在地區有2.5萬居民,這些居民從26日晨開始疏散,疏散共用了34個小時。
核電站發生事故後,大量放射塵埃污染到北歐、東西歐部分國家,瑞典、丹麥芬蘭以及歐洲共同體於4月29日向蘇聯提出強烈抗議。瑞典國家放射學研究所發言人說,這次事故後飄落到瑞典東部沿海地區的放射物質的含量已超過正常標準的100倍。瑞典北部的福爾斯馬克核電站周圍10公里範圍內發現放射塵埃增多,600名工人被迫撤離核電站,近千名居民排著長隊等候接受放射性塵埃的檢查。丹麥首相施呂特強烈譴責蘇聯未能立即就核電站發生的事故向其鄰國發出警報。受到污染最重的是波蘭,波蘭政府專門成立了由副總理牽頭的委員會,負責處理這起事故的危害等有關問題,並採取措施防止核電站溢出的放射塵埃危害波蘭人的健康,指示人們不要食用餵養青飼料的奶牛所產的牛奶,向有關地區18歲以下居民發放碘化鉀。南斯拉夫政府也要求居民不要利用雨水,不要飲用放牧於野外的牛羊的奶,不要生吃新鮮蔬菜。
一時間,車諾比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儘管最初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想掩蓋事故真相,但是畢竟紙包不住火,反而招來世界輿論的強烈批評。
蘇聯採取緊急措施,一方面迅速疏散車諾比核電站附近的居民,一方面用大量混凝土澆在四號核反應堆上,以致把整個四號核反應堆包裹在混凝土之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石棺”。
關於車諾比四號核反應堆的爆炸事故原因,當時查明的原因是值班工程師操作不慎,造成水泵開慢,冷卻水不夠,核反應急劇升溫,以致引發爆炸。
俄羅斯科學家對事故提出新的解釋:在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一時二十三分四十秒,車諾比發生了震級為一點六至三點二級的地震,使四號核反應堆受到破壞。二十秒後,導致了四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俄羅斯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院和烏克蘭科學院地質物理研究院都證實當時確實發生了地震。
不論引發車諾比四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的原因是什麼,這次事故的後遺症卻是揮之不去、時時困擾著烏克蘭的難題。
我見到如下怵目驚心的統計:
車諾比核泄漏,使四周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的十五萬平方公裡面積的地區受到污染,居住在這一地區的總人口達八百萬——其中烏克蘭和俄羅斯各為三百萬人,白俄羅斯為二百萬人。參加搶險的八十三萬四千人中,已經有五萬五千人死亡,十五萬人殘廢。
儘管車諾比的第四號反應堆已經用“石棺”埋葬,但是這“石棺”卻無底——因為大量的混凝土只是澆在核反應堆表面,無法澆在核反應堆底部。於是,大量放射性物質隨著地下水向外擴散
另外,“石棺”還不斷出現裂縫,每年都要進行修補……
烏克蘭總理尤申科憂心忡忡,用這樣的話形容車諾比核事故給烏克蘭帶來的巨大壓力:“烏克蘭為此背負著極沉重的政治和財政負擔與生態責任。”
烏克蘭總理說的是實話。自從爆發車諾比核泄漏以來,烏克蘭政府每年需要撥款十億美元用於消除災難後果,迄今已耗資一百四十多億美元。對於烏克蘭這樣經濟並不寬裕的國家來說,無疑是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在爆發車諾比核災難之後,當時的蘇聯政府曾經作出決定,在一九九三年之前,關閉車諾比所有的核電站。
然而,在蘇聯解體之後,一九九三年十月,烏克蘭議會撤銷了原蘇聯政府的決定,原因是烏克蘭電力短缺,亟需繼續使用來自車諾比的核電。
車諾比核電站除了第四號核反應堆早已埋於“石棺”之中以外,第二號核反應堆在一九九一年十月因發生火災而關閉,第一號核反應堆則於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因發生事故而關閉。於是,車諾比核電站的四個核反應堆,只剩下第三號核反應堆尚在運轉。
西方關注著車諾比,因為車諾比的核污染,不僅給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帶來痛苦,而且也向歐洲其他國家擴散,波及西方的安全。
在西方眼中,“車諾比”是一顆“定時炸彈”!
西方科學家指出,車諾比核電站在設計上就存在諸多錯誤,因此再次爆發核災難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西方輿論強烈呼籲烏克蘭徹底關閉車諾比所有核反應堆,而烏克蘭政府則強調財政困難。
一九九六年四月,西方七國以及歐洲聯盟與烏克蘭在莫斯科簽署關於解決車諾比核電站問題的諒解備忘錄,規定該電站必須在二OOO年年底前全部關閉,西方七國為此承諾向烏克蘭提供至少三十億美元的援助。
然而,西方答應的援助遲遲沒有到位,烏克蘭也就遲遲沒有關閉車諾比核電站。
二OOO年六月,美國柯林頓總統訪問烏克蘭,主要就關閉車諾比核電站問題與烏克蘭總統庫奇馬總統進行了長時間的會談。柯林頓保證美國向烏克蘭經濟援助。
經過會談,烏克蘭庫奇馬總統宣布:
“車諾比核電站將在二OOO年十二月十五日完成它的歷史使命,作為國家總統,我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現在該是那些承諾幫助烏克蘭關閉核電站的人們行動的時候了。”
在二OOO年十二月十五日當地時間十三時十五分,烏克蘭總統庫奇馬在基輔的“烏克蘭宮”通過直線電話下達了徹底關閉車諾比核電站的命令,車諾比核電站最後一個仍在運行的第三號機組被正式關閉。
從此,車諾比核電站終於畫上了句號。
車諾比的四座核反應堆,被埋葬在四個碩大的“石棺”之中。每當春天到來,車諾比綠草叢生,而四座“石棺”上寸草不長,形成綠色海洋中的四個光禿禿的小島
正當人們鬆了一口氣的時候,科學家指出,車諾比核污染的威脅,要經過漫長的一百年,才可能消失。
笑容從人們的臉上消失。車諾比的陰影,依舊籠罩著烏克蘭,籠罩著車諾比周邊的國家。
據俄羅斯新聞網報導,白俄羅斯部長會議(議會)車諾比核電站災難後果問題委員會發言人25日宣布,從核電站事故至今20年來造成的損失為2350億美元,該數字包括20年來從輻射導致無數人患病死亡到事故地區農作物顆粒無收在內的各種損失。
白議會核電站事故委員會發言人宣布:“20年內白俄羅斯為解決車諾比災難引起的問題花費了117億美元,最近5年來共撥款15億美元。白俄羅斯境內約有21萬人因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後果引起的疾病致殘,每年為25萬人提供免費治療和康復服務,其中21.2萬人是兒童。”
據統計,白俄羅斯深受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的危害,共有21%的領土受到銫-137的輻射沾染,10%的地區被鍶-90沾染,3%的地區滲透有貧鈾。學者預測,到2058年,白俄羅斯境內的輻射情況將會更加嚴重。
核電站事故後,共有13萬7600人被疏散,離開沾染地區,國家在未被沾染的地區建了239個村鎮,6.6萬套房屋,安置移民。目前,在沾染地區內還有2800個村莊,340家工業企業,生活著150萬人。
核電站事故輻射危害嚴重,事故後第一年內,大約釋放了50%的輻射量,前5年內這一比例達到了80%,對沾染地區居民健康造成了極大危害,其中受害的7歲以下兒童占15%,7-17歲少年兒童占10%,成年人占70%,事故後出生的人占5%。目前白俄羅斯居民仍受到輻射影響,90%以上是衰變周期較長的銫-137。
現在,在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地區方圓30公里的隔離內沒有一人居住,全由鐵絲網圍住,設有檢查站,警察只允許學者入內考察。20年來,無論是在事故地區,30公里隔離區,還是在白俄羅斯境內任何地方,尚未發現一例動物變異情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