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陽三建湯

一種很實用的藥物。

回陽三建湯

正文

回陽三建湯

來源

《外科正宗》卷一。

組成

附子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茯苓 枸杞 陳皮 萸肉各3克 木香 甘草 紫草 厚朴 蒼朮 紅花 獨活各1.5克

用法

上藥加煨姜3片、皂角樹根白皮6克,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入酒30毫升,隨病上下,食前後服之。

主治

陰疽發背初起,不疼不腫,不熱不紅,硬若牛皮,堅如頑石;十日外脈細身涼,肢體倦怠,皮如鱉甲,色似土朱;粟頂多生孔,孔中流血,根腳平散,軟陷無膿,手熱足涼者。

各家論述

凡背疽屬陰者,皆由臟腑先壞而內毒不得發越於外也。舊有用雞冠剪血滴於疽上者,有醋煮雄艾敷用者,豬腦熱藥敷圍者,神燈火氣灼照者。此數法皆陰疽之用,予雖常用,未見其實,但陰疽不起者,如樹木之根壞,強力培植枝葉,而終無發生之理。予常據理用藥,固有得其生者,十中三四。譬如先要疏其嫁土,通其地脈,助其根本,回其陽氣,此四者缺一不可。用蒼朮、厚朴、茯苓、陳皮疏其土;川芎、當歸、紫草、紅花通其脈;人參、黃耆、枸杞、山萸助其本;附子、木香、甘草、獨活回其陽。如此用之,但根本內有一脈未絕之氣,服之俱可得其生。又驗其手足溫暖,瘡便發熱,漸作焮腫,復生疼痛,色暗得活,堅硬得腐,胃氣得回,此是藥之效驗。必在三服中應之為吉,外兼照法,接助回陽,此通治陰疽之大法也。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