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

從1929年開始,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蕭三等相繼研究、草擬和出版《中國拉丁化字母方案》來拼寫中國話,這也就是所謂“中國拉丁化新文字”。各地制訂的方言拉丁化新文字方案有上海話(後來改為“江南話”)、蘇州話、無錫話、寧波話、溫州話、福州話、廈門話、客家話、廣州話、潮州話、廣西話、湖北話、四川話等13種。後來民國政府投票選擇國語,現在的國語比四川話多了一票成為了國語。

拉丁化新文字教材
拉丁化新文字教材

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ScuanxuaLadinxuaXinWenz)是1936年1月由重慶新文字推行社制定的用拉丁字母拼寫四川話的方案[1],該方案基於成都話重慶話語音,是第一個由四川人制定的四川話拉丁化方案。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制定於民國新文字運動時期,是當時中國制定的適用於各地漢語的13套拉丁化新文字方案之一。在中國大陸開始大規模推廣國語以前,四川話拉丁方案是運用較為廣泛的四川話注音方案[2]。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一個顯著特點是通常不標記聲調,聲調僅能依據上下文進行推斷。

聲母

雙唇

唇齒

齒後

齒齦

硬齶

軟齶

塞音

不送氣

b
[p]

d
[t]

g
[k]

送氣

p
[pʰ]

t
[tʰ]

k
[kʰ]

塞擦音

不送氣

z
[ts]

g
[tɕ]

送氣

c
[tsʰ]

k
[tɕʰ]

鼻音

m
[m]

l
[n]

n
[ȵ]

ng
[ŋ]

擦音

f
[f]

s
[s]

x
[ɕ]

x
[x]

注1
[v]

rh
[z]


注釋1: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沒有與該音對應的聲母,[vu]做「u」。

韻母

開尾

元音尾

鼻音尾

開口呼

注1
[ɿ]

r
[ɚ]

a
[a]

o/uo注2
[o]

e
[e]

ai
[ai]

ei
[ei]

ao
[au]

ou
[əu]

an
[an]

en
[ən]

ang/ong注3
[aŋ]

ung
[oŋ]

齊齒呼

i
[i]

ia
[ia]

ie
[ie]

iai
[iai]

iao
[iau]

iu
[iəu]

ian
ian

in
[in]

iang/iong
[iaŋ]

合口呼

u
[u]

ua
[ua]

ue
[ue]

uai
[uai]

uei
[uei]

uan
uan

un
uən

uong
uaŋ

撮口呼

y
[y]

iuo
[yo]

ye
[ye]

uan
[yan]

un
[yn]

yng
[yoŋ]

  • 注釋1:z、c、s、rh與該韻母相拼時,直接省略不寫。
  • 注釋2:o與uo可混用。
  • 注釋3:ang與ong可混用。

規則

1. 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根據整詞而非單個漢字分詞。
2. 當「u」出現在某個字的首位,且該字並非某一詞的首字時,「u」改寫為「w」以避免混淆。
3. 當「i」出現在某個字的首位,且該字並非某一詞的首字時,「i」改寫為「j」以避免混淆。
4. 當「y」出現在某個字的首位,且該字並非某一詞的首字時,同時前一字以「n」或「g」結尾時,「y」改寫為「j」以避免混淆。
5. 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不標示聲調,聲調依據上下文推斷,僅「a」及「ai」在讀上聲時改寫為「aa」及「aai」。
6. 「un」單獨成音節時寫為「wen」,「ung」單獨成音節時寫為「weng」。

例句

以下例句將四川俗語轉寫為四川話拉丁化新文字:
1. 矮子過河,安(淹)了心
 Ngaaizgoho,nganloxin
2. 足正不怕鞋歪
 GiuozenbupaXaiuai
3. 吃苞谷粑打呵欠,開黃腔
 Cbaogubadaaxoxai,kaixuongqiang
4. 貓抓糍粑,脫不到爪爪
 Merzuacba,tobudaozaozao

參考文獻

倪海曙(1948年).《中國拼音文字運動史簡編》.時代書報出版社.
 A.P.(1955年第43期),《「四川方言辭彙」補(一)》,語文知識
 A.P.(1955年第44期),《「四川方言辭彙」補(二)》,語文知識

四川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