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藝術大學

四川藝術大學創辦於1939年,學院由新、老兩個校區組成。占地總面積1155.75畝。校舍總建築面積348561.40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總額7.5億元。

基本信息

學校歷史

四川藝術大學為原四川音樂學院
學院創辦於1939年。
1939年3月初,我國話劇運動的先驅、著名戲劇教育家熊佛西先生創建了“四川省立戲劇教育實驗學校”,設戲劇科。

郫縣吉祥寺郫縣吉祥寺
同年11月,為躲避日本侵略者飛機的轟炸, 從成都市的成平街疏散到了 位於成都西北的郫縣新民鄉吉祥寺繼續辦學,同時增設了音樂科,校名改為“四川省立戲劇音樂實驗學校”。我國戲劇界知名人士陳白塵葉丁易張季純楊村彬陳治策章泯吳茵肖錫荃等先後任教戲劇科,我國著名音樂家郎毓秀蔡紹序王雲階馬革順許可經俞鵬等先後任教音樂科。
1941年春,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立技藝專科學校”。
1942年8月改名為“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簡稱“省藝專”),由法國留學歸來的著名畫家、教育家李有行先生任校長。設音樂、套用藝術建築繪畫四科。抗戰時期,國內淪陷區一大批文藝界的著名專家教授雲集四川,音樂家喻宜萱,畫家張大千吳作人葉淺予丁聰關良,雕塑家劉開渠,工藝美術家雷圭元龐熏琴沈福文,建築學家劉文葆、辜其一黃光輝以及語言學家呂叔湘等曾先後來校任教。教師名流薈萃、學生人才濟濟的“省藝專”成為當時國內著名的藝術專科學校。
1950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將華西大學音樂系合併到“省藝專”,更名為“成都藝術專科學校”(簡稱“成都藝專”)。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
1953年10月,全國大專院校進行院系調整中,將重慶西南人民藝術學院(原山西臨汾的西北藝校)的音樂系合併到“成都藝專”成立“西南音樂專科學校”(簡稱“西南音專”),設作曲聲樂器樂三個系。將建築、美術兩科劃入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四川美術學院。1957年增設民族器樂系。
1959年,歷經六載的“西南音專”經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更名為“四川音樂學院”,成為我國首批僅有的6所具有本科辦學層次的著名高等音樂學院之一。首任院長為中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常蘇民先生。
2011年4月28日,記者從四川音樂學院第十次黨代會上獲悉,今年,四川音樂學院正式申報成立四川藝術大學,目前已向教育部申請更名,將建設成為國內第一所綜合型藝術大學。
“申辦綜合型藝術大學,川音已籌備了5年。”四川音樂學院黨委書記柴永柏介紹說,到2010年,四川音樂學院在校生人數已達到1.6萬人,今年全國報考人數更是突破了5萬人。從2010年起,學校開始招收培養博士生,擁有了博士點,具備了申報綜合型大學的資格。
2012年更名成功

川藝大魅力

現規模

學院由新、老兩個校區組成。占地總面積1155.75畝。校舍總建築面積348561.40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總額7.5億元。
成都校區

川音大廈川音大廈
學院老校區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的中心地帶。北依景色秀麗的錦江,南臨四川大學。占地116.27畝,校舍總建築面積108323.35平方米。設作曲、鋼琴管弦、民族器樂、聲樂、音樂學、音樂教育、現代器樂、國際演藝學院、綿陽藝術學院、通俗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等院系,設基礎教學部、社會科學教學部和一所附屬中等音樂學校。
新都校區
新校區位於成都市新都區,距成都市中心16公里,規劃和設計具有現代化、藝術化和園林化的特色。校園占地1039.48畝,校舍總建築面積240238.05平方米。學院所屬美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國際演藝學院、舞蹈系、歌劇與藝術管理系、戲劇系、戲劇影視文學系、傳播藝術系、數字藝術系、成人教育中心和藝術附中,自2004年起先後進入新校區,學院有學生10005人。教職工1245人,專任教師812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3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四川省優秀教師2人,四川省勞模1人,榮獲“區永熙優秀音樂教育獎”3人,“曾憲梓優秀教師獎”3人,四川省師德標兵1人,四川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2人。2007年,該院作曲系作曲主科教研室和鋼琴系鋼琴主科教研室雙雙被評為四川省首屆“省級教學團隊”建設單位。
新校區教學樓新校區教學樓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柴永柏 黨委副書記、院長:易柯 黨委副書記:彭建輝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文雲英 黨委常委、副院長:張勇 黨委常委、副院長:劉立雲 黨委常委、副院長:孫洪斌

學科建設

學院共有19個專業教學系(院),17個專業(涵蓋藝術類15個專業及2個交叉型專業),77個專業方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及音樂學專業先後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在最近一屆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評獎中,該院《作曲主科“最佳化培養教學法”》、《培養“高精尖”鋼琴演奏人才體系的主科教學》榮獲一等獎,同屆還獲得二等獎1項和三等獎3項。《管弦樂配器》、《基礎和聲》、《民族音樂概論》、《色彩》等4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其中《管弦樂配器》已被四川省推薦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程。
學院擁有音樂學、美術學各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成為藝術碩士(MFA)專業學位招生試點單位。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鍵盤樂器)為省級重點學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2003年被評定為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09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圖書館總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圖書文獻總量988653冊(其中紙質圖書和音像資料807653冊,電子圖書181000冊)。獨具特色的“西南少數民族樂器陳列館” 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專門收藏和研究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樂器的陳列機構,收藏有各種樂器200餘件(套),珍貴文物數件。
學院現有琴房1226間,鋼琴1100台,教室366間,其中多媒體教室63間,座位總數6887個,語音教室5間,座位總數372個,每百名學生配多媒體教室和語音教室座位數75.72個;計算機教室25間,教學用計算機總計1340台,每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13.98台。近五年來,學院新建功能齊備、設施先進的音樂廳5個,各類專業實驗室16間及校內實踐場所47個。
改革開放以來,全院獲批准立項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總計187項,獲國家專利8項。其中,文化部攻關科研項目《高胡、二胡、中胡(系列)高音區音質音量的改良》1999年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0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雙腔葫蘆塤的研製》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發明三等獎。2007年,民族低音拉弦樂器“拉忽雷”獲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二等獎
教育部科研項目《西南少數民族樂器研究》和《西南絲綢之路音樂文化考察研究》等已取得顯著成果。教育部科研項目《南北絲綢之路音樂文化對比研究》及文化部重點研究課題《四川北川羌族與平武白馬藏族民俗藝術的綜合開發利用》的研究計畫正在實施當中。
自改革開放以來,全院師生正式出版專著、教材和作品集245部,其中19部專著及3部教材獲得相關獎項。近三年來,全院師生在省級以上刊物正式發表各類專業學術論文590篇,其中,發表於國核心心期刊的論文55篇。

群星薈萃

學院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各類藝術人才14513名。其中,不乏蜚聲國內外的佼佼者。
著名流行歌手李宇春,馬雪陽,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著名作曲家高為傑、何訓田、賈達群朱世瑞、著名旅美男高音歌唱家范競馬、旅德男高音歌唱家趙登峰、青年歌唱家霍勇、青年歌手張邁,著名演員劉曉慶,快樂男聲魏晨、陳翔等,均屬該院的傑出代表。
在國際國內相關比賽和評獎中,該院師生共有5011人次獲得各級各類獎項4612項(國際獎483項,國內獎4129項)。
較為突出的有:在文化部主辦的歷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中,該院獲得13個獎項,其中一等獎3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5個、優秀作品獎2個;
1999年獲“五個一工程”獎1個;2001年至2007年,獲得“金鐘獎”14個,其中終身榮譽獎1個、銀獎3個、銅獎6個、優秀獎3個、中國作品演奏特別獎1個;
1996年,該院學生吳馳獲荷蘭“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第二名空缺);
2000年,李雲迪陳薩分別獲得第14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和第四名;
2005年全國第二屆“超級女聲大賽”中,學生李宇春獲全國總決賽冠軍,並在此後的幾年內躋身華語樂壇頂尖歌手,成為中國最具社會影響力和傳奇性的著名流行女歌手、唱作人,華語樂壇天后級人物,中國首位民選超級偶像,電影演員,MV與演唱會導演,公益先鋒,時尚引領者,有“舞台皇后”美譽,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亞洲英雄”。她被公認為2005年後華語樂壇最具革命性與指標性的流行歌手,開創中國大陸樂壇巨星時代。在多領域創造無數傳奇紀錄和榮譽成就,是擁有國際聲譽的超級華人明星,影響力早已超出娛樂圈範疇,是當代中國標誌性人物。

李宇春李宇春
學生何潔獲得全國第四名。而她樂觀的性格、爽朗的笑容都被千千萬萬觀眾所銘記。
文薇於2005年獲第9屆“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三名;
寧峰於2006年獲第51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並同時獲得兩項特別獎;
胡小鷗於2007年獲“喬治.埃奈斯庫國際音樂節作曲大獎”等多項獎;
郭元於2005年獲“魯托斯拉夫斯基國際作曲比賽”第五名;
龍麗於2007年獲第60屆“世界盃國際手風琴比賽”成人組第二名;
2005年,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學生賀承周東設計的作品獲義大利國際工業設計“IMM獎”;
劉銳、賀承設計的作品分別於2006年和2007年連續兩次獲得德國國際工業設計“紅點獎””;
學生魏晨獲2007快樂男聲全國第三,他的歌迷樂橙遍布各地,魏晨出演的一起來看流星雨引起熱烈關注。
學生喻佳麗於2010年獲得先聲奪金全國總冠軍
;學生劉著,在2010年快樂男生憑藉飄一鳴驚人,並成功舉辦演唱會;
學生馬雪陽在中國第一勵志天團至上勵合中擔任組合創作;
學生代悅在2010花兒朵朵比賽中因穩健的台風,成為全國五強以及獲得人氣王的頭銜;
學生陳翔在2010年快樂男聲憑藉優雅的氣質,完美的聲線,非常高的人氣獲得全國總決賽第五名的優異成績。充分顯示了該院音樂學科的龍頭地位和美術學科的實力。
陳翔陳翔

聯繫方式

成都校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新生路6號(郵編 610021)

川藝大新都校區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新都校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蜀龍路226號(郵編 610500)
綿陽校區:四川省綿陽機場東路83號(郵編:621000)

院系設定

作曲系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學科自1953年建系以來,在首任系主任、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劉文晉先生的辛勤努力下,聚集起一大批著名專家、學者,專業教師隊伍實力雄厚,培養出不少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1982年成為四川省首批音樂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建系五十餘年來,作曲系在音樂創作方面碩果纍纍,人才輩出。從1981年起,作曲學科師生創作的音樂作品連續在國內外舉行的各種作曲比賽中取得十分優異的成績。特別是2004年以來,有8部作品在國際音樂作品比賽中獲獎;10部作品在國家級音樂作品比賽中獲獎;近30部作品分別應邀參加國內外各種重大的音樂節和音樂文化交流活動。
此外,該系承擔教育部十五規劃項目課題及省級重點科研課題多項,2007年《基礎和聲》、《管弦樂配器》課程批准為四川省精品課程;擁有“現代音樂研究中心”和“計算機音樂研究中心”。
在作曲技術理論研究方面,同樣也成績斐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作曲學科培養造就了一批優秀的音樂理論家,他們始終站在音樂理論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為作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奠定了十分堅實的基礎。同時,基本樂科和指揮專業也培養了大批專家,作出了令人注目的成績。
輝煌的成就,顯示出作曲學科自身具有的強大實力,在全國音樂院校中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對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有鑒於此,作曲課程於1994年經專家論證,被四川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省級重點建設課程,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學科於1996年經專家論證,被四川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省級重點學科;2003年被四川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四川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單位;2005年榮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6年被評為省級品牌專業;2007年被評定為“四川省優秀教學團隊”。

音樂學系

音樂學系成立於1994年3月,它的前身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成立的民族音樂研究室和1986年擴建的音樂研究所。下設音樂史論教研室、民族音樂教研室和音樂治療教研室。
該系主要專業方向有音樂學理論、音樂新聞與評論、音樂治療。音樂學理論專業主要培養能擔任音樂理論課的師資;能從事音樂研究、音樂文化市場的組織管理與指導工作的音樂幹部。音樂新聞與評論專業主要培養能擔任音樂節目主持、音樂新聞報導、評論、編輯與策劃的傳媒工作者。音樂治療專業培養能擔任音樂治療的執業醫師和從事健康保健方面的心理諮詢人才。
從民族音樂研究室到音樂研究所、再到音樂學系的二十餘年間,該系已為各地大專院校、文化機構、電台、電視台、文藝團體、地方音樂研究機構相繼輸送一批音樂理論人才和文藝骨幹。另在課程設定、學科建設、科研成果、學術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績。所開設的民族音樂概論,於2007年6月被批准為“四川省精品課程”;音樂學專業中的三個方向已於2007年批准為“四川省本科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學術專著近30部,承擔科研課題十餘項;40餘人次教師發表和出版的論文與專著分別榮獲國家、省級和各級學會等單位頒發的一、二、三等獎;先後與國內外不同專家、學者舉行過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
目前,該系正在為創建西南乃至全國知名的教學單位而努力奮鬥。

鋼琴系

鋼琴系正式成立於1961年。早在省立藝專時期(1942-1950)即建立了鍵盤樂器教研組。1953年成立的鋼琴教研室隸屬於西南音專器樂系。
鋼琴系在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鍵盤樂器被評定為省級重點學科,鋼琴主科為四川省重點課程。該系設有主科教研室、共同課教研室和手風琴、雙排鍵電子琴教研室,開設鋼琴、手風琴、雙排鍵電子琴及調律專業。全系共有教師74人,現有在校學生400餘人。
鋼琴系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成績斐然。近年來,鋼琴系培養了如李雲迪、陳薩、吳馳、杜靜等一批優秀的鋼琴演奏家,在國內外各種重大的鋼琴比賽中頻頻獲獎,為音樂界專家、學者高度關注,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反響,鋼琴專業也由此成為重要的品牌專業之一。鍵盤樂器的整體建設,不僅一直沿襲和繼承了該院在鋼琴教學方面的突出優勢,同時在手風琴、雙排鍵電子琴等專業的教學上也取得了突破,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鋼琴主科教研室在2007年被評為“四川省優秀教學團隊”。
鋼琴系學術空氣濃厚,對外交流頻繁,許多國際、國內著名鋼琴家先後來系講學演出。鋼琴系教師還經常舉辦學術講座和音樂會,並在全國性刊物及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得到同行的一致認可。教學成果《培養“高、精、尖”鋼琴演奏人才的主科教學》獲得2004年“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鋼琴系的手風琴專業也具有較強的實力。該專業學生多次在國際重大比賽中獲獎,為學院爭得榮譽。
鋼琴系按照“求真、務實、科學、創新”的辦學思路,將不斷完善,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更優秀的藝術人才,做出更大貢獻。

管弦系

管弦系建立於1953年,前身為省藝專音樂科弦樂教研室;下設3個教研室和1個鋼琴伴奏組;擁有14個專業方向;現有在職教師59人,均由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組成,一線教師最大年齡僅48歲。
管弦系師資力量雄厚,學術空氣活躍,全體教師團結向上,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西洋樂器演奏人才。管弦系的培養目標是“向社會輸送優秀的樂隊演奏家”;成立有“交響樂團”,為社會奉獻了數百場交響音樂會。從該系畢業的演奏員已遍布美國、德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以及國內著名交響樂團。
近年來,管弦系培養出許多特別突出的優秀拔尖人才,在國際比賽中頻頻獲獎。特別突出的有:學生寧峰在2006年義大利第51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中奪得第一名;學生文薇在2005年芬蘭第九屆“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賽”獲得第三名等。
隨著對外交流的不斷擴展,學院聘請了多位外國專家作為該系客座教授。其中有俄羅斯著名小提琴家各拉齊;德國著名室內樂專家沃爾夫岡?雅恩;美籍指揮家、小提琴家朱其元;加拿大單簧管演奏家萊斯林;美國室內樂教育家卡林;澳大利亞著名小提琴家陳響等。

民樂系

民樂專業始建於1953年,隸屬於當時的“西南音專”器樂系國樂教研室,開山元老有陳濟略先生、段啟誠先生、沈文毅先生等。民樂系正式成立於1957年,首任系主任由院長常蘇民教授兼任,繼任系主任馬惠文教授。他們為民樂系的創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民樂系下設弦樂、彈撥、管樂、重奏合奏四個教研室;開設有竹笛、嗩吶、笙、琵琶、古箏、揚琴、中阮、柳琴、古琴、二胡、民族低音,總計11個專業;現有在職教師4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講師10人、助教11人;各專業的在校生(含附中、本科和研究生)共有382人。
民樂系建系以來,教師隊伍由小到大,各專業教材逐步完善,教學成果豐碩,為國家輸送高、中級音樂專門人才1500餘人。師生歷年來在國際、國家級、省級的民樂比賽、創作評獎、徵文征曲評獎、樂器改革評獎中,獲獎200餘人次。出國訪問演出及講學達80餘人次。民樂系學術氣氛濃厚,藝術實踐豐富,對外交流頻繁。該系附設有“民樂團”。近年來,有二胡、琵琶、竹笛、吉他、音樂理論等專業的教學專著出版面世。師生演出團遠赴歐洲、澳洲和日本、韓國訪問演出、講學,獲得好評。各種形式的演出團體經常活躍於校內外舞台,引人注目。其中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演出團體有:易加義教授領銜的“青絲桐”教師樂隊;王英副教授領銜的“蘭心”女子重奏樂團;焦力副教授領銜並指導的“蜀韻”箏樂隊;江澹曦副教授領銜並指導的“天籟”古箏樂團;馮軍副教授指導的“春韻”五重奏小組;周鈺副教授指導的二胡樂團;邵春良副教授指導的笙重奏組等。
現代器樂系
現代器樂系成立於2006年5月,是學院為完善學科門類,順應教育發展的形勢,為早日建成“四川音樂藝術大學”的總體規劃而創辦的新型藝術系,也是西部專業藝術院校中唯一培養現代器樂表演人才的專業教學部門。該系設有打擊樂(含西洋、民族打擊樂)、薩克斯和古典吉他等專業,目前在校學生達160餘人。該系師資力量雄厚,有專兼職教師31人。他們均畢業於國內一流的專業藝術院校,年富力強,有著豐富的舞台和教學經驗。同時,該系每年還定期聘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家來系講學。
聲樂系
聲樂系創建於1953年。它的前身源於1939年創辦的“四川省立戲劇音樂實驗學校”音樂科聲樂教研組,是我國最早的聲樂教研機構之一。聲樂系2005年分成“聲樂一系”和“聲樂二系”兩個教學部門,2006年增設了合唱和鋼琴伴奏兩個專業。
多年來,聲樂係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聲樂人才,現有本科生1000餘人,研究生10餘人。該系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具有強大的演出陣容和教學實力;設有美聲、民族聲樂、鋼琴伴奏、鋼琴副科四個教研室。聲樂系注重師資隊伍的培養與建設,近年來陸續有留美、意、德、法、俄、日等國的優秀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聲樂系學術氣氛濃厚,經常性的學術交流和觀摩拓寬了師生的藝術視野,促進了學科建設。聲樂系師生在國內外各種聲樂比賽中獲得了驕人的成績。較為突出的有:青年教師譚學勝、張怡、唐竹雅在中國音樂“金鐘獎”全國聲樂大賽中分別榮獲銀獎和銅獎;青年教師吳李紅中國國際聲樂比賽中榮獲中國作品優秀演唱獎;青年教師張茂林在“第四屆日本名古屋國際歌劇比賽”中,連闖三關,進入決賽,最終在總共86名各國參賽選手中名列第四名;青年教師童濤獲日本第十屆“長城杯國際聲樂比賽”第二名;由張莉娟副教授領銜並指導的“‘莉娟金薔薇’女子合唱團”榮獲文化部主辦的“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金獎;學生李優、林丹荔在首屆“聲樂、器樂、舞蹈大賽”全國總決賽青年專業組民族聲樂比賽中分獲二等獎、三等獎;學生馬玉在“第五屆全國新人新作歌手選拔大賽”中,獲得民族唱法專業組銀獎;該系畢業的學生譚維維在2006年全國“超級女聲”比賽中榮獲亞軍等。
近年來,聲樂系畢業生被國家級藝術團隊、部隊藝術團隊及各大藝術院校大批錄用,並成為其學術領域的帶頭人。
面對新世紀的更高要求,全系教師決心團結一致,為祖國聲樂事業共創輝煌。
音樂教育系
音樂教育系創建於1981年,主要為大專院校、中國小培養複合型的音樂教育人才。下設聲樂、鋼琴、 理論三個教研室和一個行政辦公室,師資力量雄厚,有42名在職教師。自建系以來,音樂教育系認真貫徹黨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提出“奮發、求實、多能”的工作和學習思想;積極拓展教學模式,除聲樂、鋼琴、手風琴和理論作曲外,特增設了即興配奏、視唱練耳、音樂欣賞和教學法等專業主修課程,切實加強學生的藝術實踐及教學實習活動。該系作為四川省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單位,始終堅持教學與科研並舉,積極探求具有時代特點的教改新思路、新方法,先後有《高等音樂教育專業現代化教學體系與教學法研究》、《高師聲樂基礎常識》和《具有高師特色的鋼琴教學法研究》分別被確定為四川省和學院重點科研課題。1997年,音樂教育系開始面向全國招收“高師聲樂教學”和“高師鋼琴教學”碩士研究生,辦學層次日臻完善,為全國部分大專院校培養了一批高層次的高師聲樂和高師鋼琴教學專門人才。2007年,為滿足中、國小課堂音樂教學工作的需要,增設音樂舞蹈專業。通過全系教師的不懈努力,已出版專著、教材和發表論文200餘篇,獲國家級、省級科研、創作獎20餘項,舉辦教師和學生獨唱(奏)音樂會百餘場。多年來,音樂教育系培養的畢業生中,湧現出一大批榮獲全國、全省優秀教師稱號,並成為當地音樂教育骨幹的先進人物。2003年,音樂教育系黨總支被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評為“共產黨員實踐‘三個代表’示範黨組織”,同時被中共四川省教育工委評為“全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音樂
舞蹈系
舞蹈系建於1999年,現有專業教師40餘人。
舞蹈系設有舞蹈表演、舞蹈學兩大專業,分大學本科、成人教育專升本等學歷教育層次。開設有中國古典舞表教合一、中國舞表演、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教合一等專業方向。目前,該系有在校生460餘名,是四川省培養舞蹈領域高級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
舞蹈系自創辦以來,全體教師堅持嚴謹治學、勤奮求學的工作作風,堅持不懈地狠抓教學質量,取得了顯著成績。該系多次參加國內各種比賽和大型文藝演出,取得優異成績,獲得一致好評。此外,多次舉辦公開課教學和研討活動,向公眾展示教學成果,其開放的理念得到業內人士的一致肯定。
舞蹈系憑藉學院所積澱的深厚人文傳統,始終堅持辦學治校的根本在於出人才、出成果的宗旨,堅持嚴謹治學、以人為本的治學態度和以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為目標。在學院的領導下,為發展成為專業結構合理、學科設定齊全、師資隊伍優秀、教學成果突出的專業建制而努力,為四川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繁榮而勤奮紮實地工作。
戲劇系
戲劇系是學院為完善學科門類,順應教育發展的形勢,早日實現建成“四川音樂藝術大學”的總體規劃而創辦的新型藝術專業學科,也是西部專業藝術院校唯一培養戲劇表演、音樂劇表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戲劇影視服裝化妝設計四個本科專業的教學部門。該系師資力量雄厚,分別畢業於國內一流的各大專業藝術院校。他們年富力強,且長期活躍在影視、戲劇實踐及戲劇影視藝術教學兩條戰線上,理論和實踐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還聘請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參與教學。

歌劇與藝術管理系

歌劇與藝術管理系開設“歌劇表演”與“公共事業管理”兩大本科專業。
“歌劇表演”專業以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歌劇、舞台劇專業演員為目標,除音樂基礎課程外,主要開設有:聲樂、舞台表演、外國語音、作品排練、歌劇賞析、演唱實踐、形體舞蹈等課程。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下設“演藝策劃與評論”、“文化藝術事業管理”兩個專業方向。該專業以培養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藝術鑑賞能力,具備良好複合型工作技能和再學習能力的文化藝術管理人才。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美學、傳播學、管理學概論、策劃與行銷學、音樂及藝術形態分析、公共關係學、演出工作論、心理學、人力資源概論、經濟與財務管理、鋼琴、合唱與指揮等。
建系四年來,歌劇與藝術管理系順應社會發展需求,嚴謹治學、科學管理,學風、教風出類拔萃,教學成果日漸豐碩。2007年首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

戲劇影視文學系

戲劇影視文學系創辦於2003年,現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這是我省第一個全新的文學藝術專業。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培養熟悉我國文藝政策,系統的掌握戲劇影視文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編創技能、適應寫作能力強、既專門又全面的複合型人才。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集中了一批省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文學各學科教授和副教授、影視戲劇作家、編劇及文藝評論家等。該專業開設了中外文學史、中外電影史、中外戲劇史、文藝理論、影視編劇與寫作、影視評論等20餘門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此外還開設了廣播電視新聞學、電視欄目策劃、廣告策劃與創意、數碼影視製作等13門選修課,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時還不定期開設各種講座課,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加對國內外戲劇、影視、文學以及文化藝術諸領域最新動態與成果的了解。
本專業利用學院藝術類專業齊全的優勢,加強學生藝術觀摩和藝術實踐活動,培養藝術文學專業能力強、視野開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級藝術文學人才。

傳播藝術系

傳播藝術系是學院為適應我國傳媒業飛速發展的形勢而成立的一個教學系,現有廣播電視編導(含專題節目編輯製作、文藝節目編輯製作兩個專業方向)、播音與主持(英、漢語播音與主持專業方向)兩個本科專業和編導(電視節目製作專業方向)一個專科專業。
自2003年建系以來,該系堅持“專家治學、名師執教”,一直將“百年樹人,基礎為先”的辦學理念與市場需求接軌,始終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藝術教育規律,緊緊圍繞培養人才這個根本任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發展素質教育為主要特色,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綜合素質高、有一定發展潛能的通用型高級藝術人才而不懈努力。
目前,該系擁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語音室、專業錄音室、演播廳、形體房以及非線性編輯機房等專業教室和相應的專業設備,為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際動手能力提供了實踐平台。

數字藝術系

數字藝術系是順應數字藝術產業高速發展的需要而建立,在一個綜合性的藝術大學中起步,走一條教學和行業相結合的發展新路。
該系通過對行業發展和就業前景的準確定位,對動畫專業進行了有效的方向細分,以培養行業針對性強,動手能力突出,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為目標,使這個專業一開始便受到了行業的認可和廣大學生及家長的歡迎。現有動畫[新媒體(音頻與視頻)設計與製作、遊戲設計與製作、數字空間規劃與場景設計、計算機插圖設計與製作]本科和專科專業。
該系以著名旅德藝術家和藝術教育家程叢林教授為學科帶頭人,建立了一支一流的專業師資隊伍。其中有在藝術教學領域工作多年的資深教師,深諳藝術學科的內在規律,熟悉國內外教學模式,具有獨特的教學理念;有近年活躍在教學第一線的年輕教師,能夠將繪畫藝術和計算機技術有機融合,並在教學中取得了公認的成效;有在數字動畫和遊戲以及商業繪畫行業的優秀技術人員,具有高度敏感的行業觀察力和實踐能力,能夠迅速洞悉前沿技術的變化與趨勢。他們是探索數字藝術教育的中堅力量和教學質量的可靠保證。
該系在教學中堅持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教學與行業相結合的辦學思想,採用“課堂學習—項目實踐—研究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較早地進入項目實踐環節,強化實際動手能力,積累產業流程經驗。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在發展迅猛的數字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積極的支持,同時也使我們的教學得到了行業的支撐和有效配合,我們一定能培養出一批順應社會發展,符合行業需求的優秀數字藝術職業人才。

成都美術學院

成都美術學院是學院為建成“四川音樂藝術大學”於2000年創辦的一所公辦專業美術學院。學院順應教育發展的形勢而建立,以改革為動力,以超常規的方式起步,走一條跨越式發展的新路。由於學院具備強勁的辦學硬體與軟體,因此從本科起步就迅速獲準建立碩士學位點。
學院下設中國畫系、油畫系、雕塑系、視覺傳達藝術系(含包裝、廣告、招貼、VI策劃、書籍裝幀等)、環境藝術系(含室內設計、風景園林設計、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及旅遊產品設計)、工業設計系(含產品設計及展示設計)、數碼媒體藝術系(含數碼影視、網路傳播、遊戲設計)、動畫系(含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影視編輯)、美術專科部(含視覺傳達藝術、環境藝術、裝飾繪畫藝術)及研究生部。幾年來,學院師生在國際、國內獲得大量獎項,包括國際大賽最高等級專業獎項。每年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0%以上,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成都美術學院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包括一批享有較高聲譽的多學科的專家教授。他們分別來自全國八大美術學院和多所藝術院校,由院長、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馬一平教授領銜。他們具有堅實的藝術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度的敬業精神。
成都美術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嚴格按照藝術教育規律辦事,提出“民族靈魂、現代精神”的辦學思想,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廣納世界各民族文化之精華,立足當代、放眼未來、激勵創造、銳意求新,努力為祖國培養21世紀所需的大批優秀設計家和藝術家。

通俗音樂學院

通俗音樂學院是學院為完善學科建設,適應市場需求,順應時代潮流,於2001年正式創建的中國第一所流行音樂學院。學院開設有音樂製作與錄音工程、流行歌舞、流行器樂、通俗演唱、現代音樂文學、現代流行舞蹈六個專業。
學院自開辦以來,始終堅持建一流師資隊伍,創一流教學質量,爭一流教學成果,育一流藝術人才的辦學目標。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社會需求為前提、發展為基礎的辦學理念,借鑑已開發國家流行音樂高等教育的教學和管理經驗,打造具有世界水平和中國特色的流行音樂學院,在短短几年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該院師生在國內各類流行音樂比賽中頻頻獲獎。其中包括第十屆電視青年歌手大獎賽全國第三名;第十一屆電視青年歌手大獎賽四川賽區第一名、青島賽區第一名;文化部首屆聲樂大賽全國第二名;四川省首屆聲樂大賽第一、第二、第三名;貴州首屆黃果樹杯第一名;2004萊卡“我型我秀”全國第二名;特別是在2005年倍受億萬觀眾關注的“超級女聲”全國總決賽前五名中,該院獨占三名,她們是冠軍李宇春,第四名何潔,第五名紀敏佳,其中李宇春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兩次,並且是中國社會影響力和傳奇性的流行女歌手。以及2007年“快樂男聲”比賽中,王錚亮和魏晨、至上勵合馬雪陽2010年花兒朵朵五強選手代悅的出色表現均客觀的反映出學院的辦學水平和育人的先進理念。
在中國的流行音樂高等教育領域裡,一顆燦爛的新星正冉冉升起,通俗音樂學院的師生們正滿懷信心地為創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中國一流水平的流行音樂學院而奮鬥。

國際演藝學院

國際演藝學院是一所以造就國際型演藝人才為目標的專業影視類藝術學院,共開設有11個專業方向,分本、專科兩個層次。學院為學生提供有計算機室、錄音實驗室、音像中心、網路中心、聲像室、演播廳、觀摩中心、映畫製作部以及藝術教學研究所等教學機構和設施。同時,學院辦有《演藝界》《國際演藝研究》等報刊,並設立“國演金像獎”,為師生的學術交流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

新校區校園景色新校區校園景色
建院十年來,在川音黨委和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川音國際演藝學院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師資建設、科研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得到了省、市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和肯定。截至目前,學院師生共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共60餘人次、市級獎項20餘人次,並成功舉辦了“全國首屆大學生電影配音晚會”、“影視、戲劇人物化妝造型晚會”等。
2007年,在第三屆華夏藝術風采國際交流選拔活動暨第二屆“魅力之星”全國青少年藝術人才推選活動小品大賽全國總決賽中,青年教師黃婭和06級影視表演系學生楊龍所表演的小品《看海》獲全國金獎,04級影視表演系學生徐曼表演的小品《打電話》獲全國銀獎,06級影視表演系學生鄒雪、艾元林、包郡表演的小品《小島、姑娘、兵》獲全國銅獎;
在全國“CoCoCat貓體彩繪創意大賽”中,影視動畫專業05級學生張力的作品《青貓旦》獲得了一等獎;
在“我的奧運——2007第四屆中國婚慶人技能大賽”上,05級化妝專業學生徐東琴被授予“全國金牌婚慶化妝師”的榮譽稱號;在全國首屆“校園金話筒”選拔大賽上,播音主持系04級學生解玉獲得了第一名;
在全國電視主持(小金話筒獎)大賽大學組比賽中,有35名學生分獲一、二、三等獎;
編導系在校學生趙淑彬近期完成了他在校的第三部導演作品——膠片電影《踩橋》,開創了在校生獨立執導膠片電影的先例,該劇還被列入2007年度國家重點影片,同時還準備申報參加國內國際各大影展,他的另一部作品《化學反應》也將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出;
04級編導系學生彭雪琴拍攝完成了一部高畫質電視電影作品《草色雲間》,並已參展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這諸多驕人的成績正是學院教學豐碩成果的展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