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島神殿

嚴島神殿

嚴島神殿,位於日本瀨戶內海。第一座神殿可追溯到公元6世紀。現在的神殿建於公元13世紀,協調有序的建築顯示了偉大的藝術品質和高超技術。浮現於大海和高山之間的神殿,融合了自然美和人類所創造的美,並在色彩和形象的反襯下,完美地表達了日本自然之美的理念。嚴島神殿依據人類崇高觀念體現出來的風景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明亮的日本漆塗就的紅色神殿建築群一直延伸至大海,並以鬱鬱蔥蔥的草木群山為背景。作為文化遺產,嚴島神殿包括17座神殿建築(包括主神殿的內聖殿、中間聖殿、禮拜堂)、寶塔、多邊的印度塔、建築中的其中6座被確認為國寶,餘下的11座建築和3座外部建築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財產。1996年12月,嚴島神殿被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神殿典型的建築成就表達了日本獨特的文化。

嚴島神殿嚴島神殿
1996年12月,嚴島神殿被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神殿典型的建築成就表達了日本獨特的文化。這種方式傳達了文化環境對島嶼整體水平的最高評價。世界遺產包括嚴島神殿本身在內的方圓431.2公頃的建築,相對廣闊的地區大約占嚴島面積的14%。嚴島是以獨特的目光並通過偉大的設計理念創造出來的,在世界建築中獨樹一幟。建築群被確認為世界遺產(17座神殿建築包括嚴島神殿主殿、祈禱殿和附屬殿堂,五層寶塔等),6座建築被確認為國寶,11座和3座其它建築物被確認為重要文化財產。

基本資料

嚴島神殿嚴島神殿

中文名稱:嚴島神殿

英文名稱:Itsukushima Shinto Shrine

國家:日本

所屬洲:亞洲

批准時間:1996

批准標準: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Ⅰ)(Ⅱ)(Ⅳ)(Ⅵ)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發展歷史

嚴島神殿嚴島神殿
嚴島神殿(いつくしまじんじゃ)是一座創建於593年前後,位於日本廣島縣廿日市市(“廿”讀音同“念”)境內島嶼——嚴島(舊名宮島)--島上的一座神社,主要祭奉的日本古傳說中的三位海洋女神(宗像三女神)。嚴島神社修築於瀨戶內海海濱的潮間帶上,神社前方立於海中的大型鳥居(日式牌樓)是被稱為“日本三景”之一的嚴島境內最知名的地標。嚴島神殿除了大部分的建築結構都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之外,神殿內也收藏了許多國寶級的物品,並且在1996年時與神社後方彌山上的原始林區並列於世界遺產名單中(其中神社屬世界文化遺產,而彌山則為世界自然遺產)。

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景致,嚴島自古以來就一直就被人們認為是有神明居住、著充滿靈氣的島嶼,而逐漸成為信仰的中心。神社的創建雖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一般都是傳說在推古天皇即位元年時,由左伯鞍職所創建。至於嚴島神社首次被列入日本歷史,則是在811年(弘仁2年)時,以“伊都岐島神”的名稱被日本古代史書《日本後記》收錄,列名在名神社(一種鎮座年代久遠、來歷正常且很靈驗的神社種類)的名單內。

鎌倉時代開始日本進入戰國時代,長期的政情不安,也導致了嚴島神殿逐漸衰敗、荒廢,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1555年(弘治元年),毛利元就在嚴島戰役(嚴島合戰)中大勝,並將嚴島神殿收歸在自己的支配底下。在他的庇護與支持下,神社再度興隆。1587年(天正15年),豐臣秀吉為了供養在征戰九州的時候陣亡的官兵,命令安國寺惠瓊在神社旁的山坡上建造大經堂(讀經所),並被後人俗稱為千疊閣

主題理念

嚴島神殿嚴島神殿
嚴島神殿依據人類崇高觀念體現出來的風景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明亮的日本漆塗就的紅色神殿建築群一直延伸至大海,並以鬱鬱蔥蔥的草木群山為背景。作為文化遺產,嚴島神殿包括17座神殿建築(包括主神殿的內聖殿、中間聖殿、禮拜堂)、寶塔、多邊的印度塔、建築中的其中6座被確認為國寶,餘下的11座建築和3座外部建築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的文化財產。

從古代時期起,人們就視宮島精神為神聖,敬畏之,並作為神來膜拜。主神殿根傳說是佐伯全本於公元593年建造的。因為閉塞的海灣能夠看見神殿,於是人們相信是神選中了這個地方島嶼。日本歷史上首次記載嚴島神殿的是《日本書紀》,時間為公元881年。它記載有嚴島神殿和其它著名的神殿。在平清盛時代,它成為Heike家族禮拜的地方,約在1168年,神殿建築主體已基本形成,當平家家族的勢力擴大時,膜拜神殿的人也隨之增加了。神殿本身在皇家宮廷中也是知名的,天皇和宮廷里的人都參觀過宏偉壯麗的神殿。

在平安時期,輕鬆的文化氣氛融入其中。古代日本音樂宮廷舞蹈,也始於這一時期。甚至當平家家族衰落以後,平安時期的文化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神殿持續經歷了穩定和繁榮的年代。1207年和1223年,主神殿被大火燒毀,儘管每個殿堂都得以恢復重建,但神殿的布局和級別卻發生了變化。因此,1278-1288年神殿走向衰落。1325年颱風摧毀了神殿,而那時的神殿布局保持至今。從鎌倉時代到內戰期間,經過動盪的政治局勢,神殿的影響也逐漸下降。儘管神殿淪落到毀壞的地步,但當毛利基成1555年贏得戰爭並控制嚴島後,神殿重新得到尊敬,莊嚴的神殿再次得到恢復。此外,豐臣秀吉在征服九州後也曾參觀過神殿,並命令在此建立大型的佛祖釋迦牟尼言論的圖書館。

自古代起它被各類掌握權力的統治者所崇拜以來,神殿被許多人尊敬,並作為獨特的建築設計典範,神殿是日本文化和歷史的象徵,存活至今,它又是日本精神的典型。平清盛是12世紀日本有影響的人物,他的最初建築為宏偉、壯麗的神殿打下了基礎,正如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嚴島神殿。這些建築典型的建築布局結合了平安時代(794-1184)Shinden-zukuri的風格。神殿建築依山傍水,視野遼闊,是平安時代最顯著的建築成就。

神殿建築在日本的發展與人們對自然的崇拜有很大關係。神殿大廳描繪出一種祀奉的風格,並奉獻敬意給永恆的山神和其他的自然物。這種結構設定與環境的完美融合,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佳作,令其它神殿望其項背。作為一種美學傳統,它長期為日本服務。嚴島神殿是詮釋日本精神文化的價值標本。嚴島神殿包含一些建於鎌倉時代的痕跡,與其它神殿相比,這個時代的建築風格廣泛多樣,儘管飽經滄桑,它仍舊保留了與平安時代建築較大反差的風格。山海之間、憑空出世。平安時代shinden-zukuri風格的再現,加深了對古代神殿大廳藝術的深刻理解。
嚴島神殿是神道教神殿,因此它是深入到日本文化根源宗教的完整部分。作為文化遺產,它具體表現了與神道教和佛教異同,並從批判的視角提供了日本宗教特殊性格的原由。

景點評價

嚴島神殿嚴島神殿
嚴島位於瀨戶內海,自古以來一直是神道教的聖殿。第一座神殿可追溯到公元6世紀。現在的神殿建於公元13世紀,協調有致的建築顯示了偉大的藝術品質和高超技術。浮現於大海和高山之間的神殿,融合了自然美和人類所創造的美,並在色彩和形象的反襯下,完美地表達了日本自然之美的理念。神殿通過大海和高山不同色彩和形態的強烈反差完美地表達了日本人對於自然之美的理念,即自然美和人類所創造美的融合。

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景致,宮島自古以來就一直就被人們認為是有神明居住、著充滿靈氣的島嶼,而逐漸成為信仰的中心。神社的創建雖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一般都是傳說在推古天皇即位元年時,由左伯鞍職所創建。至於嚴島神社首次被列入日本歷史,則是在811年(弘仁2年)時,以“伊都岐島神”的名稱被日本古代史書《日本後記》收錄,列名在名神社(一種鎮座年代久遠、來歷正常且很靈驗的神社種類)的名單內。

平清盛在1146年(久安2年)擔任安藝守官之後,嚴島神殿就成為平氏一族參拜的地點,並且在1168年(仁安3年)時由平清源開始社殿的建造。由於平家日漸得勢影響力大增,也使得嚴島神社的盛名廣播及其他的貴族圈子,香火鼎盛。許多遠來自京都的皇親貴族來此參拜,並且積極引進當時流行的平安文化,嚴島神殿著名的舞樂表演就是這段期間開始的。平家滅亡之後,取而代之的源氏一族仍然延續前例給予神社非常優厚的禮遇,因此使得嚴島神社得以繼續保持昌隆。

嚴島神殿的社殿曾經在1207年(承元元年)與1223年(貞應2年)時發生大火,並且在火災之後進行修復。可能是因為屢次火災的緣故,導致社殿建築的規模經過數次改變,例如在一幅弘安時代(1278年~1288年)所繪製的圖中,就可以看出社殿的配置與今日的情況不同。而今日嚴島神社的配置,是在1325年(正中2年)一場颱風後的修繕中大致底定,之後就不再有大幅度的更動。江戶時代以後,由於明治政府與廣島藩的支持保護,前來島上神社的香客絡繹不絕。今日嚴島神社依舊是日本最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