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

嘩,漢字之一。本來“華”是指“裝飾物”,是用來美化主要事物的,是主要事物的美麗附屬物。現在帶有貶義的,如“喧譁”、“譁變”。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鄭碼:JNRE,U:54D7,GBK:BBA9

筆畫數:9,部首:口,筆順編號:251323512

基本釋義

huá;huā

形聲。字從口從華,華亦聲。“華”本義是“泛光”,引申為“發散”。“口”與“華”聯合起來表示“語聲的發散”。

本義:在主講人作正常音量的發言的時候,周邊的人用比他音量高的聲音附和他的言論,表示支持。

轉義:嘈雜、喧鬧。現在我們理解的“嘩”字是帶有貶義的,如“喧譁”、“譁變”。其實,本來“華”是指“裝飾物”,是用來美化主要事物的,是主要事物的美麗附屬物。所以,“嘩”不是對主講人的干擾、抵制,而是支持。

例如,過去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集會上演講的時候,她丈夫總是在人群中發出高音表示支持,這種支持性質的高分貝語聲就是“嘩”。

英文翻譯

clamour; noise;

有關詩詞

人聲嘈雜,喧鬧[clamor;noise]

譁然而駭者。――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有輒譁笑之。――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無敢嘩者。――《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常見詞組

如:嘩潰(喧鬧中逃散);嘩扣(大聲歡呼);譁囂(喧騰);嘩亂(群起作亂)

嘩1

(1)

嘩、嘩

huā

(2)

(形聲。從口,華聲。本義:喧譁,聲大而雜亂) 同本義 [thump;gurgling]。如:鐵門嘩的一聲拉上了;嘩啷(象聲詞);嘩拉拉(嘩喇喇,嘩啦啦。象聲詞)

另見huá

嘩1

(嘩)

huá ㄏㄨㄚˊ

人多聲雜,亂吵:~笑。~然。喧~。~眾取寵(用言語行動迎合眾人,以博得好感或擁護)。

〔~變〕軍隊突然叛變。

嘩2

(嘩)

huā ㄏㄨㄚˉ

象聲詞:雨~~地下。

請注意電視節目為避嫌而使用的消音聲為“嗶”(bì),而非“嘩”(huá,通常用在無信號的雪花畫面)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部】 嘩

《集韻》同嘩。

拼音是hua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