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鄉

嘉禾鄉

加禾鄉位於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北部。東連曲水,南接國慶,西鄰寶藏鄉,北與墨江縣和綠春縣隔江相望。全鄉面積531.75平方公里,境內群山疊嶂、河流縱橫,最高海拔2075米(瑤人尖山),最低海拔360米(奪河與李仙江匯合處)。年平均氣溫18.1℃,年降水量在1800—2300毫米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是一個壩子少坡地多的農業鄉。居住著哈尼、彝、傣、漢等10種民族,有著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文化。

基本信息

(圖)嘉禾鄉嘉禾鄉

"

基本概況

(圖)嘉禾鄉嘉禾鄉

嘉禾鄉,是普洱茶產地之一。嘉禾,哈尼族之意為充滿希望和豐收的地方。位於江城縣縣城北部,鄉政府駐地距離縣城33公里。全鄉國土面積531.75平方公里,轄10個村委會,79個自然村,居住著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等10個民族,是一個以哈尼族為主,多種民族雜居的山區鄉,總人口13510人,其中哈尼族占72.26%。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982.86萬元,糧食總產量705.2萬公斤,人均口糧341公斤,人均純收入915元。全鄉有土地面積79.74萬畝,土層深厚,土地綜合宜耕性較好;屬亞熱帶、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最高海拔為2075m,最低海拔360m。平均氣溫18.1度。年降雨量為2279mm。有保存完好的李仙江熱帶雨林、巴嘎尖山野生型古茶樹等景點。還有哈尼族的哈尼節、彝族的火把節、六月二十四等民族風俗和民族文化。

基層組織

(圖)村會議室村會議室

全鄉有15個黨支部,黨小組數37個,428名黨員,其中女黨員41人,少數民族黨員389名,占全鄉黨員總數的90.89%。2005年、2006年鄉黨委連續兩年被評為實施雲嶺先鋒工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鄉有團總支2個,團支部23個,共有團員576人。2006年機關團支部被評為“實施雲嶺青年先鋒先進集體”,中學團總支被評為“先進團總支”。

社會發展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狀況

建設現代化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因此,嘉禾鄉黨委、政府以加快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總攬農村工作全局,始終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堅決貫徹"穩糧調結構,積極開展多種經營"的方針,發展優質、高產、低耗、高效的現代農業。
1、糧豆生產。2006年,糧豆作物種植面積為32092畝,總產量為705.2萬公斤,其中,(一)穀類:稻穀11651畝,產量427.2萬公斤,玉米16998畝,產量261.7萬公斤,其它3725畝,產量為16.3萬公斤;(二)豆類,2635畝,0.76萬公斤。
2、畜牧業。畜牧業是該鄉農村經濟發展的骨幹產業之一,發展畜牧業,有利於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因此,鄉人民政府把發展畜牧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重點。2006年度全鄉生豬存欄14787頭,肥豬出欄4910頭,出欄率33.2%,大牲畜存欄7654頭,大牲畜出欄1152頭,出欄率15.1%;家禽存欄21932隻,出欄27085隻,出欄率123%。
3、茶葉。2006年,全鄉民營茶葉面積達13106畝,總產量達546噸,實現總收入241.9萬元。
4、橡膠。民營橡膠種植面積達44904畝,產量達9噸,總收入達3.6萬元。
5、林業。護林防火實現連續20年無森林火災,造林面積達8871畝,現全鄉建成節能沼氣池171口,節能灶80口,降低了木材消耗量,基本杜絕了亂砍亂伐現象。積極創建"生態鄉鎮",廣泛開展農村改水、改廁和綠化美化工作,活立木蓄積量逐年增加,達到278萬立方,森林覆蓋率達68%,
6、冬季農業。2006年,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託,圍繞農民增收,全鄉冬季農業開發面積達7965畝,(訂單農業達1000畝)。年內冬季農業產值預計達200萬元,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收。

農村經濟

(圖)集市 集市

嘉禾鄉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82.8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61.71萬元,占總收入的58.59%;畜牧業收入252.66萬元,占總收入的12.74%(年內出欄肉豬4910頭,肉牛1152頭,肉羊121頭);漁業收入10.27萬元, 占總收入的0.52%;林業收入137.99萬元,占總收入的6.96%;第二、三產業收入236.82萬元,占總收入的11.94%。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915元,農民收入以農業為主。全鄉外出務工118.2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81人(占勞動力的7.02%),在省內務工306人,到省外務工248人。從農村經濟現狀看,農村經濟呈穩步、健康發展態勢。

政務公開

(圖)政務公開政務公開

到2006年底,全鄉已簽訂農業承包契約262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0515.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有固定資產123.90萬元,農村財務有村組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人口衛生

(圖)病房病房

全鄉現有鄉村人口13510人。其中:女性6132人。農業戶3113戶,12547人。年末實有勞動力7780人。該鄉以哈尼族為主體,是多民族雜居的山區鄉。其中:哈尼族9762人,占總人口的72.26%。到2006年底,全鄉享受低保2504人,五保戶40戶。衛生工作在完善村級衛生的同時,抓好農村防疫保健各項工作,在淨化藥品市場,改善醫療環境,健全職工醫療保障制度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鄉村醫療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在不斷鞏固“三為主”成果的同時,積極推行“三結合”工作,全面推行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獎優免補”政策,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年內37戶農戶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2006年,全鄉出生嬰兒132人,出生率為8.71‰,計畫生育率達99%,完成“三術”任務182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36‰以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成效。“村村通”工程取得新進展,電視用戶達1779戶,覆蓋率達57.15%。現已通電話的村民小組71個,電話普及率達75.53%,民眾文化生活有了新的發展。

文化教育

(圖)鄉完小全景鄉完小全景

全鄉現有中國小9所,其中:國小8所,中學1所,在校學生總計1191人。其中:在校小學生數為789人。2006年全鄉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100%,畢業率99.5%,升學率98.9%,六年完學率達99.5%。國中毛入學率達104.7%,鞏固率98.04%,畢業率100%,三年完學率91%。教育工作以“兩基”工作為重點,在鞏固“普六”成果的基礎上,順利完成“普九”驗收。中國小師資力量不斷加強,教育教學水平逐年提高,素質教育進一步實施,“三免”、“兩免一補” 政策得到全面落實等。

人文地理

(圖)地理環境地理環境

嘉禾鄉,位於江城縣縣城北部,鄉政府駐地距離縣城33公里。全鄉國土面積531.75平方公里,海拔1313米,年平均氣溫18.1攝氏度,年降水量2279毫米,鄉內有9條河流27條小溪。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如“活化石”之稱的—桫欏、西南樺、黃秧木等。 鄉內居住著哈尼族、傣族、彝族、漢族等10個民族,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經濟日益繁榮,節日以哈尼族、彝族的傳統節日為主,各民族團結共聚,展現了兄弟民族團結風貌。

鄉鎮企業

在鄉鎮企業發展中,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加工為突破口,以科技進步為依託,實行多輪驅動、多軌運行、鄉、村、戶、個體、私營、齊頭並進,種養殖加工結合"的方針,有效地促進了鄉鎮企業的發展。2006年底,有個體工商戶和私營業主共380戶,比上年同期增加20戶,增長5.5%,從業人員達56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8人,增長11.5%;個體運輸戶78戶,比上年同期增8戶,增長11.43%。2006年鄉鎮企業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實現營業收入1200萬元,固定資產達580萬元,比上年530萬元增長50萬元,增長1%。鄉鎮企業的發展已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力量

基礎設施

(圖)村組道路 村組道路

截止2006年底,該鄉已基本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五通。全鄉有2543戶通自來水。有2745戶通電,有14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77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8.18%、4.56%和57.1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43戶(分別占總數的 51.88%和33.50%。

新農村建設

(圖)民居民居

嘉禾鄉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以基礎設施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為主線,以產業結構調整和村容村貌整治為切入點,全面深入開展了新農村建設。

特色產業

(圖)橡膠種植橡膠種植

該鄉目前正在發展橡膠、茶葉特色產業。其中:民營橡膠種植面積達44904畝,總產量達9噸,總收入達3.6萬元;民營茶葉種植面積達7477畝,總產量達546噸,實現總收入436.8萬元。在原有大樹茶種植的基礎上,完成大樹茶種植3500畝。

科技文衛

教育事業。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必須依靠教育,因此,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認真實施"科教興鄉、科技興鄉"的方針。2006年底,全鄉共有中國小10所,其中,中學1所,國小9所;實有教職工122人(不包括代課教師15人),其中,國中教職工38人(不包括3個代課教師和1個臨時工)。國小教職工有84人(不包括代課教師11人);共有61個班級,其中,國中12個班,國小49個班;在校學生有1791人,其中,國中生603人,小學生1188人。2006年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100%;國中毛入學率達99.4%,鞏固率達97.1%。
衛生事業。現有鄉級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0人,病床10張,村級衛生室9所,保健員13名,年門診量達到5400人次。 計生工作。計畫生育工作在鞏固"三為主"的基礎上繼續推行"三結合",認真實施好獨生子女"獎、優、免、補"政策,並取得了顯著成效。2006年,全鄉出生嬰兒132人,出生率為8.71‰,計畫生育率達99%,完成"三術"任務182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36‰以內,圓滿完成了縣人民政府下達的人口與計畫生育責任目標。
文化事業。2006年底,通電話村民小組有71個,未通電話村民小組現有23個,電話普級率達75.5%;電視覆蓋率達44%。

扶貧工作

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全鄉緊緊圍繞解決貧困村民眾溫飽和增加收入這兩個根本問題,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縣扶貧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自力更生,生產自救,各方支持,共同富裕"的扶貧工作方針,進一步加大了扶貧工作力度,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得到了改善。完善機關、站所幹部職工掛鈎聯繫制度,積極爭取市、縣掛鈎部門支持。年內認真組織做好了平掌村平掌村民小組,聯合村半山寨、石頭寨、梁子寨、中山、龍箐溝和江西村馬場、牛場8個村民小組的溫飽示範村項目建設收尾工作。同時正在組織實施李仙村田頭、麻栗樹,巴嘎村魯鞏,隔界村麻栗樹,南旺村丫口寨、瓦路村民小組溫飽示範村項目建設,協助完成了江西村大水池、後路寨等7個移民點的264戶安居工程建設,年內共轉移勞動力70個,提高了農村勞動力的利用率。通過扶貧工作的強化和深入,全鄉各族民眾生產、生活狀況逐步改善,扶貧工作再創新業績。

資源環境

(圖)地理條件地理條件

全鄉有耕地總面積46767.00畝(其中:水田11820.00畝,旱地34947.00畝),人均耕地3.4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橡膠、茶葉等農作物;擁有林地308443.00畝,有優質林木:“西南樺”、“黃秧木”、“紅木”等品種。野生動物種類有“彌猴”、“巨蟒” 、“麂子”、“野豬”等數種。礦藏資源有煤礦、銅礦、鐵礦以及石灰石、石膏石等數種。鄉內有李仙江七級電站的兩級——戈蘭灘電站、居甫渡電站。

社會保障

(圖)生活場景生活場景

嘉禾鄉重視關注民情民生,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到2006年底全鄉享受低保“三類”人員共有2544人,其中:低保人員2504人,五保人員40戶。保障了困難戶、五保戶的生活,農村社會保障人員逐步增加。

精彩圖片

(圖)水稻收割水稻收割
(圖)民居一角民居一角
(圖)地理環境地理環境
(圖)山地 山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