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腸原小單孢菌

嗜腸原小單孢菌是小單孢菌科菌類。

基本信息

簡介

革蘭氏陽性、不抗酸的有分枝的菌絲,直徑0.5—1.0微米。在瓊脂表面或其內部生長,24—72小時後斷裂成桿菌狀或類球菌細胞。在塗片內,生長桿菌狀;從未見遊動性。在54株菌中的6株(11%)基絲節段上看到單個無柄卵圓形孢子,直徑1微米。這些孢子不耐80℃5分鐘的熱處理。全部菌株產生兩型菌落。一些菌落淡黃色,有光澤,軟、膏狀、“光滑”,好像真正細菌的菌落。在這些菌落內繼續斷裂成短菌體,只在菌落擴展中的邊緣可見肯定的菌絲結構。第二個菌落型暗淡、“粗糙”、皺,主要含有菌絲組分,作為密切交織菌絲強有力粘著在一起的單元,可從瓊脂培養基取掉。重複單菌落分離也不能把光滑和粗糙菌落分開。全部菌株的兩型菌落產生淡黃色內色素。無水溶色素和類黑色素。永無氣絲。合成葡萄糖瓊脂:基絲光滑,淺黃色。澱粉酪素瓊脂:基絲貧乏,淡黃色。酵母粗澱粉瓊脂:基絲貧乏,菌落時常粗糙,淺黃色。燕麥粉瓊脂:菌落光滑,淡黃色。營養瓊脂:基絲好,菌落光滑,淡黃色。馬鈴薯瓊脂:基絲好,菌落光滑,淺黃色。全部菌株兼性厭氧:在厭氧條件下28℃培養72小時後,生長好。氧化並發酵葡萄糖。不分解纖維素。在加無機氮源的合成葡萄糖培養基上生長好。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全部菌株吲哚、V—P試驗,氧化酶陰性;甲基紅、觸酶、DNA酶陽性。苯丙氨酸不脫氨。脲酶和磷酸酯酶活性不定。水解(三)丁酸甘油酯。酪素和澱粉分解極慢。不水解Tween80、七葉樹素、核酸、酪氨酸、黃嘌呤和次黃嘌呤。63%菌株21天后液化明膠。都在pH3.0、5%NaCl和32℃生長。在ISP培養基9(改良普戈培養基)上大部分菌株利用木糖、果糖、半乳糖、乳糖、蔗糖、麥芽糖、甘露糖、海藻糖、可溶澱粉、甘油、水楊苷;不利用蜜二糖、山梨糖、鼠李糖、棉子糖、松三糖、菊糖、甘露醇、肌醇、衛矛醇、山梨醇、側金盞醇。從醋酸鹽、丙酮酸鹽產酸;不從檸檬酸鹽、蘋果酸鹽、草酸鹽、水楊酸鹽、酒石酸鹽或苯甲酸鹽產酸。抗青黴素,但大部分菌株不定。對頭孢菌素、氯黴素、金黴素、紅黴素、慶大黴素、新黴素、竹桃黴素、巴龍黴素、螺鏇黴素、鏈黴素、萬古黴素敏感。

盤點世界上的微生物(四)

微生物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食品、醫藥、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