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皋鎮

嗚皋鎮

鳴皋鎮位於河南省伊川縣城南部,距縣城20公里,因詩經“鶴鳴九皋,聲聞於天”而得名。該鎮東與酒後、葛寨、白元隔伊河相望,西和宜陽縣白楊鄉接壤,北同平等、高山鄉毗鄰,南與嵩縣田湖鎮相接,有伊川縣“南大門”之稱。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鳴皋鎮位置圖 鳴皋鎮位置圖

鳴皋鎮全鎮總面積71.4平方公里,耕地7.1萬畝,轄39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230個村民小組。轄區交通便利,省道洛盧公路橫穿全鎮南北,是通往嵩縣“白雲山森林公園”、欒川縣“雞冠洞”的咽喉要道,南距陸渾水庫度假村16公里。縣道鳴白路、鳴酒路、曾石路輻射四縣六鄉。

鳴皋鎮轄區交通便利,省道洛盧公路橫穿全鎮南北,是通往嵩縣“白雲山森林公園”、欒川縣“雞冠洞”的咽喉要道,南距陸渾水庫度假村16公里。縣道鳴白路、鳴酒路、曾石路輻射四縣六鄉。通訊發達,擁有萬門程控交換機,已開通國際、國內直播程控電話1500部,全鎮39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電話。基礎設施完善,境內現有汽車站一個,35KV變電站兩個。縣立高中、鎮辦國中及國小45所,幼稚園12所。

鳴皋鎮建成有線電視塔兩個,影劇院七個,文體活動中心12個,20個村級文化室和一所能容納150人的敬老院;鎮中心衛生院有現代化的X光機、B超機、CT掃描機等高科技醫療器械,成為輻射周邊七八個鄉鎮的中心衛生院。衛生改廁改水工作成績顯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樹為典型。

歷史沿革

嗚皋鎮 嗚皋鎮

1958年建鳴皋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建鎮。1997年,面積81平方千米,人口5.6萬,轄中溪、元東、坡根、小元東、南新寨、鳴皋、曾灣、乾河、渡口、蔣元、大桑坡、小桑坡、周園、邢莊、雷溝、南韓窪、郭村、孟村、謝莊、賈村、中章屯、下章屯、馬良寨、沿村、徐陽、董王坡、張村、楊村、西平、萬溝、楊圪當、西孫村、武莊、上王莊、西業寨、東業寨、舊寨、楊海山、季家溝39個行政村。

地理氣候

該鎮屬濕帶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乾燥多風沙。

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土地肥沃,水利資源豐富,伊河、順陽河、陸渾水庫西乾渠、解放渠、永安渠等六條渠道交叉縱橫,為全鎮3.5萬畝耕地的高產穩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產業結構

伊川書院遺址 伊川書院遺址

鄉鎮企業發達,以洛欒公路為主線依次形成了塑膠化工、商貿運輸、建材、鑄造、四個工貿小區。截止1998年底鄉鎮企業總數已達2063個,從業人員達11530人,實現利稅10099萬元。其中中溪村的塑膠、化工、鑄造業以其起步早、質量高而遠近聞名,該鎮有個體私營企業110家,其中塑膠企業34家,主要生產易撕料、普絕料、PVC電纜料、農膜等產品,產品現已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有的還出口日本、韓國等地。該鎮連續10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伊賓明珠”、“伊河岸邊工業村”、“全縣納稅第二村”,1988年成為全縣鄉鎮企業十強鎮之首。

實施富民工程以來,全鎮湧現出28個專業村,主要有武莊村的閹割業,楊村的木工業,韓凹的林果業,小元東的鞭炮加工,中下章屯、海山、季溝的養牛業,乾河、東寨、西寨、楊圪塔的運輸業,舊寨村的生雞販運等。扶貧開發龍頭項目牧興養殖公司和渡口食用菌開發公司,年實現利潤304萬元,年可帶動300個貧困戶脫貧。

新建的鳴皋鎮商貿城位於鳴白、鳴酒、洛盧路交叉口,占地百餘畝,有各類商品房2530間,得益於優越的交通環境,誠實文明的經商態度,這裡終年商賈雲集,物資豐富,客流量極大,年商品零售額達1億多元。隨著鳴皋中心市場的日益擴大,中溪、曾灣、邢莊、孫村等地也形成了衛星小集鎮,既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也便利了人民民眾的生活。

旅遊景點

嗚皋鎮伊川書院 嗚皋鎮伊川書院

旅遊景點聞名中州大地。鳴皋村北衡桃山上南嶽古剎始建於北魏,已有1400多年;始建於北宋的二程書院,程門立雪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古色古香的大成殿、東西廂房、石碑及千年古柏相映成趣,蔚為壯觀。這些景點以其歷史久遠,建築奇特成為洛陽南線的一大旅遊景點。

鳴皋村北衡桃山上南嶽古剎始建於北魏,距今已有1400多年。每年農曆三月十五南嶽廟會,香火鼎盛。奇的是,逢廟會必有雨,為此,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南嶽爺是個嗜賭之徒,天上的玉帝懲罰他到天上去做苦力,後來經由南嶽奶奶求情,允許南嶽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這天探家一次,每次南嶽爺回家,南嶽奶奶都會把藏了一年的好吃的拿出來給南嶽爺享用,到了後半夜,想到丈夫五更就要啟程了,南嶽奶奶便會止不住淚如雨下。南嶽奶奶哭送南嶽爺的傳說,為南嶽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南嶽廟坐北朝南,殿閣雄偉,雕樑畫棟,飛檐挑角,殿內南嶽大帝塑像莊重有神、栩栩如生。相傳南嶽廟建於北魏年間,孝文帝都洛,南巡至鳴皋,望著正南方鳴皋山主峰,想到北魏政權己有四岳(東嶽泰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尚缺南嶽衡山,於是就尊鳴皋山為南嶽衡山,建廟祭祀。唐代詩人祖詠《望鳴皋山白雲寄洛陽盧主薄》詩曰:“室畫峨眉峰,心格洞庭浪。”把鳴皋山比做峨眉山。“洞庭浪”指南嶽衡山,位於洞庭湖的南邊,在南嶽廟仿佛聽到了洞庭湖的浪濤聲。 廟內有靈簽碑,據傳立於唐時。碑上有簽語數十條,分述吉、凶、禍、福、財、運、婚、嫁等。有求者可站 在數米外,用土塊、粉筆等投向碑上籤語處,查看投中之簽語內容,據說很靈驗。不論預測效果如何,但為人們帶來無限的樂趣,使求籤者樂此不疲。

始建於北宋的二程書院,是理學大師程頤、程灝的講學著書之所,程門立雪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古色古香的大成殿、東西廂房、石碑及千年古柏相映成趣,蔚為壯觀。這些景點以其歷史久遠,建築奇特成為洛陽南線的一大旅遊景點。

基礎建設

嗚皋鎮鄉鎮經濟 嗚皋鎮鄉鎮經濟

該鎮按照縣委、縣政府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總體部署,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典型示範、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以洛欒公路環線和示範村、整治村為重點。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緊緊抓住通戶道路施工,戶用沼氣推廣,社區服務中心配套,連鎖便民超市和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安全飲水等重點工作,紮實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高標準規劃,高質量施工,全方位推進,狠抓落實,徹底改變了農村髒、亂、差現象,提高了人民生活質量,改善了人居環境,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村容村貌改善顯著。成立垃圾清運隊39個,選聘衛生保潔人員138人,建立垃圾填埋場42個,建立健全衛生保潔機制,實現了衛生治理的經常化和制度化,共出動勞動力3.8萬人次,出動車輛3.1萬台次,清運垃圾21.6萬方,修通組通戶道路71.2公里,新建村兩委辦公樓10個,衛生所15個,文化大院6個,完成沼氣池建設1111個,深入開展“一池三改”工作,修建排水渠20公里,粉刷立體牆壁12.8萬立方米,整修殘垣斷壁8200平方米,栽植樹木18.6萬棵,風景樹3萬餘棵,並對樹木進行了塗白,樹間雜草進行清除。

通訊發達,擁有萬門程控交換機,已開通國際、國內直播程控電話1500部,全鎮39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電話。基礎設施完善,境內有汽車站一個,35KV變電站兩個。縣立高中、鎮辦國中及國小45所,幼稚園12所。

建成有線電視塔兩個,影劇院七個,文體活動中心12個,20個村級文化室和一所能容納150人的敬老院;鎮中心衛生院有代化的X光機、B超機、CT掃描機等高科技醫療器械,成為輻射周邊七八個鄉鎮的中心衛生院。衛生改廁改水工作成績顯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樹為典型。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58291
30101
28190
家庭戶戶數 13265
家庭戶總人口(總) 58249
家庭戶男 30059
家庭戶女 28190
0-14歲(總) 17516
0-14歲男 9553
0-14歲女 7963
15-64歲(總) 36239
15-64歲男 18533
15-64歲女 17706
65歲及以上(總) 4536
65歲及以上男 2015
65歲及以上女 252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5667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