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貴族玩具

單身貴族玩具在中國叫做孔明棋,是一種自我挑戰的遊戲,可以鍛鍊玩家的邏輯思維能力。 這個玩具在十八世紀末傳至英國,後來漸漸流行於世界各地。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在中國叫孔明棋,也叫單身貴族、獨立鑽石棋。源於18世紀法國的宮廷貴族,是一種自我挑戰的遊戲,可以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單身貴族-木製玩具單身貴族-木製玩具

大約在二百多年前的法國大革命前夕,在巴斯底獄中關押著一名貴族囚犯。此人面對鐵窗,百無聊賴,終於想起下棋可以消磨時光,解除煩悶。但由於他被囚於獨間牢房,找不到對手,於是就在當時歐洲流行的「狐狸和鵝」的棋盤上,設計出一種一個自己能夠玩的棋。這就是「獨立鑽石」(solitaire)。這個玩意在十八世紀末才傳至英國,及後漸漸流行於世界各地。
遊戲規則:板上有三行平行的小孔,和另外三行平行的小孔,相交織成十字形。每行的孔數有七個,故此一共有33個小孔。而棋子一般是一些頭略粗的木粒子或玻璃彈子。
玩法是在棋盤33孔中,每孔都放下一棋,但是取中心的一孔是空著的。玩的時候是像跳棋一樣行子。一棋子依直線在平行或垂直(不能依斜線)的方向跳過一棋子,而放在此棋子之後的一個空格內。故此,棋子後必要有空的孔才可跳過。每次棋子跳去一個空孔,被跳過的棋便被移離棋盤。這時棋盤上便少了一隻棋子。如此一直玩下去,使剩下來的棋子越少越好。
單身貴族與華容道、魔術方塊同被稱為智力遊戲界的三大不可思議。

評級標準

最後剩下6隻或以上棋子是“一般”;
最後剩下5隻棋子是“頗好”;
剩下4隻棋子是“很好”;
剩下3隻棋子是“聰明”;
剩下2隻棋子是“尖子”;
剩下1隻棋子是“大師”;
最後剩下1隻,而且在正中央是“天才”
得天才步數:(以下的紀錄連跳當一步)
1908年之前,人們認為要23步才可以得“天才”。
1908年,都丹尼將紀錄變成19步就可以得“天才”。
1912年,布荷特創下18步可以這個紀錄後來被英國劍橋大學的比斯尼教授證明為絕對的。即最少要18步才可以得“天才”。
1986年,上海舉行的“獨立鑽石”征解賽中,一名中國女工萬萍萍找到另一個18步得“天才”的方法。
後來,運用上海的計算機,發現只有兩個18步得“天才”的方法,即是布荷特的和萬萍萍的。

文化溯源

單身貴族在中國叫孔明棋,也叫獨立鑽石棋。源於18世紀法國的宮廷貴族,是一種自我挑戰的遊戲,可以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大約在二百多年前的法國大革命前夕,在巴斯底獄中關押著一名貴族囚犯。此人面對鐵窗,百無聊賴,終於想起下棋可以消磨時光,解除煩悶。但由於他被囚於獨間牢房,找不到對手,於是就在當時歐洲流行的「狐狸和鵝」的棋盤上,設計出一種一個自己能夠玩的棋。這就是「獨立鑽石」(Solitaire)。這個玩具在十八世紀末才傳至英國,及後漸漸流行於世界各地。

遊戲規則

板上有三行平行的小孔,和另外三行平行的小孔,相交織成十字形。每行的孔數有七個,故此一共有33個小孔。而棋子一般是一些頭略粗的木粒子或玻璃彈子等。

玩法

是在棋盤33孔中,每孔都放下一棋,但是取中心的一孔是空著的。玩的時候是像跳棋一樣行子。一棋子依直線在平行或垂直(不能依斜線)的方向跳過一棋子,而放在此棋子之後的一個空格內。故此,棋子後必要有空的孔才可跳過。每次棋子跳去一個空孔,被跳過的棋便被移離棋盤。這時棋盤上便少了一隻棋子。如此一直玩下去,使剩下來的棋子越少越好。
單身貴族與華容道、魔術方塊同被稱為智力遊戲界的三大不可思議。

天才記錄

(以下的紀錄連跳當一步)
1908年之前,人們認為要23步才可以得“天才”。
1908年,都丹尼將紀錄變成19步就可以得“天才”。
1912年,布荷特創下18步可以這個紀錄後來被英國劍橋大學的比斯尼教授證明為絕對的。即最少要18步才可以得“天才”。
1986年,上海舉行的“獨立鑽石”征解賽中,一名中國女工萬萍萍找到另一個18步得“天才”的方法。
後來,運用上海的計算機,發現只有兩個18步得“天才”的方法,即是布荷特的和萬萍萍的。

解法之一

(箭頭棋位編號)
拔去17號的棋子,然後15→17、4→16、7→9、10→8、12→10、3→11、18→6、1→3→11、23→9、31→23、30→18→6→4→16→28、21→7→9→11、27→25、24→26、13→27→25、33→31→23、22→24→26→12→10→24、29→17,共18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