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可分為原發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和繼發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其病因尚不明了,可能與多種因素刺激導致單克隆B細胞-漿細胞過度增殖並分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有關。原發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一般不具有多發性骨髓瘤或其它B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的症狀和體徵(如貧血,淋巴結腫大,漿細胞瘤,骨損害和澱粉樣沉積)。有些患者常常是因蛋白電泳偶然發現血、尿中出現M蛋白而診斷。目前的處理標準是觀察不需治療。

疾病簡介

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既可是漿細胞病的特徵,也可出現於某些漿細胞疾病或原因不明。伴發於非漿細胞病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稱為繼發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原因不明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稱為“意義未明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其診斷依據是血中出現單克隆免疫球蛋白,但既無漿細胞病也無可引起免疫球蛋白增多的其它疾病的存在。意義未明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無需特殊治療,但需長期隨診,因為部分患者可發展為多發性骨髓瘤。

疾病分類

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可分為①原發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②繼發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定義

意義未明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也稱為原發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其特點是患者無惡性漿細胞病或可引起免疫球蛋白增多的疾病,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有限(血M蛋白小於30g/l),骨髓漿細胞小於10%,尿中少量或無M蛋白,無溶骨性損害,無漿細胞病相關性貧血高鈣血症或腎功能不全。無需特殊治療,需要長期隨診,因為部分患者可發展為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或淋巴瘤。患者多因體檢或患其它無關疾病進行檢查時發現。

發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了,可能與多種因素刺激導致單克隆B細胞-漿細胞過度增殖並分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有關。

發病機制

本病的單克隆B細胞-漿細胞增殖有限,一般保持在1·10^11細胞數之下,且不抑制正常造血細胞增殖,不抑制B細胞-漿細胞正常分化和免疫球蛋白分泌,也不引起融骨病變,細胞形態與正常成熟漿細胞無異。

臨床表現

原發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一般不具有多發性骨髓瘤或其它B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的症狀和體徵(如貧血,淋巴結腫大,漿細胞瘤,骨損害和澱粉樣沉積)。有些患者常常是因蛋白電泳偶然發現血、尿中出現M蛋白而診斷。M蛋白與自身抗體相互作用可能引起某些臨床表現,如自身免疫性溶血。原發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很少患與免疫球蛋白輕鏈分泌有關的腎病。免疫球蛋白常為lgG,但也可以是lgM,lgA,lgD,lgE,尿游離輕鏈和雙克隆,三克隆。lgG單克隆球蛋白通常低於30g/l,lgA和lgM單克隆球蛋白通常低於25g/l。與多發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相反,原發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患者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

鑑別診斷


原發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多發性骨髓瘤
血紅蛋白 一般>120g/l 常<120g/l
骨質破壞
腎功能衰竭
本-周蛋白 常無 常有
骨髓中漿細胞 <10%形態正常 >10%骨髓瘤細胞
血清單克隆免疫球蛋白 lgG<30g/l
lgA<15g/l
lgM<15g/l
lgG>30g/l
lgA>15g/l
lgM>15g/l
本-周蛋白 <1g/24h >1g/24h
血清白蛋白 正常 降低
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 正常 降低
血漿粘滯度 正常 增高

治療

目前的處理標準是觀察不需治療。少數患者多年後可發展為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或淋巴瘤。因為無法判斷一個患者是否會由MGUS轉化為惡性漿細胞病,所以需要動態監測。如果M蛋白<15g/l,每年檢查一次血清蛋白電泳,這期間無需行骨骼影像學,骨髓的檢查和24小時尿M蛋白測定。如果M蛋白為15-20g/l,這時應測定lgG,lgA,lgM,24小時尿M蛋白,3-6個月內複查血清蛋白電泳,如果病情穩定,6個月後再重複檢查,然後每年複查一次。如果M蛋白>20g/l,應該行骨髓細胞學,骨髓活檢,骨骼影像學的檢查,細胞遺傳學檢查(必要時)。如果M蛋白是lgM,骨髓細胞學,骨髓活檢,腹部CT有助於識別WM或淋巴增殖性疾患。另外β2微球蛋白和C反應蛋白也應該監測,3個月內重複血清蛋白電泳,如果這些指標穩定,每6-12個月重複這些檢查。

預後

儘管球蛋白水平會隨時間升高,25%的患者15-20年後會發展為多發性骨髓瘤或巨球蛋白血症或淋巴瘤,還有25%的患者不會發展為多發性骨髓瘤或巨球蛋白血症,50%的患者死於不相關的原因。單克隆蛋白自行消失的情況很少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