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崖爬藤(原變種)

喜馬拉雅崖爬藤(原變種)

喜馬拉雅崖爬藤(原變種)是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的一種,生長於海拔500米至2,450米的地區,木質藤本。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喜馬拉雅崖爬藤(原變種)Tetrastigmarumicispermum(Laws.)Planch.var.rumicispermum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8(2)卷
喜馬拉雅崖爬藤(原變種)喜馬拉雅崖爬藤(原變種)

31a.喜馬拉雅崖爬藤(原變種)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老枝有顯著瘤狀突起,無毛。卷鬚2叉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鳥足狀5小葉,中央小葉倒卵橢圓形,長4-17厘米,寬3-8厘米,頂端急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側生小葉基部不對稱,邊緣每側有7-16個細牙齒,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或嫩葉時中脈上微被毛;側脈7-19對,網脈不明顯;葉柄長3-14厘米,中央小葉柄長1-3厘米,側生小葉總柄長0.5-1.8厘米,側生小葉柄長0.5-1.8厘米,無毛。花序腋生或側枝上與葉對生,二級分枝4,集生成傘形;花序梗長3-8厘米,被短柔毛或幾無毛;花梗長1-3毫米,被乳突狀柔毛或幾無毛;花蕾橢圓形或倒卵圓形,高2-2.5毫米,頂端圓形;萼淺碟形,邊緣呈波狀,外面無毛;花瓣4,橢圓形,高1.8-2.3毫米,頂端呈風帽狀,無毛;雄蕊4,花葯黃色,在雌花內雄蕊顯著短而敗育;花盤在雄花中發達,4淺裂,在雌花中較薄;子房圓錐形,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短,柱頭4裂。果實近球形,直徑0.8-1厘米,有種子2-3顆;種子倒三角形,頂端凹,基部漸狹成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上下呈帶形,兩側橫肋凸出,尖銳,腹部中棱脊突出,兩側窪穴呈溝狀,從中部向上斜展達種子上部1/3處,周圍有突出短橫肋紋。花期4-5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產地分布

雲南西藏。生山坡或河谷林中,海拔500-2450米。

物種鑑別

在西藏察隅採集的標本近年曾被放到烏烏蘞莓屬CayratiaJuss.植物中作為新種發表,作者檢查了藏於英國邱園標本館本種模式標本和本種分布區植物的變異之後,發現上述我國西藏產的植物應屬崖爬藤屬植物,並僅是本種廣布區域範圍內的群體變異,其主側脈間小側脈有時較長或有時較短,似乎形成多脈少脈的區分,但這種特點無明顯的間斷將上述植物區分成兩個植物類群,更難於劃分成兩個種。

葡萄科植物(二)

葡萄科,雙子葉植物,約12屬,700種,大部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有7屬,約109種,南北均產之。藤本,常具與葉對生之卷鬚,稀為直立灌木;葉互生,單葉或複葉;花小,兩性或單性,4-5數,通常排成聚傘花序;萼片分離或基部連合;花瓣與萼片同數,分離或有時帽狀粘合而整塊脫落;花盤環狀或分裂;雄蕊4-6,與花瓣對生;子房上位,2至多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為一漿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