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芹

喜峰芹

喜峰芹(學名:Cortia depressa)是傘形科喜峰芹屬的植物。分布在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印度、不丹、錫金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4,400米的地區,見於高山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簡介

種中文名:喜峰芹
種拉丁名:Cortiadepressa(Don)Norm.
科中文名:傘形科
科拉丁名:Umbelliferae
屬中文名:喜峰芹屬
屬拉丁名:Cortia

分布

國內分布:產我國西藏南木林。生於海拔4400米高山草地。
國外分布: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巴基斯坦,印度、錫金、不丹等國也有分布。
海拔:4400
命名來源:[Journ.Bot.75:96.1937]
中國植物志:55(2):268
亞族中文名:西風芹亞族
亞族拉丁名:Seselinae
族中文名:阿米芹族
族拉丁名:Ammineae
亞科中文名:芹亞科
亞科拉丁名:APIOI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10(20)厘米。根莖粗壯,存留有多數棕色枯鞘纖維;根圓錐形,上端徑1—1.5厘米。莖退化。葉多數從根莖處抽生呈蓮座狀,葉有柄,葉柄長1.5—3厘米,基部有葉鞘,葉柄及葉軸扁平,內側有淺槽並有短柔毛;葉片2—3回羽狀深裂或全裂,第一回羽片5—7對,末回裂片線形,先端有小尖頭,邊緣全緣,反曲,長3—5毫米,寬0.5—1毫米。傘形花序無花序梗或少數有短梗,因此,以單傘形花序為多,直接從根莖處曲生,傘輻不等長,長3—6厘米,粗壯,圓筒形,上部有短柔毛;總苞片少數,2回羽狀分裂,裂片線形,與葉裂片相似,但較狹窄;小總苞片多數,10—15,2回羽狀全裂,裂片狹線衫,比花長;小傘形花序有花25—30;花瓣白色,中脈略帶黃色;萼齒顯著:線形或披針形。果實背部扁壓,背棱和中稜線形突起或稍呈狹翅狀,側棱呈寬翅狀;每棱槽內油管1—2,合生面油管2—4;胚乳腹面輕微內凹。

產地分布:

產我國西藏南木林。生於海拔4400米高山草地。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巴基斯坦,印度、錫金、不丹等國也有分布。多年生草本,高5-10(20)厘米。根莖粗壯,存留有多數棕色枯鞘纖維;根圓錐形,上端徑1-1.5厘米。莖退化。葉多數從根莖處抽生呈蓮座狀,葉有柄,葉柄長1.5-3厘米,基部有葉鞘,葉柄及葉軸扁平,內側有淺槽並有短柔毛;葉片2-3回羽狀深裂或全裂,第一回羽片5-7對,末回裂片線形,先端有小尖頭,邊緣全緣,反曲,長3-5毫米,寬0.5-1毫米。傘形花序無花序梗或少數有短梗,因此,以單傘形花序為多,直接從根莖處抽生,傘輻不等長,長3-6厘米,粗壯,圓筒形,上部有短柔毛;總苞片少數,2回羽狀分裂,裂片線形,與葉裂片相似,但較狹窄;小總苞片多數,10-15,2回羽狀全裂,裂片狹線形,比花長;小傘形花序有花25-30;花瓣白色,中脈略帶黃色;萼齒顯著,線形或披針形。果實背部扁壓,背棱和中稜線形突起或稍呈狹翅狀,側棱呈寬翅狀;每棱槽內油管1-2合生面油管2-4;胚乳腹面輕微內凹。
產我國西藏南木林。生於海拔4400米高山草地。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巴基斯坦、印度、錫金、不丹等國也有分布。

喜峰芹喜峰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