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統一

唐統一

唐統一,儀器儀表和計量測試專家,長期從事儀器儀表和計量測試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在精密測量技術與儀器方面有高深的造詣,精心培育了測量和儀器方面的高層次人才,指導研製了一些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測試儀器,為中國的儀器儀表和計量測試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唐統一 唐統一

唐統一,教授。廣東香山(今中山)人。194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1943年赴英國茂偉電機製造廠實習,任工程師。回國後,曾任清華大學副教授。建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電磁測量信息處理學會第二屆理事長,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中國民主同盟盟員。長期從事電工測量的教學和研究。撰有《測量電路的溫度、頻率與相位補償》等論文,主編《電磁測量與儀表》叢書。

唐統一,儀器儀表和計量測試專家。長期從事儀器儀表和計量測試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在精密測量技術與儀器方面有高深的造詣。精心培育了測量和儀器方面的高層次人才,指導研製了一些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測試儀器,潛心研究和悉心指導電力系統的諧波測量問題,並在採樣理論上取得突破。為我國的儀器儀表和計量測試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主要經歷

1917年7月15日出生於北京市。

1936年保送燕京大學,同年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

1938—1941年在西南聯合大學工學院攻讀。

194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獲學士學位。

1941—1943年初任清華大學電機系助教。

1943—1945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市茂偉電機製造廠實習,

1945年任初級工程師。

1945年獲英國倫敦大學電機系學士學位(二級榮譽)。

1946—今在清華大學任教。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圖書館副館長。

1979—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一屆至第四屆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報》第二、三、四屆編委。

1978—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第一屆至第三屆常務理事兼《計量學報》編委。

1979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電磁測量信息處理儀器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第二屆理事長、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78—1989年中國計量測試學會電磁專業委員會第一屆、第二屆副主任委員。

1984—1986年兼任深圳大學圖書館館長。

1991年北京能源學會電力開發與節約專業委員會顧問。

1989—任機械電子工程師進修大學副校長兼測量與控制學院院長。

人物故事

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

唐統一父唐悅良為清華大學第一期留美生,習國際法,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回國後先任教於清華大學,後在西北軍從事外事工作。曾任外交部次長,晚年脫離政界以教書為業。母李淑成與馮玉祥夫人李德全為堂姊妹,常以處世寬厚待人,湧泉報恩教誨子女。唐統一共有弟兄姊妹六人,分別攻讀理、工和醫科。

他中學就讀於北平育英中學(現為北京25中和65中),雖然家境尚可,但長輩仍勉勵自立,以能爭得獎學金為榮,是以多年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得以免去學費。1934年北平第一次舉行全市中學會考,他名列國中榜首。

1936年,唐統一高中畢業,被保送入燕京大學,但志趣繫於工程,是以放棄保送,轉而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受教於吳有訓、薩本棟、曾遠榮等名師。次年即逢“七七事變”。他去燕京大學物理系借讀一年。學年終了時考取美國CIT學院。但當得知在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後,即隨同一些滯留淪陷區的教師、同學經海路繞道越南趕赴昆明母校復學。194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電力組,獲學士學位。曾任馬大猷教授的助教,並多方受到章名濤、朱物華、趙訪熊、范崇武、鍾士模、劉仙洲和孟廣喆等老師的教誨、受益終身。

1942年,唐統一成為國民政府教育部派遣去英國實習進修的31名學生之一,次年輾轉抵達英國電機製造廠實習。他一面實習,一面苦讀,獲得倫敦大學電機系學士學位(二級榮譽),還加入了英、美兩國的電機工程師學會。

出國前,姨父馮玉祥曾手書岳飛《滿江紅》一闋相勉。1946年海路開通後,唐統一即束裝回國。他說,出國學習是國民血汗供養的,他希望能夠在工業救國的道路上盡其所學。

值得一提的是,唐統一的叔祖唐紹儀、父親唐悅良、女兒唐紋、孫女唐宛楓,一門五代皆出身清華。

人物生平

實習

1943年,唐統一去英國曼徹斯特茂偉電機製造廠實習。他一面實習,一面勤奮苦讀,兩年後轉為初級工程師,並獲英國倫敦大學電機系學士學位(二級榮譽)。在此期間,分別加入英、美兩國的電機工程師學會。

隨著時間的推移,遠在異國的他懷念祖國之情與日俱增。每每憶起中學所學的史、地、文學等課,就激發他對祖國的自豪感和作為

中國人的榮譽感;但近代頻仍的國恥事件和日漸衰微的國勢,則令他憂心忡忡。他出國前,馮玉祥將軍曾手書岳飛《滿江紅》一闋相勉,更時刻激勵他對祖國報效之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次年,海路開通後,即束裝回國。此前曾有人不解地問他為何要回到滿目瘡痍的故國。他正色答道:出國學習是國民血汗所供養,國情日衰則需貢獻所學。限於當時水平,他只是希望能夠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工業救國”的道路上盡其所學而已。

任教

回國後,經馬大猷教授指引,到清華大學電機系任教,在系主任章名濤教授的鼓勵下,轉而涉獵電磁測量領域。以他為首的電磁測量組,廣泛收集、學習蘇聯、歐美、日本等有關文獻資料,迅速編寫出了教學用書,積極添購精密儀器和校驗設備,為清華大學開拓電磁測量與儀器領域的教學、科研和保持工頻電磁計量標準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科研

唐統一在講授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如50年代進行了“三維電解槽造型的研究”、“流速儀的校驗”、“高溫下金屬蠕變的測量”等,使學校在測量方面的科研初具規模。60年代初,他參加了國內第一台200Hz交流網路分析儀的研製,其中的關鍵部件(帶鐵心的電感器)的準確測量和補償的問題在當時具有較大難度,他晝夜苦戰,廢寢忘食,終於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關。該分析儀的製成,使當時分析電力系統暫穩態的效率比人工計算提高了近30倍,在鑑定會上被公認為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他後來從事的感應分壓器的研究和電網諧波測量的理論與技術的研究,都獲得重要的成果。

管理

1956年,唐統一兼任清華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直至70年代末,1984年他又兼任深圳大學圖書館館長,對深大圖書館進行了籌建工作,為中國高等院校的圖書館建設和組織管理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主要貢獻

電磁測量技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內電磁測量與儀表方面一片空白。唐統一潛心鑽研,希望能在他工作的領域中迎頭趕上國外先進技術的發展。他如饑似渴地了解國內外電磁測量與儀表的發展動向。為了能不斷接觸最新文獻與資料,他數十年如一日,直至七十餘歲高齡,頻繁往返於本校、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和北京圖書館。他按期翻閱已開發國家有關專業的最新期刊、文獻、並製成卡片。從40年代至今,上述工作僅在“文化大革命”中由於去農場勞動而被迫中斷,但一旦歸來,他即將所缺各項一一補足。日積月累四十餘年,他已積存與其科研有關的各類卡片達六七萬張,成為他和同事共享的豐富的信息寶庫。

唐統一在掌握了大量先進的科技信息的基礎上,密切追蹤科學前沿,把握住世界先進技術的發展方向,他常常向有關部門提出諸多富有遠見的建設性意見,如他較早提出了利用計算電容代替計算電感作為計量標準,以提高測量基準準確度的建議,倡導發展感應分壓器技術。鼓勵致力於諧波測量理論與技術的研究等。這些建議都獲得有關部門的重視,並被積極付諸實現。此外,他還積極鼓勵青年學者和專家去攻克世界先進測量技術和理論。由於所建議的主攻方向正確,在一些科研單位的努力下,縮短了中國與世界先進國家在測量技術方面的差距,有些科研成果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他為推進中國電磁測量的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比例測量技術

在50年代中期之前,國際上各國重要計量部門都毫無例外地採用計算電感做為電學基準之一。但計算電感的磁場分布難於控制,修正因素過多,計算過程複雜,即使盡最大努力,其不確定度仍難低於10-5~10-6。如採用一般電容器做為基準,則其電場分布更不易控制。1956年計算電容問世,它的電容量計算公式只決定於一個幾何長度,如果配合雷射測距技術及套用某些補償措施,可使該基準的不確定度降低一至兩個數量級。各技術先進國家在50年代末期紛紛採用計算電容做為電學基準。有鑒於此,唐統一在60年代初期參加國家計量科技十年規劃的制定工作時,就積極倡導和鼓勵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計算電容代替計算電感做為電學基準。他的建議得到了計量部門的高度重視,決定計算電容的工作立即上馬,在他們的精心研製下,計算電容的製作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迅速地改變了中國基準落後的面貌,促進了計量工作的發展。

研製計算電容,必須進行測量與量值的傳遞,從而要發展高準確度的交流比例技術。唐統一敏銳地意識到感應分壓器在標準傳遞中的重要作用,立即向有關計量部門提出建議,取得共識,同時著手安排自己的研究生從事感應分壓器的研製工作。經過一段時期的努力,他們自製了單級和多級感應分壓器及其校驗設備,並提出了誤差補償的新方法,提高了測量準確度,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培育人才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

唐統一在清華大學從教近50年,花費了半生的精力和心血,為祖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尤其是較高水平的高層次人才。早在50年代初,他就擔負起本科生的教學任務,講授“電工原理”、“電器學”、“電磁測量”、“非電測量”等課程。他與同組的教師一道編寫講義,製造出各種儀表模型,摸索出了具有本國特色的一套教學方法,建成初具規模的教學實驗基地。60年代初期,他即開始了培養研究生的工作,創建了中國高校唯一的一個具有省、市級水平的電磁測量基地——精密儀表室,用以保持學校電測標準。70年代末期,中國剛剛開始恢復研究生招生制度,他就招收了中國第一批碩士生,並成為中國電磁測量方面的第一位博士生導師。1989年,他所在的清華大學理論電工專業成為該領域中國唯一的重點學科博士點,他是學術帶頭人之一。他招收研究生十餘名,其中博士生4名。在已培養的研究生論文中都有不同的建樹,尤其是已畢業的兩名博士生,在測量理論與方法上都有所突破,受到有關專家的首肯、其中一名博士生做為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在1991年受到國家教委的表彰,被單位破格提拔為副教授;另外一名博士生的論文在提高非整周期採樣工頻諧波分析標準的準確度方面也有所突破,成果可用於非正弦條件下的工頻電能計量標準,還有一位在學博士生獲得1990年度優秀青年茅以升獎。其他畢業學生也在各行業中發揮著骨幹作用。

自1989年起,唐統一又兼任機械電子工程師進修大學副校長及測量與控制學院院長,對中國測量與儀表方面的繼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唐統一經常強調,培育高水平專門人才要不斷提高指導教師的水平,以其昏昏而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治學嚴謹、律己甚嚴。他常認為自己僅是中等之材,只有靠勤奮、博採眾家之長,方能補己之不足。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身處逆境,也不忘孜孜問學。他常為弄懂一個問題而多方求教,包括向年輕有經驗的同事求教。為使他人不重蹈覆轍,他又熱情將所學及心得毫無保留地轉告他人,通過言教、身教,在研究生眼中,他是嚴師,又是協力攻關的戰友。研究生的選題、論文工作和畢業答辯,他都與人反覆討論、嚴格把關,不僅使學生的學術水平有較大提高,而且受到嚴格的科學作風的訓練。為此,他受到各方的廣泛尊重和愛戴。為表揚他的模範事跡,他曾被評為學校的先進工作者。

電網諧波理論

隨著工業迅速發展,在電力系統中,非線性負載如電力機車、大型電弧爐和電解設備的迅猛增加。由於晶閘管的大量使用,使電力系統的諧波問題日趨突出,電網“污染”嚴重,供電質量下降,常常使設備不能正常工作。諧波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一個重大前沿課題。但一個時期以來,國內對諧波的理論與測量技術的研究尚少。自80年代開始,唐統一與電力部門的科技工作者一道協力宣傳,促使有關部門予以充分重視並及早採取對策。在杭州和合肥等地召開的有關學術會議上,他連續多次發表講話,呼籲加強對諧波問題的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諧波研究的進展。

諧波問題的首要關鍵課題之一是諧波的測量問題。有鑒於此,唐統一親率一個科研組對諧波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他們廣泛蒐集了先進工業國家的有關文獻資料;研究了中國的現狀;探討了某些電學量如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等在諧波下為適應新情況所需採取的新定義;深入研究了諧波下儀表運行的影響和檢測方式;提出了諧波測量的準同步採樣新理論。幾年來,在國際會議和國內一級學術雜誌上發表了有關諧波測量的文章六篇,豐富了電網諧波測量理論,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重視。

在他悉心指導下,他的博士生提出了準同步採樣測量理論,突破了同步採樣的框限。由於採用移動平均和遞推的算法,在難於保證信號採樣準確同步的情況下,用這種方法不僅減小了因非同步測量所引起的截斷誤差,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諧波分量的測量準確度。根據準同步原理,可製成做為測量標準用的工頻諧波分析儀並可用以對其它一些電量進行高準確度的精密測量。準同步採樣原理已被國內許多同行所採納,得到他們的高度評價。

唐統一還針對諧波問題指導研究生對多種專門的測量儀器進行了研製。其中“三相電網自動多功能精密測試儀”已通過鑑定,認為其採用的技術已達當前國際水平。為監測電弧爐的電壓劇變所進行的“閃爍儀”的研製也已進入調試階段,這項工作將有助於中國制定閃爍標準。進一步開展閃爍測試工作,及與其有關的儀表的製成,將填補國內儀表空白。

社會服務

做為國內知名專家,唐統一在籌備和組織計量和儀表界的學術團體的工作中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早在1961年,他就參加了中國計量技術與儀器製造學會的籌建工作。1979年學會正式成立,他被推選為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一屆至第四屆副理事長及其下屬電磁測量信息處理儀器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與第二屆理事長和教育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在中國計量測試學會中,他擔任第一、二、三屆常務理事及下屬電磁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委員。他同時被聘為這兩個一級學會的學報編委。他倡導積極的學術氣氛、認為流水之不腐就在於“流動”,因此他雖已年逾古稀,仍積極為學會的活動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團結同志,充分發揮會員的積極性,不拘一格舉薦年富力強的人才到重要的工作崗位上去,受到人們的讚揚。他擔任理事長的電磁測量信息處理儀器學會於1980年提出了“關於目前我國電能計量測試和儀表的若干建議”,推動了諧波測量與儀器的發展;組織專家審議了“2000年產品和科技振興目標研究”,獲有關方面的好評,該學會由於活動積極有效,受到上級部門的多次表揚。

唐統一在中國計量科學院籌建時,曾被聘為電磁處導師。三十餘年來,他參加了該處的幾乎全部重要的鑑定會和科研討論活動,他把這種活動看做是發現人才、發現新成果和學習的重要機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他曾受聘於北京人民儀表廠顧問,80年代曾擔任第一、第二屆北京市政府儀器儀表工業顧問。還擔任全國高校感測技術研究會、北京能源學會電力開發與節約專委會等團體的顧問工作。他往返奔波,足跡踏遍京城。他組織轉讓和開發科研成果,縮短了科技成果變為生產力的轉化周期,密切了學校、學術團體和社會聯繫。

為推動我國測量和儀表的理論發展,唐統一主編和參與編寫了《電磁測量與儀表叢書》,該書已公開出版十六冊。這套叢書比較詳盡地介紹了世界及我國在電磁測量各個方面的理論和技術的最新發展以及我國專家、學者的貢獻,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是電磁測量界有較大影響的基礎性著作。他還擔任了《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工卷電磁測量分卷》主編和《電力大百科全書電磁分支》的主編。這兩部分內容隨百科全書的出版,預示著有關電磁測量的研究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唐統一在組織編寫和審閱條目、釋文的過程中付出了艱苦的勞動。由唐統一任主編的專著《近代電磁測量》於1992年面世,它集作者近十年心血方得編輯而成,該書介紹了我國和世界電磁測量方面的最新理論與技術及其發展,對推動電磁測量的發展將起重要的作用。

唐統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半個世紀,碩果纍纍。1987年離休後仍繼續指導研究生,積極參加社會學術活動。他深切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為社會主義祖國培養更多的電磁測量專業人才,推動我國電測測量事業的發展而貢獻力量。

主要論著

論文

1 唐統一,溫度、頻率與相位補償。清華大學學報,1947。

2 唐統一,陸瑤海。工頻電網中畸變波形對一些常用儀表運行情況的影響。電測與儀表,1983(7)。

3 戴先中,唐統一。Definition and Property of Reacfive Quantity in Nonsinusoidl Non—Linear Systems(非正弦非線性系統中無功量的定義與特性)。第二屆電力系統諧波國際會議論文集。加拿大:1986。

4 唐統一,孫樹勤。非正弦電壓,電流波形下的無功功率問題。電力系統自動化,1986(3)。

5 戴先中,唐統一。A Nolel Three-Phase Power HarmonicAnalyzer Based on the Quasi-Synchronous Sampling Principles(一種根據準同步原理的新型三相工頻功率分析儀)。第三屆電力系統諧波國際會議論文集,美國:1988。

6 戴先中,唐統一。準同步採樣在電力系統頻率、頻偏和相位差測量中的套用。計量學報,1989(4)。

7 陸祖良,唐統一。Selection of the Starting Sampling pointof Periodic Signals(周期信號採樣起始點的選擇)。國際精密電磁測量會議論文集。加拿大:1990。

著作

8 唐統一主編,梅文余編。動態電磁測量。機械工業出版社,1985。

9 唐統一主編,趙修民編著。測量用互感器。機械工業出版社,1986。

10 唐統一主編,揭秉信編。大電流測量,機械工業出版社,1987。

11 唐統一主編,唐統一等編,交流電橋。機械工業出版社,1988。

12 唐統一主編,聞任椿編。運算放大器在電測技術中的套用。機械工業出版社,1989。

13 吳競昌等編,唐統一參編。電力系統諧波。水利電力出版社,1988。

14 唐統一主編,近代電磁測量。計量出版社,1992。

15 唐統一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工卷。電磁測量分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

16 唐統一主編。電力大百科全書。電磁測量分支,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

17 唐統一等譯。電器學。燃料工業出版社,1954。

18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測教研室,清華大學基本電工教研室譯,唐統一主審。電橋的理論與計算。1964。6。

19 唐統一主編。電阻時間常數的測量。電磁測量譯文集。機械工業出版社,1966。

20 江緝光等譯。系統網路和計算:基本概念。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0。

21 宗孔德等譯。系統網路和計算:多變數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2 唐統一等譯,電力系統諧波。礦業大學出版社,199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