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余

唐建余

唐建余(1927—1949),又名唐安才,原岳池縣陽和鄉人,1927年8月30日生。1945年,在三聖廟國小任教。從教期間,認真負責,教學成績獲全鄉之冠,他還向學生宣傳抗日救國的思想,教唱抗日歌曲,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一次任務中被捕犧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唐建余(1927—1949),又名唐安才,原岳池縣陽和鄉(今華鎣市陽和鎮)人,1927年8月30日生。1933年,唐建余在陽和鄉天主教學堂發蒙讀私塾。1938年,在陽和國小讀高小。1942年,以優異成績考上國中,因家境貧困,被迫輟學。輟學後的唐建余,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勞作之餘,仍堅持自學。1945年,在三聖廟國小任教。從教期間,認真負責,教學成績獲全鄉之冠,他還向學生宣傳抗日救國的思想,教唱抗日歌曲,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1947年,他被聘為陽和國小教師。

1948年,地下黨員袁念之、楊俊生先後到陽和國小,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唐建余積極靠近黨組織,參與袁念之、楊俊生等組織的 “生期會” 及袁念之主辦的“學術研究會”、“讀書會”活動。同年4月,經袁念之介紹,唐建余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唐建余工作更加積極,主動向黨組織要求到民眾基礎差、條件艱苦的唐家河壩、石家坡、白家灣一帶去搞農運和統戰工作,深入農戶,動員青年參加游擊隊。在他影響、教育下,江大洪、吳啟月等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積極組織發動民眾,組織農民開展抗丁、抗糧、抗稅鬥爭,並利用“生期會”、“讀書會”等組織,開展鄉保人員和知名人士的統戰工作,動員青壯年去鄉公所當鄉丁,以掌握武器彈藥,實現“槍換肩”。經過兩個多月的工作,唐建余與左國政等地下黨員一道,發展“生期會”會員300多人,其中龔生福等百餘人參加了華鎣山游擊隊。期間,唐建余積極參與游擊隊活動資金和糧食的籌集,組織人員冒著生命危險送往山里,有力地支援了游擊隊的抗敵鬥爭。

唐建余等人的革命活動,引起偽鄉人王陶臣的警覺。1948年7月24日,王派十多名鄉丁將唐建余圍捕。被捕後的唐建余,受盡酷刑折磨,但他致死不屈,始終沒有暴露黨組織和同志。1948年9月,唐建余被押送重慶渣滓洞監獄關押。1949年11月27日,唐建余在重慶渣滓洞監獄壯烈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