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供奉官

《唐代供奉官》由沈括編寫,是一篇有關唐代供奉官相關資料的古文,見於其筆記體著作《夢溪筆談》。《夢溪筆談》大約成書於1086年-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已有多種外語譯本。

簡介

北宋文學家沈括所作的一篇有關唐代供奉官相關資料的古文,見於其筆記體著作《夢溪筆談》。《夢溪筆談》大約成書於1086年-1093年,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已有多種外語譯本。

作品介紹

原文

西頭供奉官,本①唐從官之名。自永徽②以後,人主③多居大明宮,別置從官,謂之“東頭供奉官”。西內④具員不廢,則謂之“西頭供奉官”。

注釋

①本:本來,原本。
②永徽:唐高宗年號。
③人主:即皇上。
④西內:西邊大內,正式的皇宮。

譯文

東、西頭供奉官,原本是唐代從官的名號。自永徽年間以後,皇上常居住在大明宮,在大明宮另外設定從官,稱為“東頭供奉官”。而西邊大內的原有從官也不廢除,稱為“西頭供奉官”。

作者簡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