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鹿圖

哨鹿圖

《哨鹿圖》軸的內容是清乾隆六年(1741年),皇帝到木蘭行圍(即打獵)的實況記錄。畫面最前行列的第三人,佩帶紅錦“撒袋”(即裝弓的袋)騎白馬的就是乾隆皇帝,這一年他30歲。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他在《御製題寫照哨鹿圖》中說寫道:這幅圖是辛酉年(即乾隆六年),他第一次到木蘭行圍,命郎世寧畫的。當時扈從的大臣們,比他年長的有來保等,比他年少的有傅恆等,總計12人,而今天這些人都已死了,所以很有感慨。來保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卒,是武英殿大學土。傅恆後來官居保和殿大學土,封忠勇公。

基本信息

中西合一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 Lione)生於義大利米蘭。因為傳教,二十七歲時來到中國。被皇帝召入內庭,在畫院當差。客居中國的五十餘年間,隨侍皇帝,以中西合一的手法,描繪皇帝真容,創立了一種新的畫法。

打獵的隊伍

木蘭在熱河北部(今河北省),是一片山嶽原始森林兼有的地帶,鹿尤多。《哨鹿圖》記錄的是乾隆六年(1741年),皇帝到木蘭打獵的情景。為便於狩獵,需要以鹿哨仿效鹿鳴引出鹿群,故稱哨鹿。近景中的皇上及親近大臣是依照西洋畫法繪出的,個個表情真切,衣褶彷佛,馬匹也是如此。而背景的山林則是依照中國畫的畫風繪成的,山影模糊,可謂中西合作的巨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