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兵深海機器人

哨兵深海機器人

哨兵深海機器人的特點是速度快,每小時可行進3.68公里,是上一代海洋探測器的兩倍,海底寒冷、能見度低、壓力巨大,對人類探測海洋構成嚴峻挑戰。哨兵深海機器人可望幫助加快海洋探測進程。在峭壁、盆地等海底地貌上方76米處遨遊,繪製覆蓋50平方公里的海床圖,精確度在1米以內。

背景

(圖)哨兵深海機器人哨兵深海機器人

採用機器人探測開發大海是非常合適的。它們不怕風吹浪打,不怕水深流急,潛水深度及技術都比人高得多。1953年,瑞士物理學家奧古斯特·皮卡德和他的兒子雅克·皮卡德建造了一台深海潛水器,即水下機器人,潛入地中海4000米深處;1960年1月14日,雅克·皮卡德和一名美國海軍人員乘這一水下機器人潛到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的底部,創造了10,916米的深海下潛記錄;1953年世界第一台無人遙控潛水器問世,它可以由水面船隻上的人員進行遙控。

用機器人打撈沉船是有科研和經濟價值的。1991年考古組織發表的最新資料表明,歷史上每隔十幾小時就有一艘沉船,僅近400年沉入海底的就有25萬艘之多。沉船有的帶有許多寶物,如1512年1月沉入蘇門答臘海附近的葡萄牙旗艦弗洛爾·瑪爾號,船上有900個金獅子金猴子之類的東西,還有大量的金幣、金磚、寶石鑽石等。

用水下機器人有許多優點:下潛深度大、安全、失事率低;體積小、重量輕;操作人員減少、節省經費;反應快、動作靈活、移動快、工作範圍大。

簡介

“水中浮翔器”

(圖)哨兵深海機器人哨兵深海機器人

“水中浮翔器”,可日行14.4公里,潛至海面以下1.2公里,依靠海水熱量供能是它的最大特色。浮翔器從寒冷深水水域上升至溫暖表層水域時,石蠟遇熱熔化、膨脹,產生的動能把氮氣壓縮至一個瓶內。浮翔器下潛至最大深度、準備上升時釋放壓縮氮氣,產生的動能把一種油性物質擠壓至一個外置囊狀體內,增加浮翔器所受浮力,促使它上升。浮翔器不斷重複這一過程,完成下潛和上浮。

探深溝

處於測試階段的水下機器人“涅柔斯”抗壓能力出色,可潛至水下11.2公里,相當於世界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

“涅柔斯”的特殊之處在於,可由自動裝置變為遙控裝置。“這是海洋學家夢寐以求的水下機器人。”福爾納里說。“涅柔斯”的超薄陶瓷表面可抵禦深海重壓,且重量極輕。它以發光二極體在深海提供照明,20公里長微纖維把數據傳送回水面。科學家操作深海機器人探測深海秘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