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中心承擔著全校各專業、各層次的實驗教學和科研任務,每年承擔實驗教學454,488人學時,完成七年制基礎階段科研訓練任務和大學生創新能力培訓項目。 項;發表國家級科學研究論文261篇。 在未來的發展中,哈爾濱醫科大學將繼續加大對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和投入,努力建設一個環境優雅、設備精良、功能齊全、管理規範國內一流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為我國醫學教育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應有的貢獻。

哈爾濱醫科大學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1926年留學英國劍橋大學伍連德博士,創辦了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此後由這所學校與原中國醫科大學一、二分校合併,正式成立了哈爾濱醫科大學。在抗日救亡和解放戰爭中,培養了大批優秀醫務工作者,建國後毛澤東主席親自任命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國家領導江澤民為學校題詞,鼓勵新一代哈醫大人發揚紅軍優良傳統,攀登醫學科學高峰。
學校擁有國家、省級重點學科(群)32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11個;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49個;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科研工作站7個;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級名師1名,博士生導師193名,碩士生導師508名;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
多年來,學校始終重視實驗教學,將實驗實習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1949年,學校學習前蘇聯醫學教育模式,建立了規範的學科教學實驗室,在人才培養計畫中理論和實驗實習比例達到1:1,翻譯出版了相應的理論和實驗教材,並在全國醫學院校中推廣使用;1954年學校的狗頭移植實驗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為學校臟器移植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哈醫大至今仍保持著“換心人”生活質量高和生存時間長的亞洲記錄;抗美援朝期間,我校師生用實驗方法證實並揭露了美國在朝鮮戰場使用生物武器的罪行,得到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嘉獎。
2000年,為了適應醫學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的需要,學校做出重大改革決策,以理科基地和生物學、基礎醫學一級博士點為依託,將原隸屬於基礎醫學院、藥學院15個教研室的實驗室的人、財、物與教研室徹底分離,按功能合併、重組、科學配置,成立了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實驗中心有4個大型的綜合實驗室(醫學形態學實驗室、醫學機能學實驗室、醫學病原生物學實驗室、醫學生物技術實驗室)。
中心設立主任一名,副主任4名,擁有專兼教師156名,其中教授42名,副教授46名;擁有碩士學位以上教師109名,並將部分兼職教師相對穩定在中心工作二年,優秀師資的配備保證了高質量實驗教學的開設。
形態學實驗室擁有國內一流現代化屍體庫,建有種類齊全的形態學標本和網路素材庫,教學內容包括大體和鏡下教學兩個部分,是醫學教育的重要基礎,使學生掌握正常人體結構及疾病狀態下的病理改變,實現了正常和異常、巨觀與微觀的對比和聯繫;機能實驗室採用生物信號採集系統、血氣分析儀、膜片鉗等先進的實驗設備,實現了正常生物機能觀察、病理模型製備、藥物治療的有機統一,通過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融合了傳統的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實驗技術,便於學生建立完整的生命概念,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及開展科學研究基本素質;病原生物學實驗室配備無菌操作台,建立了生物安全實驗室,教學內容涵蓋了人體寄生蟲學和微生物學的實驗理論和技術,通過實驗訓練,使學生了解病原生物的基本特性和檢測技術,為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相關課程,特別是傳染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打下堅實基礎;生物技術實驗室擁有先進的分子生物學實驗設備,教學內容融合了現代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等學科領域中的基本操作技術,通過開展細胞、分子、基因水平的科學實驗,充分體現了生物學實驗發展的重要成果,促進了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中心主持編寫了《機能學實驗》、《病原生物學實驗》、《生物技術實驗》三本實驗教材,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
建設過程中,中心不斷加強制度建設,注重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管理,通過建立網路實驗教學平台,積極面向全校開放實驗室,為學校搭建了高水平、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平台。目前,“中心”面積為3168m2,擁有設備3356台件,設備總值達到4129萬元。實驗開出率100%,設備完好率100%。中心承擔著全校各專業、各層次的實驗教學和科研任務,每年承擔實驗教學454,488人學時,完成七年制基礎階段科研訓練任務和大學生創新能力培訓項目。
經過多年的建設,中心逐步實現了四個轉變:由傳統的實驗室管理向學校、學院二級管理轉變;由傳統的單科性實驗向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轉變;由傳統的重複驗證性實驗向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轉變;由傳統的小而全、低層次實驗設備配置向資源共享、高層次實驗設備配置轉變。通過實驗教學內容的整合、管理模式的改革、儀器設備的更新與完善,提高了實驗教學的質量與水平,提高了實驗教學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實驗項目的檔次和質量,提高了學生科學思維、動手能力、創新意識等綜合素質。按照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原則,初步建形成了以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為主,由基礎性、綜合性、創新性多層次實驗組成的教學體系,形成對校內外開放服務、優質資源共享的綜合實驗教學基地。同時也為醫學教育課程體系改革,如以器官系統的教學和PBL教學法的實施創造了條件。實驗中心舉辦了機能學實驗教學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相繼接受了國家七年制教學評估,國家理科基地建設評估和本科教學質量評估檢查,並在國內首家進行了國際醫學教育質量試點性評估,這些評估檢查均取得優異成績。國內多所醫學院校到我校參觀訪問,學習建設經驗。
中心的建設與發展使學生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自2000年以來,接收學生開展研究課題350項,發表論文300餘篇;2005年開展大學生創新能力培訓項目以來,共有93名學生參加了34個培訓項目。2005年中心被評為黑龍江省首批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近年來,中心承擔教育部教學研究項目 2 項,省級 4 項;發表實驗教學和教育教學論文59 篇;協助相關學科建設國家級精品課 3門、省級精品課4 門;獲國家教學成果獎 2 項,省教學成果獎 6 項。近5年,中心的有關人員承擔科研課題182項,其中國家級課題25項,省部級56項,廳局級及其它 101 項;獲中國高校科技進步獎 1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7 項;發表國家級科學研究論文261篇。中心承擔的教育部世行貸款21世紀初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已通過專家組的鑑定與驗收,對學校實驗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創建優秀理科基地,高起點培養基礎醫學人才》、《七年制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模式的建立》、《面向21世紀醫學遺傳學課程建設與改革》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在未來的發展中,哈爾濱醫科大學將繼續加大對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和投入,努力建設一個環境優雅、設備精良、功能齊全、管理規範國內一流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為我國醫學教育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