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群書治要

《品讀群書治要》是由劉余莉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12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者:劉余莉 著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10-1
頁數:293
ISBN:978751 1327765

內容簡介

《品讀群書治要》圖書簡介: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由魏徵、褚亮、虞世南、蕭德言等人編撰的。該書輯錄了歷代帝王治國的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採典籍65種,共50餘萬言。書成,誠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本書是中共中央黨校劉余莉教授學習《群書治要》後進行的九個專題的講座集結。分別從文化、官德、教育、道德、民本、用人、觀人、得人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群書治要》中古聖先王治國理政的主要思想。不僅對現代領導幹部如何為政有著很高的借鑑價值,更對普通人如何修身、處世、治家也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作者簡介

劉余莉,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倫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傳統倫理學的研究。曾獲英國赫爾大學哲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並應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中國香港等地,圍繞著“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當代價值”等專題進行演講和研討。講授課程有《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中國古代官德》《以德修身、任人唯賢》《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傳統文化與幸福人生》《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管理》《領導幹部心理調適》等。代表著作有英文專著《The Unity of Rule and Virtue》(2004),中文著作《儒家倫理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心態即命運:正說傳統人生智慧》(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等,在牛津的《中國哲學》、《套用哲學》等知名期刊發表中英文論文百餘篇。

圖書目錄

上篇
修身為本,教學為先:實現和諧的必由之路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
從《群書治要》看文化的本質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
從《群書治要》看官德修養與國家盛衰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從《群書治要》看聖賢教育的重要性
孝悌為本,上施下效――
從《群書治要》看道德教育的經驗
下篇
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安危榮辱的兩大關鍵
民貴君輕,富而後教――
《群書治要》中的民本思想
任賢使能,納諫遠佞――
《群書治要》中的用人之道
八觀六驗,三參九慮――
《群書治要》中的觀人之道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群書治要》中的得人之道
德不稱位,能不稱官――
《群書治要》中的用人大忌

圖書書摘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
從《群書治要》看文化的本質
《論語》上記載著這樣一件事:孔老夫子到衛國去考察,他的弟子冉有給他駕車,孔老夫子對冉有說:“這個地方人口已經很稠密了。”冉有就問:“人口已經很稠密了,還應該做什麼呢?”孔老夫子就說了兩個字“富之”,也就是說要使人們富裕起來。冉有又問:“已經使人們富裕了,還應該做什麼呢?”孔老夫子又說了兩個字“教之”。也就是說,在孔老夫子看來要能夠使社會和諧,我們只要把“富之”、“教之”這四個字做好了,那么社會和諧就能夠達到了。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僅僅重視了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溫總理在2011年的4月份《講真話,察實情》的講話中就這樣提到:“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民主法治的推進,文化建設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文化建設,特別是道德文化建設同經濟發展相比仍然是一條短腿。舉例來說,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等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就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這就說明社會中的道德問題已經引起了溫總理的關注,也引起了全國上上下下的關注。所以,在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決定》中又有這樣一句話:“文化在推動全民族文明素質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強。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等等。”那么,通過文化建設我們能夠解決這些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以及社會成員的人生觀、價值觀扭曲的問題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回到文化的本質上來理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