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結核

咽結核

咽結核是由結核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傳染病。各個器官可受累及,但以肺結核最為多見。咽結核多為肺結核病人痰中結核桿菌接觸損傷的咽部黏膜而發病,或由喉結核向上蔓延而來,也可發生於結核桿菌的血行播散。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咽結核 咽結核

疾病名稱:咽結核

疾病分類:耳鼻喉科

疾病病因:結核桿菌感染。

診斷檢查:病理檢查中確診。

疾病概述

咽結核咽結核

咽結核是由結核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傳染病。各個器官可受累及,但以肺結核最為多見。咽結核多為肺結核病人痰中結核桿菌接觸損傷的咽部黏膜而發病,或由喉結核向上蔓延而來,也可發生於結核桿菌的血行播散。咽結核常因疼痛、吞咽困難,造成極度營養不良。

咽結核一般分為急性粟粒型和慢性潰瘍型兩類。

1.急性粟粒型咽結核 常繼發於活動性開放性肺結核或粟粒性肺結核。為全身免疫力不良的表現,也是嚴重肺結核的一種惡性併發症。病人體溫高,全身情況極差,咽痛劇烈,吞咽尤甚,常放射至耳部。病初起時,在黏膜下出現多數粟粒狀小結節,迅速潰爛形成邊緣不整齊的潰瘍,上覆灰黃色污穢分泌物。好發於軟齶、咽後壁和咽側壁。也可以發生於扁桃體及其他部位並常向口腔及喉部蔓延。

2.慢性潰瘍型咽結核 發展較慢,除吞咽痛外,其他症狀不甚明顯。好發於咽齶弓及咽後壁,在蒼白水腫的黏膜上有局限性浸潤病變。繼而潰破形成淺表潰瘍,潰瘍可局限於一處或數處,邊緣不整齊,呈鼠咬狀,其上覆有灰黃色假膜。若有繼發感染,潰瘍發生死而深陷,形成潛行性邊緣。

發病原因

 咽結核 咽結核

目前醫學界對咽結核的傳播尚不明確。多數認為有以下幾種傳播途徑:

1.直接傳播。結核菌隨著肺結核患者的咳嗽或隨痰液經過咽喉,致咽喉部繼發感染。

2.自體循環傳播。結核菌隨血液或淋巴液,經過體循環傳播至咽喉黏膜下,使咽喉部繼發感染,尤其在病情較重及機體抵抗能力下降時更容易發生。3.變態反應說。人體經過第一次感染後,其再次接觸結核桿菌或其代謝產物時會發生一種變態反應。

結核桿菌的致病作用可能是細菌在組織細胞內頑強增殖引起炎症反應,以及誘導機體產生遲髮型變態反應性損傷有關。結核桿菌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損的皮膚黏膜進入機體,侵犯多種組織器官,引起相應器官,引起相應器官的結核病。咽結核多為肺結核病人痰中結核桿菌接觸損傷的咽部黏膜而發病,或由喉結核向上蔓延而來,也可發生於結核桿菌的血行播散。由於結核桿菌為專性需氧菌,對某些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較強,無內毒素,也不產生外毒素和侵襲性酶類,其致病作用主要靠菌體成份,特別是胞壁中所含的大量脂質。脂質含量與結核桿菌的毒力呈平行關係,含量愈高毒力愈強。

臨床表現

鼻咽結核常表現為黏膜潰瘍或肉芽腫形成,患者可有鼻塞流涕聽力減退等,可於病理檢查中確診。口咽及喉咽結核主要有粟粒型或潰瘍型兩種,粟粒型咽結核常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如粟粒型肺結核等)有明顯的全身中毒症狀,咽痛劇烈,可向耳部放射,嚴重影響吞咽。咽部黏膜蒼白,軟齶,齶弓或咽後壁等處可見多數散在的粟粒大結節,以後迅速發展為淺表潰瘍,邊緣不整齊,表面被覆污穢滲出物,潰瘍型咽結核好發於齶弓或咽後壁,一處或數處不等,發展較慢,潰瘍亦可向深部發展,致軟齶穿孔,齶弓或懸雍垂缺損,癒合後遺留疤痕性狹窄或畸形。齶扁桃體及腺樣體結核常無明顯症狀,屬隱性結核,多於病檢中發現,可能與飲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嚴的牛奶有關(牛型結核菌),扁桃體結核常伴頸部結核性淋巴結炎,腺樣體結核合併頸後三角區淋巴結腫大者可能為原發性。

症狀體徵

 咽結核 咽結核

鼻咽結核常表現為黏膜潰瘍或肉芽腫形成,患者可有鼻塞、流涕、聽力減退等,可於病理檢查中確診。口咽及喉咽結核主要有粟粒型或潰瘍型兩種,粟粒型咽結核常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如粟粒型肺結核等)有明顯的全身中毒症狀,咽痛劇烈,可向耳部放射,嚴重影響吞咽。咽部黏膜蒼白,軟齶,齶弓或咽後壁等處可見多數散在的粟粒大結節,以後迅速發展為淺表潰瘍,邊緣不整齊,表面被覆污穢滲出物,潰瘍型咽結核好發於齶弓或咽後壁,一處或數處不等,發展較慢,潰瘍亦可向深部發展,致軟齶穿孔,齶弓或懸雍垂缺損,癒合後遺留疤痕性狹窄或畸形。齶扁桃體及腺樣體結核常無明顯症狀,屬隱性結核,多於病檢中發現,可能與飲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嚴的牛奶有關(牛型結核菌),扁桃體結核常伴頸部結核性淋巴結炎,腺樣體結核合併頸後三角區淋巴結腫大者可能為原發性。

病理生理

鼻咽結核常表現為黏膜潰瘍或肉芽腫形成。口咽及喉咽結核主要有粟粒型或潰瘍型兩種,咽部黏膜蒼白,軟齶,齶弓或咽後壁等處可見多數散在的粟粒大結節,以後迅速發展為淺表潰瘍,邊緣不整齊,表面被覆污穢滲出物,潰瘍型咽結核好發於齶弓或咽後壁,一處或數處不等,發展較慢,潰瘍亦可向深部發展,致軟齶穿孔,齶弓或懸雍垂缺損,癒合後遺留疤痕性狹窄或畸形。

診斷

咽結核病誤診率很高。如誤診為扁桃體炎、鼻咽癌等。因此要注意與其他疾病區分。活檢可確診。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有關化驗檢查,可以找出原發病灶。

檢查

1.結核菌素試驗。兩次活檢可確診。

2.根據既往病史、臨床表現等可以找出原發病灶。

鑑別檢查

容易與以下疾病混淆:

1.咽狼瘡

2.三期梅毒

3.鼻咽癌

4.急性扁桃體炎

併發症

併發症包括:聲音嘶啞、咽痛、吞咽疼痛、咳嗽、痰中帶血、涕血、發熱盜汗、消瘦(營養不良)等全身中毒症狀,或有淋巴腫塊等。

護理

保持局部清潔並及時用藥,注意口腔衛生。

接受全程抗結合治療,遵循早期、規律、聯合、全程、適量的原則,預後良好。

用藥安全

春防風、防寒;夏防暑熱;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風。

疾病預防

耳、鼻、咽、喉結核的預防非常重要。

首先不要和患有傳染性肺結核的患者接觸,周圍有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時要戴口罩。不要用手挖鼻孔,以免將結核桿菌帶入。不要使用結核病患者的餐具,以免把結核桿菌吞入。如發現自己某個部位有結核,應及時治療,以免傳至其他部位。

另外,患有傳染性結核的病者,應自覺進行自我隔離,以免傳染給家人、朋友及社會人群。

治療方案

需進行全身抗癆治療,可獲良好效果。局部治療主要在於減輕疼痛及吞咽困難。咽喉部症狀特別明顯者,可配合異煙肼或丁胺卡那霧化吸入治療以緩解症狀。如飯前可用0.5%~1%的卡因噴霧咽部,以暫緩疼痛。對慢性潰瘍型而病變範圍不方法者,可用50%~80%乳酸、20%硝酸銀或鈍鉻酸燒灼,促使潰瘍癒合。局部用1%鏈黴素漱口或噴咽。食物不宜過熱或過冷,宜與體溫相當。注意補充營養和維持口腔清潔。

除全身抗癆藥物治療外,局部用利福平甘油塗布,因咽痛劇烈而不能進食時,飯前可用0.5%—1%地可因少量噴霧咽部,以暫時緩解疼痛,潰瘍面可用化學藥物(如三氯醋酸)燒灼。

治療藥方

1、黨參15、桑葉15、生地15、玄參12、阿膠15(烊化)、百部10

2、知母12、淮山15、澤瀉12、馬勃10、丹皮12、板藍根12、白芍1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