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闐

和闐

和闐,英文名稱:Hetian,指的是中國著名的一種軟玉。最初是因其產於古代的和闐而得名,古時的和闐就是現在的和田。中國新疆和闐玉,在地質學上最初由法國礦物學家德穆爾經過檢驗測定為軟玉礦石。而大多數人尚不知道它產出的具體地點。和闐玉在世界上久負盛名,稱譽和闐玉琢制的中國玉器為“東方藝術”,視為珍品收藏。

和闐和闐

定義

和闐指的是中國著名的一種軟玉。最初是因其產於古代的和闐而得名,古時的和闐就是現在的和田.

產地

中國新疆闐玉,在地質學上最初由法國礦物學家德穆爾經過檢驗測定為軟玉礦石。而大多數人尚不知道它產出的具體地點。儘管有大量的史書和出土文物中的玉器,都能說明從新石器時代,甚至更早一些時候,和闐玉便沿占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流人中原,但人們總認為和闐玉就出在和田,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和田地理位置在崑崙山脈中部,也是維吾爾族較集中的地區,從某種意義上講,具有一些代表性。二是和田喀什玉龍河所產的“羊脂玉”,儘管產量有限,但畢竟是和闐玉中的極品。因此“和闐玉”的名稱就成了廣告中的商品一樣,無論產在何處或在何地購買的原料一律都慣用“和闐玉”這一名稱。近40年來,在中國境內沿崑崙山阿爾金山一帶,西起塔什庫爾乾,東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且末縣若羌縣。再往東延伸至青海省的格爾木,延綿數千公里,除和田外發現了大量的透閃石礦,如塔什庫爾乾的安大力塔格、葉城縣的米達玉礦、于田縣的阿拉瑪斯玉石礦、且末縣的塔特勒克蘇玉礦、塔什薩依玉礦、龍努斯薩依玉礦、若羌縣的塔什布拉克、英格里克、青海的野牛溝等等。其中蘊藏量最大的礦區當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在國家下令限量開採的情況下,每年仍產上百噸上等級的優質玉料。在國家實行計畫分配時期,從輕工部工藝美術總公司每年下達的分配指標看,且末縣的玉石產量占整個“和闐玉”產量的百分之七十。1971年北京老藝人莫英等再次來到且末購買玉石,才引起當時縣領導的重視。1972年且末縣組織了一個探礦小分隊,從此且末縣軟玉礦在沉睡30多年後,再次拉開了大開發的序幕。
1973年由國家輕工部投資正式成立了且末縣玉石礦。在30多年的開採中,累計采玉達3000多噸。“和闐玉”不僅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屬於稀有礦種之一。
和闐玉在世界上久負盛名,稱譽和闐玉琢制的中國玉器為"東方藝術",視為珍品收藏。在寶石界把和闐玉作為世界軟玉之首,它優良的質地,獨特的羊脂玉,典型的成礦地質條件,都具有世界性意義。
和闐玉由於它的優良玉質,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中形成了全民族愛玉、崇玉、尊玉的民族心理。三千多年以來,玉的質地、形狀和顏色一直啟發著雕刻家畫家詩人們的靈感。"和田玉從七千年前的新石器開始流傳,經久不衰,稱譽古今中外,在中國和世界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以和田玉雕琢的精美玉器,具有獨特的中國氣魄、藝術風格和濃厚的東方民族特色,在世界上被譽為"東方藝術",是人類藝術史上的輝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
和闐玉在我國有7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玉文化的主體。和田玉由於質地十分細膩,所以它的美表現在光潔滋潤,顏色均一,柔和如脂,它具有一種特殊的光澤,介於玻璃光澤,油脂光澤,蠟狀光澤之間,它以精良細膩的質地,純淨怡人的色澤,"體如凝脂,精光內蘊,質厚溫潤,脈理緊密,聲音洪亮",在傳統玉石中占據著首屈一指的地位。和田玉中首論"羊脂"。羊脂玉質地細膩,"白如截脂",特別滋蘊光潤,給人以一種剛中見柔的感覺。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種,目前世界上僅新疆和田有此品種,產出十分稀少,極其名貴。
和闐玉的開發利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用和闐玉製成的玉器,具有濃厚的中國氣魄和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和藝術瑰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