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學院初等教育學院

呼倫貝爾學院初等教育學院

48000 18000 100

學院簡介

初等教育學院的前身是海拉爾蒙古族師範學校,始建於 1976 年,在 30 多年的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師
范性、專業性和民族性為一體的辦學模式。初等教育學院不斷探索辦學、育人之道,積澱了優良深厚的歷史傳統,為呼倫貝爾地區乃至全區全國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讚譽, 2000 年併入呼倫貝爾學院後,依託呼倫貝爾學院辦學優勢,不斷提升了辦學層次。開始招收國中起點 5 年制大專班,無論從機構設定到教學內容,從管理模式到教學方法,都適應了大專化的辦學要求。

基礎設施

目前,初等教育學院占地面積 48000 平方米,建築面積 18000 平方米,教職工 81 人,其中專任教師 58 人,教授 2 人,副教授 17 人 . 有 21 教學班,在校學生達 480 人。設有中文與社會、數學與科學、音樂、體育、美術、英語、計算機等專業方向,教育教學設施配套齊全,教學手段現代化,師資力量雄厚,專業設定科學合理。初等教育學院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 一、更新辦學思路,最佳化辦學條件
初教學院領導班子針對師範教育布局結構調整的機遇和挑戰,把科學有效、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放在首位,在辦學模式、管理機制、教育科研、教師隊伍建設、素質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構建學校可持續發展平台,使學校發展與教育創新的要求相適應,與時代同步發展。同時,積極探索多層次、多渠道辦學模式,形成了蒙語授課班和漢語授課班並存、文理科班與各類專業班並存、國中起點五年制大專班與高中起點三年制大專班並存、各類師資培養與初教在職教師培訓並存的格局。學院還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與俄羅斯布里亞特國立師範大學建立了校際友好與合作交流關係,培養留學生 100 餘人。今年派 4 名學生參加國際大學生技能比賽,載譽而歸。
初等教育學院有較完善的現代化設備:微機室、微格教室、多媒體教室、電子琴室、語音室、舞蹈教室,還有理化生實驗室和生物標本室,圖書室和師生閱覽室。建立了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現有 4 個計算機教室 200 多台計算機供教學使用,被認定為全國計算機及信息高新技術指定培訓、考試站。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師資隊伍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更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初等教育學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相關制度和教學評估細則。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教師的道德修養和業務水平,嚴格要求常規教學,經常開展聽課、檢查教案等活動,定期開展觀摩課、探索課和優質課評比活動,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促進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學校對新教師的培養實行三年期崗位考核制度,使教師業務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並不斷湧現出了自治區級教學能手,市級和院級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其中還有兩名教師先後獲得了曾憲梓教育基金獎。與此同時,學院為了使教師繼續教育能夠得到保障,採取了獎勵機制,對現有教師的“內力”進行修煉提高 , 鼓勵教師自主選擇各類培訓 , 進行研究生課程學習。
為了進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初教教育學院倡導“科研教育化、教研科研化”,把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納入到教育科研的軌道,使教學和教育科研融為一體,優勢互補,相得益彰。近年來,初教教育學院教師的論文論著不斷發表在國家級和省級核心期刊上並獲獎。
三、最佳化課程設定,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初教學院根據辦學目標,不斷調整教學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按照“超前、綜合、實踐、個性”的原則,在課程設定上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積極探索並實施“文科與理科兼備、技能培訓與學科知識相結合、必修課與選修課相互補充”綜合性的課程模式。在夯實主幹課程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文理滲透,開設一定數量的交叉課程,加大了教育類課程的比重,培養學生的教育素養。初教學院歷來注重教育實踐和課外活動,給學生留有發展個性的空間,每年有專任教師領隊組織學生到基層教育見習和藝術實踐,從而達到開闊視野、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的目的。加強技能訓練,苦練十項基本功。加強師範技能(含微格教學)、英語套用能力、計算機套用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確保學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每年學校都組織大型的畢業、結業作品匯報展、基本功展示和匯報演出,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大檢閱,多次受到院領導和市教育部門領導的好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