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玄毅[學者]

周玄毅[學者]

趙林的得意門生,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外國哲學教研室講師,武漢大學歐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武漢大學哲學院博士、哲學院博士生講師、武漢大學辯論隊總教練。2000年全國大專辯論賽最佳辯手。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周玄毅周玄毅

1997年進入武漢大學人文科學試驗班。

1999年進入武漢大學校辯論隊,奪取“凌雲杯”全國名校辯論賽桂冠;

2000年,“黃山杯”全國大專辯論賽,武大再度奪冠,獲最佳辯手。

2001年,周玄毅 擔任四辯的武漢大學隊,以2:3惜敗 馬來亞大學隊,獲得國際大專辯論賽亞軍。

2010年,在青島,武漢大學辯論隊以4:1擊敗中國政法大學隊,獲得“雙星杯”國際大專群英辯論會中國大陸區冠軍。

周玄毅周玄毅

周玄毅師從武漢大學趙林老師,攻讀西方哲學博士學位

工作

留校任教,現任武漢大學辯論隊總教練。

開設課程

西方哲學史, 德國古典哲學,辯論實踐與鑑賞三門課程。

研究課題

周玄毅周玄毅

近五年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參與“17-18世紀英國自然神論研究”(國家“十五”規劃項目)

近五年主持或參與的教學研究課題:

1、參與武漢大學西方哲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建設項目(2008-2010);

2、參與武漢大學“西方文化概論”通識課程建設項目(2004-2007);

3、參與湖北省“西方哲學史”精品課程建設(2006-)。

人物介紹

男,漢族,1979年6月7日出生,中共黨員。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外國哲學教研室副教授,武漢大學歐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武大“四大名嘴”之一的趙林的得意門生。

武漢大學哲學院博士、哲學院博士生講師、武漢大學辯論隊總教練、2000年全國大專辯論賽最佳辯手。

代表作品

學術論文

近五年在國內外主要刊物上發表:《論康德哲學的純粹性特徵》--《青島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3期,獨撰。

《永遠處於追問之中的人神關係――論<約伯記>對啟蒙時代自然宗教與權威宗教概念的超越》香港:《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2006年秋季號(第二十五期)。獨撰。

《試論英國啟蒙哲學的自然神論背景》,“啟蒙與世俗化:東西方現代化進程”國際研討會(2006武漢)會議論文集,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獨撰。

學術著作

《洛克論宗教》《洛克論宗教》

《論真理》(譯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獨譯。

《洛克論宗教》(譯著),香港道風書社,2008年,合譯。

《英國自然神論:起源與結果》(譯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獨譯。

相關文章

周玄毅周玄毅

在辯論賽場上,他才思敏捷,口若懸河。

在平時生活中,他談笑風生,淡定若水。

而近訪之後發現,他的個人魅力,來自深厚的積澱。

他,就是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博士,趙林的得意門生,現校辯論隊總教練,2000年全國大專辯論賽最佳辯手——周玄毅。

作為一個辯者

他永遠睿智而不失風度

很多人是通過辯論而認識周玄毅的。2000年全國大專辯論賽上,武漢大學榮獲全國總冠軍。這場比賽,讓人們記住了最佳辯論手的得主——武漢大學一辯,一個戴著眼鏡,雙目炯炯有神,思維縝密,神采飛揚,又不乏風趣默的男孩——他就是周玄毅。

談到當初進入校辯論隊的經歷,周玄毅說,99年的時候,他參加了校辯論的海選,被選上後就一直堅持了下來。周回憶說,當時武大辯論隊並不像現在這么牛,曾98年在一次省級比賽中慘敗。到了99年,周玄毅和其他幾位同學代表武漢大學參加了“凌雲杯”全國大學生辯論隊邀請賽,榮獲冠軍,而那次是武漢大學獲得的第一個全國性的辯論賽總冠軍。他回憶說:“當時我們那代辯手思想更單純,沒有考慮什麼榮辱得失,也沒有覺得浪費時間精力。”

當被問及校辯論隊平時是怎樣進行訓練時,周玄毅略略思考後說:“我們武大的訓練風格是‘自由散漫’的,用現在的流行語說就是‘頭腦風暴’,和其他學校有很大不同。西安交大採用的是比較軍式化的訓練方式。而我們比較自在隨意,老師帶著我們聚在一起討論,每個隊員各抒己見就好像開神仙會似的。”

關於校園近期舉行的英文辯論,周玄毅說:“國內高校的英文辯論其實還大部分在於考察學生的英語水平,並沒有多少思想的交鋒。而英語國家的英文辯論則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英文國家的辯論也不同於我們的傳統辯論,它有的是政策性的辯題而無價值性的辯題,實際辯論具體哪項稅該不該收,哪項法該不該立,這種辯論更具有實用性。我國的辯論現正逐步向政策性辯論發展。”

對於周玄毅來說,辯論能力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思考的能力和為人處事的風度。辯論賽就是辯手的一場表演,不僅要創造出引人入勝的氛圍,更需要有深刻思想的呈現,個人氣質風度的流露。觀眾感受到的是一次語言交鋒,思想擦出的耀眼火花,這樣的比賽才是成功的,有價值的。

記者問到如何提高思維能力時,周玄毅脫口而出:“多吃雞蛋。”講完大家都笑了,他接著說,首先要有生理基礎,營養和睡眠都很重要;其次要多關心實事,更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對於喜歡辯論的同學,周玄毅給予懇切的忠告:“不要刻意考慮辯論賽事,不要抱著功利的心態來辯論,更不要人云亦云,要在辯論中體現自己的思想和專業知識。”特別對於新辯手,最忌諱生搬硬套和“拾人牙慧”,要有自己的思考。

作為一個走過大學生活的學長,他過得很超然與充實

周玄毅回顧了走過的大學生活,

辯論在他的大學生活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他說“我不是一個特別積極的人,只是一個幸運的人。我的幸運在於有我感興趣的事情讓我來做,並且我可以把它做好。”說完這些,他淡定一笑。

對於那些自稱專業不理想或者沒目標而混混沌沌過日子的大學生,周玄毅銳利指出:“目標不確定只是一個藉口,既然目標不確定,那么目前現有的專業現在的知識你為什麼不把它學好?在你沒有確定目標時,你應該先把手頭上的東西做好。你不要以為學的沒用而不學,以後一定會有用處的。

他還說到,人生不可能是既定的,要一步一步走,會有很多意外和契機。對於那些目標還不是很確定的同學來說,可以先去找一些比較感興趣的事情做。

大學時光要好好珍惜,不要到頭來空留遺憾。大學生活的美好就在於大學四年你可以過得很超然於功利。所以我們積極尋找人生目標固然好,但不要忽視了其他的美好,例如參加一些不帶有功利色彩的活動,像廣交朋友,參加社團,聽聽講座。你會發現其實這些也很美好也很值得。

對於面臨的大四畢業生的離別情緒問題,周玄毅說:“大學生活的確很美好,但是把它說成人生中的最美好時光未免太武斷了。就像童年,大家都會覺得童年很美好,但又有誰真正會想回到童年呢?大學生活應該當作美好的回憶,但是不要把它變成一個包袱。從這種情緒中出來就回到了真實的世界,這個世界依舊有它的遊戲規則,還有很多未知的有趣的東西。”

作為一個哲學專業留校博士,他堅持著自己的路

周玄毅本科就讀的是人文科學實驗班,而他的生活軌跡的初步形成在大四,而以後則更加堅定了他在哲學專業走下去的決心。當他提到自己原來的同學現在從事不同的職業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記者問到他為什麼會選擇這條路,他說哲學使人明智,而且可以開闊思維,更重要的是自己對哲學的喜愛。

周玄毅現在是趙林老師的

博士生,記者與他聊到趙林老師時。他說趙老師是一個天生適合當老師的人:趙老師對教學足夠重視,很善於與學生交流,並且學識口才兼備。“在口才好的人裡面趙林老師是最有學識的,而在學識好人裡面趙老師口才最好。”從周玄毅話語中我們看到了他對老師由衷的欽佩與尊敬。

作為一個哲學院的大師兄,他對哲院的學子們說:“正如我的一位師兄說過,學哲學的最大自信就在於,你把那么難懂的哲學書都讀下來了,還有什麼看不懂的書呢?”哲學專業的同學應該有自信克服困難,在思想上接近、理解

哲學家。其他專業的同學不要以一種異類的眼光看待哲學和哲學家,只要你把自己看作和哲學家在同一個水平的線上,並且努力理解,其實人人都可以得到思想上的收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