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濟(1781~1839)

周濟(1781~1839)

正文

近代詞人。字保緒,一字介存,晚號止庵。荊溪(今屬江蘇宜興)人。少能屬文。稍長,與同郡李兆洛、張琦及涇縣包世臣講求經世之學。好讀史,兼習兵家言,精騎射擊刺。嘉慶十年(1805)中進士,官淮安府學教授,以與知府王轂不合,引疾歸。後客游寶山、京口、揚州等地。道光八年(1828)起,寓居金陵春水園,潛心著述,成《說文字系》4卷,又著《晉略》80卷,“以寓平生經世之學,借史事發揮之”(魏源《荊溪周君保緒傳》)。晚年復任淮安府學教授。
周濟是常州詞派的重要詞論家。他發揮張惠言“意內言外“之說,進一步明確提出填詞要有寄託,“非寄託不入,專寄託不出”(《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詩有史,詞亦有史”(《介存齋論詞雜著》),並把這種主張體現在所著《詞辨》和《宋四家詞選》之中,使得詞“體益尊,學益大”(譚獻《復堂日記》丙子),對近代詞壇影響很大。他對前代詞人宗尚周邦彥辛棄疾吳文英王沂孫四家,主張“問塗碧山(王沂孫),歷夢窗(吳文英)、稼軒(辛棄疾)以還清真(周邦彥)之渾化”(《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周濟的詞作,與其論詞主張及用世之志相證,頗有“手不及眼”(王易《詞曲史》)之感。有的寄託過於深曲,詞意隱晦難明。較好的作品,如〔渡江雲〕《楊花》、〔蝶戀花〕“柳絮年年三月暮”等,怨斷之中,有豪宕之氣。
詞集《味雋齋詞》,初刻於道光三年(1823),存詞110餘首。今人陳乃乾編《清名家詞》,曾全部輯錄。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