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啟瑞[抗日英烈]

周啟瑞(1910—1941),舒城縣西衖鄉(今屬南港鎮)人。幼年在本地讀私塾,1931年考入貴池鄉村師範,1934年畢業後,回縣到春秋國小任教。由於他愛打抱不平,控告鄉、保長的貪污劣跡,受到民眾稱讚。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周啟瑞,出生於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12歲那年,父親見他天資聰穎,就讓他讀了私塾。10年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池州鄉村高級師範學校。1934年,回到家鄉任教。周啟瑞為人正直,思想進步,敢於同一切邪惡勢力作鬥爭,他不僅教孩子們讀書識字,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們長大後要熱愛祖國、報效祖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周啟瑞懷著對救國救民的渴望和追求,於1937年秋找到了中共舒城縣黨組織,並於1938年初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

入黨積極抗日

1938年10月,黨組織將周啟瑞調到新四軍四支隊工作。當時,津浦路東是個空隙,國民黨韓德勤、李品仙部均未到達;日軍攻陷南京後,在路東占領了幾個縣城,但因集中兵力攻打武漢,大部分主力撤走,只有少量守備力量。面對日軍的入侵,路東人民紛紛自發地組織對敵鬥爭,但由於無人組織和領導,尚不能形成全民抗戰的大氣候。鑒於上述政治形勢,1939年5月,周啟瑞根據上級關於“立即開闢津浦路東地區,創建抗日根據地”的指示精神,率先帶領金江、胡孟晉等黨的地下工作者,由路西進入路東,來到來安縣復興集,發動民眾,宣傳抗日,為新四軍主力挺進路東,開闢路東抗日游擊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剛到路東,周啟瑞以一個農村裁縫的身份出現在鄉村里,以兜攬生意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他不分晝夜地走村串戶,和鄉親們談家常、敘友情,並熱心幫助老百姓解決困難,當地民眾都逐漸地願意和他接近。周啟瑞剛到復興時,住在貧苦農民宋再潮家,因宋家貧寒,他主動地住到牛棚里,與宋家人同吃野菜和榨了油的芝麻餅。見宋再潮沒有衣服穿,便把自己唯一的大褂拿來兩人輪流穿。並將微薄的生活補貼拿來幫助窮苦人家解決生活困難。周啟瑞不僅生活上關心照顧老百姓,還不時地為百姓伸張正義,常用他那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為百姓寫訴狀,為窮苦人撐腰,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信任和愛戴。有了良好的民眾基礎,周啟瑞就開始深入淺出地向老百姓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宣傳新四軍是人民的軍隊,為窮人打天下的道理,並對進步青年做細緻的思想工作,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條件成熟後,就吸收他們加入中國共產黨。周啟瑞先後發展了宋再潮、彭躍宗、唐孝立等八、九名黨員,成立了復興鄉黨總支,他擔任總支書記。

中日相持階段

當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時,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敵後抗日工作難度加大。但周啟瑞機智從容,關鍵時刻沉著冷靜。一次,周啟瑞在張鋪郢,偽嘉山縣保全隊恰巧路過這裡,要在村里宿營。民眾都為周啟瑞等人的安全擔心,而他卻若無其事,照常工作。傍晚,宋再潮找了幾個窮兄弟,裝著串鄉的樣子,把周啟瑞從敵人鼻子底下轉移了。1939年冬,周啟瑞在通訊員的陪同下,要將一份情報送給半塔路東工委書記李世農。他們從張鋪郢路經屯倉時,發現屯倉駐有一個營的敵人,這時候天已黑了,敵人崗哨林立,盤查很嚴,過關卡十分困難,周啟瑞當機立斷,決定在桃園地里隱蔽一夜。第二天一清早,他們混入趕集的人群里順利通過敵人崗哨,及時將情報送到李世農書記手裡。

1939年底,國民黨頑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堅持敵後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瘋狂進攻。1940年初,在蔣介石的策劃下,國民黨頑固派李品仙、韓德勤兩部對我皖東地區實行東西夾擊,妄圖消滅津浦路南段兩側的新四軍。正當我軍主力在津浦路西抵禦李品仙所轄之李本一部進攻時,韓德勤又以超我10倍的兵力,悍然圍攻我半塔五支隊後方機關。英勇的路東軍民在黨的領導下,經過近20天的浴血奮戰,徹底摧毀了頑軍的罪惡陰謀,並取得了半塔保衛戰的偉大勝利。後,皖東各縣先後都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

隨著來安縣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復興區委書記周啟瑞積極組建民眾性的抗日組織,建立了農抗會、婦抗會、青抗會,開展抗日活動。在周啟瑞的領導下,復興一帶的抗日組織工作開展的非常活躍,在發展生產,征糧收稅,慰勞部隊,防奸防敵,維護治安,擴軍備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日,周啟瑞主動和各階層的愛國人士接觸,宣傳我軍的抗日救國主張,動員他們積極行動,聯合抗日。通過艱苦細緻的工作,使這一帶的各階層人士與我方的關係逐步密切。曾任復興鄉聯保主任的餘一成,早年在北京讀書,受過進步思想的薰陶,在周啟瑞的教育下,入了黨,並主動將家中的7枝槍全部獻了出來;接著,他又以聯保主任的身份,把各保的槍全部集中起來,交給了周啟瑞,當偽來安縣政府發覺時,槍早已落到復興區游擊隊的手中。後來,餘一成又通過私人關係,到嘉山一帶活動,弄回了30餘條槍,大大加強了區隊的武裝力量。

在發動民眾的基礎上,周啟瑞根據鬥爭的需用,在區、鄉建立了模範隊(民兵組織)。為解決模範隊槍彈不足的困難,周啟瑞決定攻打黃土山偽據點。黃土山偽據點,位於來安與滁縣之間,駐有一個班的偽軍,其依仗離滁縣日軍近,狐假虎威,經常下鄉騷擾百姓,破壞我民主政權建設。通過偵察,周啟瑞摸清敵人的活動規律後,命令模範隊奇襲該據點。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我模範隊員悄悄躲過偽軍哨兵,摸進碉堡內,收拾好偽軍武器後,大聲命令他們起床,偽軍個個被嚇的目瞪口呆。這一仗前後不到兩個小時,沒放一槍就勝利結束了,繳獲長槍9枝,子彈數百發。

遇伏壯烈犧牲

為鞏固剛剛建立的抗日政權,擴大兵源,壯大抗日力量,1940年冬,路東各地開展了擴軍運動。1941年1月17日,周啟瑞根據縣委部署,帶領10餘人去孫橋西潭郢村開展擴軍工作。這天,恰巧遇上了從縣城來的偽自衛隊長歐三亂子帶百餘人下鄉搶糧。當周啟瑞一行離村口七、八里路時,被敵人發現,歐三亂子慌忙命偽軍埋伏在村子西邊的樹林裡。周啟瑞走在隊伍的最前面,當他走近村子,發現有情況時,還未來得及組織戰士撤退,敵人已沖了上來。周啟瑞邊反擊邊命令同志們撤退,自己留在後面掩護。這時一顆子彈射穿了他的腹部,他一手捂著傷口,一手向敵人射擊。由於傷勢過重,周啟瑞被敵人包圍了,子彈像雨點般地落在他身上,他晃了幾晃,最後倒在殷紅的血泊之中。

周啟瑞犧牲後,當地政府和人民為紀念這位不朽的烈士,把復興鄉改名為啟瑞鄉,並樹立了烈士墓碑。解放後,民政部門尊重其親屬要求,把烈士遺骨從半塔烈士陵園遷回其家鄉舒城,安葬在西弄鄉郭店村朝華山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