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地區

周口店地區

周口店地區,又稱為周口店鎮,是中國北京市房山區下轄的一個鎮,周口店地區和周口店鎮的政府機構為“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周口店的面積為126平方公里,人口4.2萬人。周口店境內的龍骨山是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的發現地,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另外,周口店境內還有金朝的皇家陵寢和紅螺寺等景點。

基本信息

概況

周口店地區周口店地區

周口店是人類根祖,北京人的故鄉。位於北京西南,距市區46公里,東鄰房山,北接燕化,南連韓村河,西與十渡、霞雲嶺相連,全鎮總面積126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總人口4.2萬人。到2004年末,全鎮工業總產值實現14.7億元;農村經濟營業收入完成31億元;財政收入完成25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450元。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取得了全面發展。
周口店是北京歷史悠久的重鎮,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享譽世界的"北京人遺址"與故宮、長城、敦煌石窟一起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吸引著海內外尋根訪祖的華夏赤子。中國最大的皇家陵寢--金陵埋葬著完顏阿骨達等十七位帝王及嬪妃。以"推敲"而獨步中國文壇的苦吟詩人賈島的故居就在周口店,這裡還有明朝避暑勝地--紅螺三險及莊公院、寶金山、棋盤山、雲峰寺等眾多名勝古蹟多達22處之多。眾多的奇山麗水、莽川秀林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在這裡,不僅可以撫今追昔,還可以飽覽大自然造化之神奇,領略山光水色的無限情趣。
周口店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交通便利,通訊便捷,歷來是商旅聚集之地。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開採價值的達56種之多,尤以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著名。這裡能源充足,土地廣闊而肥沃,工農業基礎力量雄厚,第三產業發達。改革開放的春風,使千年古鎮煥發了青春。最佳化發展環境,使社會經濟和精神文明比翼齊飛,近兩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中國加入WTO的推動和北京2008-奧運的有利契機,周口店鎮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的步伐,高新科技產業、生態農業和古文化觀光旅遊業已成為周口店鎮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周口店鎮已經步入了科學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隨著新房山將成為未來北京的"經濟重心"和周口店鎮被確定為"兩城八鎮"城市功能的科學定位,三大發展戰略和"一城三帶"的進一步推進與實施,隨著國家級人文生態綜合發展小城鎮步伐的加快,周口店前景更好,風光無限,明天的周口店一定會霞光燦爛,更加輝煌。

農業

周口店地區周口店地區

周口店鎮現有耕地9650畝,主要繁育優質小麥、玉米制種、訂單紅小豆、大豆、彩棉、中草藥及其他經濟作物;
有林地7182公頃,標準化果園1130公頃,擁有柿子、梨、杏、葡萄、冬棗、核桃、蘋果等樹種的30多個優良品種,乾鮮果品產量3600噸,全鎮林木覆蓋率達到57%;
畜牧業得到迅猛發展,目前有養殖小區7個,養殖戶發展到2120戶,養雞場7家;規模豬場5座,養殖品種達到28個,奶牛存欄292頭,牛奶產量達到1600噸,畜牧業產值占大農業總產值的71.4% 。
水利設施完備。管道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2000畝,180畝溫室大棚引進安裝了由以色列普拉斯公司和美國雨鳥公司引進的微噴和滴灌管等國際先進節水設備,按根菜、葉菜、果菜所需栽培條件,安裝有3種模式,由微機直接控制大棚內濕度、溫度,具有國內領先水平。
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3342馬力,耕、種、收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農民告別了繁重的體力勞動。
農業合作組織不斷壯大,全鎮成立養蜂合作社、磨盤柿產銷合作社等農業合作組織10個,帶動農戶2456戶,帶動全鎮種、養殖產業化發展。
農業產業化建設雛形已經形成。畜牧業初步形成生豬、奶牛、蛋雞、峰、羊產業;種植業形成以周口村大韓繼、婁子水的籽種產業帶;瓦井、婁子水、黃山店山磨盤柿產業帶;西莊、良各莊、山口冬棗產業帶。為觀光農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發展安全食品、綠色食品以成為種養殖戶的共識,目前,以建設婁子水蘋果、梨標準化果園;黃山店磨盤柿標準化果園;周口村標準化豬場。婁子水蘋果、拴馬莊冬棗、黃山店磨盤柿、周口村肉豬、雲峰寺肉豬獲得安全食品認證。
生態環境治理成績顯著。1999年以來完成紅螺谷小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工程,使8.4平方公里的生態環境得到治理。啟動北京猿人遺址周邊綠化工程,使遺址周邊2000畝荒山得到綠化;前山臉實施重點爆破造林工程2000-2003年累計造林1640畝;黃金峪小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給人們創造了休閒、採摘的場所。對境內三條河進行治理,清理河道、築堤護壩 、建連拱閘初步改善了周口店的水環境。修復改造萬米灌渠工程、完成周口村3000畝節水示範工程,使再生水達到合理利用。
退耕還林工程3年退耕面積達到8000畝,配套荒山造林地6000畝。

旅遊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周口店地區金陵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在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同年劃定了中心管理區、文物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
中心管理區以龍骨山和展覽館為中心,面積大約有26萬平方米。有系統完整的管理體系。文物保護區170萬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約130萬平方米。在這300萬平方米的地區中,有13地點、 14地點和20地點遺留的50000平方米,洞穴(含化石)、裸露地層的地質現象和石櫻約10000平方米。最近在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發現的疊層石,帶來十億年前的地址和天文信息,成為轟動一時的重大新聞。對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的環境治理,進行到底綠化,一直是周口店政府努力不懈的工作。

金陵

金陵陵園位於北京西南47公里的大房山系九龍山下。隸屬於周口店車廠村,挨近陵區有一小村落,稱為龍門口,也屬於車廠村管轄。進了車廠村,等於進入了大房山。大房山明秀挺拔、林木蔥鬱,古稱幽燕奧堂。它的主峰貓耳山、雲峰山、連泉頂的海拔都在1300米以上。
雲峰山又稱九龍山,當地百姓則稱之為"皇陵尖"。在諸山這中位於東北側,峰險林密,流泉幽咽,怪石嶙峋,每當天氣陰晦時,雲霧鎖住峰頂,黑灰色的雲團奔騰翻湧,似有數條怪龍攪鬧。沿主峰而下,延伸九條鯉魚背似的山脊,奔向山間平地。兩旁高山如屏,屏下兩股清澈的流泉終年不斷,正中一道石門,只有一口可以出入,峰頂正前方遙相對應的是一排千刃絕壁。當地面姓叫這裡為龍門口、豹子窩(原在側峰上有兩個石洞在民國年間藏有豹子,故稱)。按照歷代相傳的風水學說,稱為"案山",九龍山對面的石壁山,是金陵的"影壁山",又稱"朝山"、"彼岸山",石壁山中央有凹陷,堪輿學將其附會成皇帝批閱公文休息時擱筆之處,故又稱"案山"。金陵的主陵-太祖陵,就坐落在九龍山主脈與"影壁山"凹陷處的羅盤子午線上。占地面積約65000平方米。

雲峰山因其九條山脊而叫作九龍山。
金陵陵園以雲峰山為主峰,向兩翼展開。當年,金海陵王完顏亮遷陵時借大房山左右兩條山脈葬下諸先帝王陵墓。正中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和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的陵墓,稱為睿陵、(恭)泰陵,兩側依山而葬的是完顏家族的子子孫孫,其布局如同臨陣對敵,"雁翅排開",又像依山布列成一個"金"字,頂端就是睿陵。
睿陵前面有石橋、神道,祭祀大殿基址。石橋則位於神道南端,西側與排水暗溝相接,這是金陵的排水通道,主要起防洪作用。穿過石橋後,兩處鵲台遺址在石橋與神道間。再向前是陵區御路,御路有青石欄桿和台階,上面刻著忍冬紋。
在中國各個皇陵中,金陵的"風水"可以在台地上一覽無遺。九龍山北接連泉頂,根據堪輿學理論,有明顯的"行龍"痕跡。追山脈逆推,可見明顯的"少宗"、"少祖"、"太宗"、"太祖"等龍脈。九龍山低於連泉頂,符合堪輿學所謂"玄武垂首"之說。九龍山之東為綿延迤儷的山崗,是明顯的皇陵"護砂",符合堪輿學所謂"青龍人海"的"左輔"之說。九龍山之西為幾個突起的山包,亦是明顯的皇陵"護砂",符合堪輿學所謂"虎踞山林"的"右弼"之說。九龍山西北側山谷中有泉水湧出,向東南流淌,終年不斷,是明顯的皇陵"水砂",符合堪輿學所謂"朱雀起舞"之說。所謂"三山環抱,二水分流"在這裡最為明顯不過。

紅螺三險

周口店地區周口店猿人遺址

紅螺三險位於周口店鎮黃山店村西北。著名的紅螺三險是明清時期房山八景之一。
山體呈螺鏇式上升,分三層,每層懸崖下有盤道,所謂紅螺險,又稱幽嵐山,是指當年在上嶺的紅螺洞裡有紅螺出現且釋放紅光,故此得名。另據流傳,在十多萬年前,這一帶是一片汪洋,這裡有個海眼。有一天,人們忽然發現一個巨大的海螺堵在海眼上,它遍體是鮮紅的鱗,被陽光一照,放射出紅彤彤的光彩,映紅了半個天,染紅了這一帶的海水。不久"轟隆"一聲巨響,地殼變動,海水沒了,紅色的海螺變成了一座奇妙的山巒,像個大海螺的蓋子,分上、中、下三層,人們叫它紅螺三險。自明代起就在下險建竹園寺,中險建極樂寺,上險除小庵之外每一洞穴就是一座廟宇。紅螺三險,其山峰陡立,在群峰中顯得挺拔而又雄奇。山間有高大的古松、古柏、橡木遮雲蔽日,紅葉的品種就八種之多,有數不盡的野花草散發著淡淡清香,還有清泉淙淙流淌,古廟、古碑、古塔點綴其中,景色如畫,可謂"無限風光在險峰"。
紅螺三險是一處風景絕佳之處,它那毫無修飾的自然美,如象一位天生麗質的山村美女。

煤礦發展

周口店地區周口店地區

周口店位於北京市的西南部,依山而建,環境優美,歷史悠久。再者群山俊嶺中,卻蘊藏著無數的寶藏,就是其中之一。煤的形成要很長一段時間,主要是由於地刻的運動所致。
人類採煤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而周口店最先開礦採煤可追溯到遼金以前。根據《木岩寺碑記》中所記載,就有利的證明了這一點。然而,他們到底怎麽進行開採的?開採了多少年?當時的產量怎樣?就沒有記載了。直到1764年,出現了周口店早期的一批煤礦,這在當時的《畿輔通志》中有所記載。當時主要集中在長溝峪、車廠、西莊、葫蘆棚、周口店等幾個區域。據《房山縣西北煤窯舊日名稱表》記載,周口店當時就有6個,再加上長溝峪的42個,葫蘆棚和下寺的18個。就這樣,周口店開煤礦的越來越多,最多時竟達到60多個。由於當時的水平低下,生產難度很大,致使關了許多煤礦。
隨著生產技術的加強,生產能力得到了提高,產量每年都在增長,從而大大的推動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均年收入也有了質的飛躍,加快了奔小康的步伐。

周口店地區煤業史話

周口店地區採煤業究竟始於何時,更準確的年代已不可考。僅就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最早的記載見於遼天慶元年(1111年)《重葺木岩寺碑記》。木岩寺始建於北魏天安二年(467年),據今有1500年。唐代著名詩人賈島有一首著名的五律——《過木岩寺日暮》,又名《岫山寺》。“天慶”是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年號。天慶元年,木岩寺重修畢,立碑以記,上有“採煤於穴,汲水於泉”一句,可見,煤炭開採應早於天慶元年,或至遲在天慶元年,迄今有900餘年歷史。木岩寺在清末因山陽岩體突然崩坍而毀,今周口店村僅有殘址。另據舊志書記載,房山採煤業“發韌於遼金之前”,可作為房山煤炭開始開採之參考。但就從較準確的文字記載看,《重葺木岩寺碑記》“採煤於穴”一句,不僅在房山,也是北京煤炭開採業迄今所見到的最早的準確的記載。

房山採煤業發韌於遼金之前,漸興於元明之後。但元、明兩代,所能見到的關於煤炭業發展情況的記載極少。明萬曆年間,因督管西山煤窯的太監酷索煤稅,迫使民窯業主和窯工到京都示威,“黧面短衣之人,填街塞路”。這段記載見於《明神采實錄》。

從這段記載又可以看出,在明代,因煤業漸興,朝廷派太監來西山管理煤窯,並始徵稅。業主和窯工不滿,太監酷索煤稅,匯聚京師,因人數眾多,把北京城的街巷都塞滿了。明代,由太監監管煤窯,除去太監勒索,朝廷徵稅也是很重的。到了清初的順治年間,朝廷頒令:“煤稅累民,概予豁免”。此條見於《大清會典事例》。

自元至明、清,開採仍十分原始,採煤靠手鎬刨,斧斫支柱。煤巷十分狹窄,遇有仄巷,工人幾乎匍匐在地像狗一樣四肘著地進出。清鹹豐年間高驤雲所撰《房山志料》曾載詩,形容窯工採煤,如“譬木穿蠹蟲”,“曳筐臂下黑,灼燈頭上紅”。清中期著名文人奕繪曾寫過一首反映挖煤工人的詩《挖煤嘆》,詩中寫道:山坳一簇人耶鬼?頭上瑩瑩煙紫,木鞍壓背繩系腰,俯身出入人相尾。這是窯工艱苦生活的生活寫照。

窯工生產條件惡劣,有窯主逼迫盤剝等原因,更主要的是生產力落後。土法開採,逢煤必采,無煤棄之,採煤如土撥鼠掏洞。夏秋雨季,窯里積水,到了採煤之季,只好用柳條斗淘水,或取層層遞泄之法,將水泄於較低的鄰窯,元至明數年間,均用此法。到了清乾隆(或嘉慶年間),有窯商常某,深諳長溝峪一帶地勢,於是在車場西南山坡鑿岩為穴,俗稱“嘴巴子”,以泄長溝峪各窯之水。一晃百年過去,又有個叫李琴舫的人,眼見掘進日深,已深入泄水洞以下,於是購買機器抽窯里積水,遂使煤炭開採又前進一步。

歷史上周口店一帶煤窯究竟有多少,從斷斷續續記載的一些史料中可見一斑。據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統計,房山正在開採的煤窯140座,停業及尚未開採的煤窯80座。這些煤窯主要分布在大房山南北麓。另據光緒十年(1884年)史料,房山有官窯16座,其中長溝峪村窯,周口店窯等就在今天的周口店地區。

直到清末,房山煤業因受交通阻隔,一直是產量多但運不出去,所以煤價也上不去。據德國人李希霍芬《中國煤礦業簡表》(1868—1972)記載:“北京西南煤嶺煤價,在煤地碎煤,每擔126文,塊煤250 文。”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為修築京(北京)漢(口)鐵路蘆溝橋至保定段,要從周口店一帶山坡採運石料,遂先行修築琉璃河到周口店支線。起點為琉璃河,終點站周口店,中間站石樓,全長14.8公里。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天津商會總辦王賢賓、天津鹽運公司經理陳梓臣及鹽商陳秉章等,感於房山煤藏豐厚,有利可圖,遂聯合天津地區十幾位營鹽巨賈,以直隸,河南二省六十三縣專賣許可權為抵押,向駐津的外國銀行借款300萬兩,開始在房山勘修高線路。高線主線是坨里到南窯清港溝的坨清高線。還有一條高線,就是周口店至長溝峪的高線——“周長線”。這段高線起點為周口店火車站,止於長溝峪的橫門,全長7公里。“周長線”雖是天津商會計畫在房山修築的高線之一,但並非天津商會投資,而是北京和房山等地的鄉紳,受坨清高線竣成而獲厚利的啟發,於1919年集資修築的。但用料不精,加上所聘請的日本株式會社技師技術不佳,修造不甚得法,致使高線修成後屢生事故。而且因線路較短,運費低微,不但未獲利,反而連續賠蝕,所以運行時間不長便廢棄。

琉璃河至周口店鐵路支線修通後,到民國初的十來年,周口店地區的煤業和灰業發展漸進入鼎盛時期。特別到民國初年,為開發礦業,政府頒發《礦業條例》,鼓勵民眾投資開發礦業,嗣後,全國各地資本家鴻臨鶩至。據民國《房山縣誌》載,民國二年(1913年)到民國十四年,房山縣先後登記領取礦業執照的民族資本主義礦業近50家。長溝峪一帶是煤礦集中的地方。較大煤礦有:大豐礦,位於長溝峪一車廠村,礦主是江蘇無錫人姚真,民國四年領取礦照,礦區面積3541畝;廟兒庵礦,位於葫蘆棚村,礦主是房山縣人李桐,礦區面積3635畝;坡港礦,位於長溝峪村,礦主是房山縣人常效勤,民國十二年領照,礦區面積488畝;同聚礦,位於長溝峪村,礦主是房山縣人肖元英,民國十年領照,占地面積637畝7分;銀窩礦,位於周口店村,礦主是四川長壽縣孫鴻猷,礦區面積669畝9分;四聚礦,位於長溝峪,礦主是房山縣人車策,民國五年領照,占地面積346畝;會興礦,位於長溝峪,礦主是房山縣人常振興,民國十年領照,礦區占地337畝。

周口店地區是房山縣煤礦最集中的地區之一,產量自然也位居前列。迄今查到的數字,見於清乾隆年間的史料。乾隆十二八年(1763年),直隸總督方觀承於奏摺中稱:“僅房山一縣即產煤94900斤左右。”到了民國初,才有周口店地區產煤的具體數字。據民國九年農商部調查:長溝峪冬季最多時每日出800噸,平均每年產額當在十二萬噸上下,每噸末煤售價一元五角,塊煤每噸三元,合計得利在三十萬元上下。周口店、長流水、葫蘆棚、下寺、黃院、西莊、車廠、羊耳峪等處所產當亦不下十二萬噸。兩項合計,當在二十四噸左右。

盧溝橋事變之後,日寇鐵蹄蹂躪,礦山狼藉,窯數銳減,產量亦減。但日寇為掠奪此地寶貴的煤炭資源,派專人進駐礦山,故能勉強維持生產。解放戰爭時期,周口店地區處於國民黨統治之下,周口店成了國民黨政府軍一重要據點,煤業生產進一步萎縮。

據有關史料,盧溝橋事變前,長溝峪煤窯有27座(周口店數字缺失),工人2000人,日產量120萬斤,煤價為每斤折3斤小米;盧溝橋事變後,周口店、長溝峪有煤窯17座,工人1500人,日產量73萬斤,其中長溝峪日產3萬斤,煤價差異極大,周口店每百斤煤折8斤小米,長溝峪每百斤煤僅折1斤小米;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周口店和長溝峪計有煤窯37座,其中周口店30座,工人合計1800人,日產煤109萬斤,煤價為每百斤折8斤小米;1949年4月,周口店和長溝峪有煤窯22座,工人730人,日產煤27萬斤。

自煤業興發以來,圍繞著礦業權屬及利益分配,各種糾紛不斷,而且,窯里事故頻仍,不少窯工死於非命,直至被人拋到荒溝,屍身被野狗撕咬。

清光緒八年(1882年),長溝峪大桶煤窯窯主杜起亨,因誘賭至人斃死,被羈押於順天府西路廳。此案驚動了朝廷,光緒皇帝下令要李鴻章等究辦。結果,將杜起亨黨羽盡數捉拿歸案,一併嚴辦,並將大桶窯封禁。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農曆十二月二十日 ,房山將日本人企圖以強制手段開辦的長溝峪趙家院煤窯封禁,並將駐礦日本人枝盛吉押解到天津海關道。

1925年3月19日,周口店張記煤窯因多年開採,內部空虛,至深夜,窯西北角突然坍塌,工人王進才等6人慘死,20多人受傷。

1937年夏,盧溝橋事變前夕,長溝峪興寶煤礦發生了不僅是房山縣而且是北京採煤史上最大的一次透水事故。
興寶煤礦是北京礦務局長溝峪煤礦的前身,是時任北洋羊閥政府財政總長曹汝霖等人於1933年投資興辦的。這年夏天,京畿連降大雨,興寶礦積水越來越多,資本家為了攫取厚利,強令工人冒險排水作業,結果井下突然崩水,有69名窯工被困身亡,造成了駭人聽聞的慘劇,一名在後邊死命驅趕工人的把頭也被淹死。

1949年,北平和解放,在大力恢復國營煤礦的同時,對私營煤窯採取扶植政策。為保障國營房山煤礦生產,房山縣人民政府決定“停開礦區內小窯以防突患”,對縣內小窯整頓全並,私營煤窯數略減。1956年,隨著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私營小窯或關閉,或歸集體。爾後,集體煤礦得到發展。據1974年統計,房山縣有國礦3個,為房山煤礦、長溝峪煤礦和大安山煤礦。小煤窯(礦)86座,其中縣辦3個,社辦15個,村辦66個,房山駐軍辦礦2個。
80年代初,國家在鼓勵集體採礦業發展的同時,鼓勵私營和個體經濟發展。
至1990年統計,周口店地區辦事處有村辦煤礦3個:周口村煤礦、雲峰寺村煤礦、黃院村煤礦,三個村辦礦總計職工270餘人,年產煤9.1萬噸。其中周口村煤礦有職工160人,年產煤6萬噸。辦事處所辦煤礦二個:龍寶峪煤礦和辦事處第二煤礦,總計職工200餘人,年產煤5萬餘噸。部計周口店地區辦事處有煤礦5座,職工470餘人,年產煤14萬噸。另有區辦黃院煤礦,為區煤炭公司所辦,有職工500餘人,年產煤6萬噸。

長溝峪辦事處建有辦事處煤礦和西莊村煤礦,合計職工170餘人,年產煤4萬噸。

山店鄉有鄉辦煤礦兩座,為黃山店煤礦和楊樹窪煤礦,另有村辦礦一個:平塔煤礦。三座煤礦合計有職工360餘人,年產煤10萬噸左右。

行政區劃

周口店地區轄5個社區、24個村委會:周口店社區、長溝峪煤礦社區、金巢公司社區、紅光機械廠社區、鑫山礦社區、南韓繼村瓦井村、新街村、大韓繼村、辛莊村、周口村、雲豐寺村、周口店村、婁子水村、拴馬莊村、黃院村、龍寶峪村、黃山店村、黃雲寺村良各莊村、西莊村、車廠村、淶瀝水村、泗馬溝村、北下寺村、葫蘆棚村、長流水村、山口村、官地村

方興未艾的觀光農業

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周口店人文生態小城鎮建設,實現“一城三帶”發展戰略。作為“一城三帶”之一的農業觀光帶在全鎮經濟發展中占重要的地位,並通過農業觀光帶動旅遊業的發展。

觀光農業主要集中在三個區域,即黃金峪小流域生態環境區、婁子水觀光果園和周口店鎮農業生態觀光園。

黃金峪小流域生態環境區

黃金峪小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區位於北京人遺址後山,流域總面積10平方公里。流域內由於多年未進行治理和歷史上石材業無節制地開採,使生態環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2002年8月,北京市政府和中國古脊椎動物研究院簽訂共建協定。為保護北京人遺址周邊的自然環境和資源,將黃金峪小流域定位於北京人遺址“後花園”,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開發和建設。經過兩年的治理,累計投資300萬元,動土石方8.5萬方,機械台班5600個,投入人工2.5萬個,修水泥路3.5公里,整地1000畝,建高標準石坎梯田600畝,種植梨、桃、杏、核桃和磨盤柿等果樹5.5萬株,形成了千畝觀光採摘園。

隨著黃金峪小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和北京人遺址公園的建設,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初具規模,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前來。經過洽談合作投資500萬元,在黃金峪中心區修建了觀光亭、垂釣園、游泳池、音樂噴泉、生態廣場等旅遊娛樂設施3000平米。

婁子水觀光果園
婁子水觀光果園位於聞名中外的北京人遺址龍骨山腳下,周口店至張坊公路由東向西從項目區中部穿過,交通比較便利。

項目區總面積200公頃,共有1052戶3248人,918個勞動力。婁子水現有果園200公頃,乾鮮果品總產量160萬公斤。2003年實現農村經濟營業收入29480萬元,其中果品總產值24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9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29元。

觀光採摘園建成後,果園設施達到標準化,果品實現安全食品標準。使3000畝果園成為集觀光、採摘於一體的高標準果園,帶動觀光採摘和旅遊業的發展,畝效益達到8000元,增加收入2400萬元,人均增收7389元。

周口店鎮農業生態觀光園
周口店鎮農業生態觀光園選址在周口村村西耕地,房易路東側,與現有的蔬菜大棚和果園連成一片。

觀光園建設面積100畝,以生產無公害蔬菜為目標,主要生產特菜,兼顧生產普通菜,以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要;進行花園式的環境建設,提高生活品位。硬體建設上完善現有大棚和果園設施,並新發展大型溫室20座,在溫度、濕度要求上實行自動化控制,建設一個蔬菜加工生產車間、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辦公用房一處,占地1500平方米。

項目建設後,將解決部分人員常年就業問題,緩解產業改革、調整帶來的就業壓力。通過引進新品種、改革管理方式等辦法,實現無公害蔬菜生產,以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純利400萬元的經濟效益實現人民增收、集體富裕的目標,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農業的產業化和商品化

農業的產業化和商品化,而產業化和商品化是在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後,農民通過擺脫小農經濟的束縛,不斷擴大產業規模並將自己的產品推向市場成為商品後才出現的。自90年代中期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後,商品化的規模逐漸擴大,最具代表性的養殖業。

從1999年開始,周口店鎮充分利用廣闊的山場資源,採取多種扶植措施,引導農民重點發展家庭規模養殖,採取“集體搭台,農民唱戲“的方式,共投資360萬元,籌建各類規模養殖小區9個,其中肉牛養殖小區3個,養豬小區1個,養羊小區4個,肉雞養殖小區1個,共有180戶農民入區從事養殖生產。隨著養殖小區的發展,全鎮逐步由傳統小規模、散養方式向現代大規模圈養方式轉變。

至2003年末統計,全鎮各類養殖戶由1998年的250家發展到900家,同比增加了650家,增長260%。養殖品種增多,且有由小向大發展之勢。全鎮主要畜產品存欄為:生豬1.2萬頭,肉牛50頭,羊1萬隻,肉雞1.5隻,蜜蜂970群。銷售牛奶1520噸,雞蛋220噸,蜂蜜40噸,肉、蛋、奶總合銷量3350噸,收入3065萬元,占農業總收入的31%,分別比1998年增加16.8%和增長19.6%,成為大農業的龍頭

房山石墨的開採

房山礦產資源豐富,其中以煤炭為大宗。除煤而外,還有石墨、滑石葉臘石等礦物資源。

石墨性質與煤炭相同。多伴生於煤田附近。房山的石墨開採,主要在周口店迤北約6公里的車廠村。車廠村位於貓耳山下,煤炭資源豐富,居民多以採煤為業。1939年,村民在村北約3公里的山溝內採煤礦發現石墨,當地人稱之為鉛粉,有好事者運往周口店出售,被日本人玉井發現。玉井遂邀北京城內日商凌藤事務所經理成山在周口店設點大量收購,致使附近村眾爭相挖掘。成山又在周口店設廠加工,將石墨進行分選,分為粒狀,末狀兩種規格,用草袋裝運送往北京等地,數量約計兩千噸。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日本人撤走,留在周口店石墨約千噸,由當地人銷往北京。解放以後,又有私商褚還珠與周口店人沈德祿合資開採,往北京出售。後因利益問題意見不合,遂停止開採。

1952年,北京市成立京西礦區政府,周口店及車廠村劃歸京西礦區政府管轄,村民遂組織開挖石墨生產。1953年銷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石粉加工廠、鐵工廠、化工廠等約有700噸。貨分優次兩種,優質品在周口店火車站交貨,每噸40凶;次品在車廠村石墨礦窯交貨,每噸20—27元。到1953年底,尚積壓300噸。1954年,車廠村成立石墨生產合作社,年產石墨400噸。因成本較高、規格難於統一,故影響銷路,生產難以為繼,遂於1954年4月停采。只銷出560噸,到年底仍積壓219噸。1955年,車廠石墨礦由農業、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再次開採。生產規模擴大並較正規化、建礦井一個,巷道深約250米。但生產方式仍然是土法炮采,鑿洞深挖,如同小煤窯。以木柱做為支護,用鐵鎬刨下裝筐背出,放在窯口風乾,然後裝袋,運往周口店火車站。礦洞內設有通風道、泄水道、安全通道。夏季遇水停產,秋後再恢復生產。工人勞動強度較大,全年生產期約8個月。采出的石墨仍然分選。優質口為硬質發亮、細膩無渣、油性較大,可用於製作炭精棒、電池芯、鉛筆芯以及翻砂,而次品則只能做為翻砂使用。1954年,國家礦產公司曾專門化驗,以備出口,結果含碳率不符合國外要求。

1955年,石墨藏量逐漸減少,開挖成本太高,加之京西礦區政府撤消,車廠石墨終至停止生產。

房山滑石的開採

房山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滑石即是其中的一種。滑石,通常是由含鎂的岩石變質而成,為單斜晶系,常呈片狀、鱗片狀或緻密塊狀集合體。顏色多為綠色或白色,象玻璃光澤。

房山滑石產地,主要在周口店以西的黃山店一帶。其中黃山店最為集中,淶利水、黃元寺、四馬溝等地亦有蘊藏。據原小礦區1955年春調查勘測:黃山店村滑石資源分布在兩處,一是以村北北溝山為中心,向西南延長約2華里,向東接黃道溝,綿延十餘里,斷續蘊藏。另一處是以黃道溝為中心,向東約15華里,向南約5華里,向北約5華里,藏量非常豐富。淶利水村滑石藏於村東攔羊樹樑,向東約3華里,向西約1.5華里,向南約8華里,藏量比較豐富。黃元寺村滑石分布在小棧溝,向東約5華里,向北約1華里。四馬溝也有蘊藏。

房山滑石早在本世紀二十年代初即已發現。民國初年,在編寫我國第一部地質專業志書——《西山地質志》的過程中,中外地質學家曾對房山地質做過廣泛調查。三十年代,黃山店山主趙寬曾出資進行滑石開採,僱工10餘人,陸續挖掘一年,產量約200噸。銷往北平城內,主要供應化妝行業,用以做爽身原料,製造撲粉、香粉、痱子粉。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據房山之後,對房山礦產資源進行調查,尤其對龍骨山一帶地質關注。時有一日本商人玉井常駐周口店,發現滑石,遂在周口店設點收購。玉井從黃山店山主趙寬手中,購買滑石200噸,轉售北平。那時房山滑石生產只能是時采時停,生產規模無法擴大。至新中國前夕,滑石生產已奄奄一息。

新中國建立後,大力開展副業生產,發動農民找礦、獻礦。房山滑石生產開始擴大規模。淶利水村和黃元寺村先後成立起互助組,進行滑石生產。當年淶利水村產滑石129噸,黃元寺村產滑石60噸。在村里產地交貨,每噸可售價12—13元,用戶為北京的化工廠,由廠方組織收購運輸。但因滑石質地太軟,油性較小,兩地遂於1951年停產。1951年,黃山店民眾也組織起生產合作社,再次生產滑石,當年產量50噸,運到北京的化工廠,每噸售價達到132.50元。1952年年產滑石達到500噸,每噸28.50元。

同年8月,房山西部山區大部分劃入京西礦區。對開發礦業資源尤為重視,並設定礦務科專門管理礦業,幫助指導生產和銷售。1953年,礦區政府成立工農業生產服務推銷處,推銷京西礦產,為滑石開闢了新的用戶。當年黃山店滑石產量猛增到700噸,運到廠內,每噸售價27.30元。1954年,京西礦區政府開展農業生產互助合作化運動,在黃山店成立了滑石生產社,增加了滑石生產的投入,將滑石生產開發列入了發展計畫,明確由京西礦區生產合作社聯合推銷處周口店辦事處負責經行銷售。當年黃山店滑石生產猛躍到6200噸,銷出5940噸。從產地至周口店火車站用人力背運和馬車運輸。從周口店火車站向廠家交貨,每噸售價約20元。產品主要用戶為國營華北鄭州製藥廠和北京、天津的化工廠。滑石銷量的90%為國營工廠用,另10%為私營化工廠用。1954年11月,淶利水和黃元寺也組織成立了農業生產、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分別恢復了已停止3年的滑石生產。當年淶利水產滑石103噸,黃元寺產滑石30噸,均到周口店火車站交貨,由礦區生產聯合推銷處周口店辦事處推銷。到1955年初,房山滑石生產分布於黃山店、淶利水、黃元寺三個村莊所在地。

至1955年,房山滑石的生產方法均為土法人工開採。其生產過程打眼——放炮——支柱——背運出礦洞——傾倒堆放場——加工粉碎過篩分選——裝袋——運出銷售。產品分為綠白色、純白色和烏白色三種。綠白、純白塊狀柔脆者為上品,烏白色和夾有石心(如石灰石、黑石、以牙石、白石等)的為次品。房山所產滑石,通常綠白色占10%,純白色占30%,烏白色占60%。綠白色滑石多產於黃山店,純白色多產於淶利水,烏白色則三地都有。運出裝袋時採用混合裝袋,袋由買方負責,一般為單層麻袋,每袋重100公斤。隨著工業的發展,滑石在我國已大量用於造紙和橡膠等行業。中醫用於主治清熱、利濕、小便淋傷熱痛、暑熱煩渴、利瀉等疾病。化妝業的爽身粉、痱子粉等已把滑石做為主要原料。

房山所有滑石生產礦井,均為季節性生產,7—8月因礦井水大停產,進入9月雨漸少但農業正忙只能生產半月。1956年國家對礦產資源政策進行調整,集體礦業生產單位併入國營,私營礦窯關閉。1958年京西礦區政府撤銷,房山滑石生產隨之停止。

房山區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