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哺並色酮

呋哺並色酮是一種化學物質,分子式是C14H12O5。

簡介

凱林加長波紫外線:凱林或基林(khellinum)系由凱林(A四vlsnaga)種子中提取的一種呋哺駢色酮,其化學結構類似於補骨脂素,而且也具有光敏物質的呋喃結構。

相關介紹

白癜風治療方案
【治療方案】

1、光療

(1) 補骨脂素類藥物是光致敏劑,早在1984年即開始套用,至今已有多年,可能是國內外最常見用藥之一。

(2) 苯阿氨酸加長波紫外線:苯丙氨酸(phenylala州ne)為一種胺基酸,在體內經羥基化後形成酪氨酸黑素的前體,據國外報導口服和外用加紫外線照射治療白癜風有效。

(3) 凱林加長波紫外線:凱林或基林(khellinum)系由凱林(A四vlsnaga)種子中提取的一種呋哺駢色酮,其化學結構類似於補骨脂素,而且也具有光敏物質的呋喃結構。

(4) 擬過氧化氫酶加紫外線:Schallreuter等(1995)報導,外用擬過氧化氫酶(pseudocatalase)和鈣劑加狹譜uVB照射,治療33例白癱風患者。大多數患者治療2~4個月後有色素再生,90%患者面部和手背白斑色素完全恢復,白癜風停止發展,隨訪2年沒有復發。

(5) 其他植物藥加長波紫外線(LJVA):國內尚有用白芷、牛尾獨活、無花果等提取物,致成溶液外用或注射治療白癱風加uVA照射有效的報導,但其療效也並不很滿意。

(6) 單用光療方法:過去單用光療也有一定的效果。紫外線照射有刺激黑素細胞增殖的作用,它能破壞皮膚中的硫氫基而增加酪氨酸酶的活性,使黑素小體數量增加,黑素化程度加深,並加速其轉運。

2、糖皮質激素白癜風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多數研究者相信自身免疫可能參與發病,因此外用和(或)內服糖皮質激素抑制免疫反應治療。早在1959年Tsukada報導用糖皮質激素皮損內注射治療本病,但因該法易導致局部皮膚萎縮,現已很少套用。

3、其它藥物

(1)地蒽酚:董萬和(。1993年)試用O.1%地蒽酚軟膏治療限局性白癜風22例。患者每日外塗軟膏1~2次,共8周,結果治癒5例,顯效10例。瘴愈者經2年隨訪未見復發。淡明斌等(1993年)治療165例白瘴風患者,用O.s%~l%地蒽酚酊外塗,有效率可達74.19%,優於外用補骨脂酊和白芷酊。作者認為該藥是通過免疫抑制而起作用的。

(2)人胎盤提取液:1986年古巴的ca0等報告.從胎盤中提出黑素生成素(rnela—genlne),並研究證明其有促進黑索細胞遷移和增殖的作用,用其治療白癍風有效。國內許愛娥等(2001年),用黑素生成紊外擦並配合紅外線治療30例穩定期白癜風(多為節段型)患者,療程6個月.結果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痊癒4例.顯效7例,好轉8例,無效11例).作者認為年齡小的患者療效高於年齡大者。

(3)喜樹鹼:塗彩霞等(1998年)報告外用喜樹鹼酊治療各型白癜風46例3個月取得較滿意的療效。作者用0.02%喜樹鹼酊,每日2~3次外塗白斑,結果痊癒6例,顯效10例,有效18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3 9%,只少數病例局部出現輕度瘙癢、發紅、腫脹,但不影響治療。患者中以局限型、面、頸、手、前臂等暴露部位效果較好。喜樹鹼治療白癜風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值得進一步研究。

(4)複方驅蟲斑鳩菊擦劑:朱鐵君等(1998年)報告外用複方驅蟲斑鳩菊擦劑治療白癜風63例,每日外用擦劑3~5次,3個月為一療程。用藥一療程後,結果痊癒6例·顯效16例,有效28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9.36%;不良反應包括局部刺激,但均不嚴重。此藥主要成分為驅蟲斑鳩菊,為新疆特有的藥材。作者認為如能配合陽光照射,可以提高療效。

(5)卡泊三醇:Parsad等(1999年)用50.Ug/g的卡泊三醇軟膏治療18例5~17歲白癜風患者,晚問用藥.次日日曬lO分鐘,6~12周大多數患者皮損出現色素。平均治療11.4個月後,10例色素恢復明顯或完全恢復,4例中度改善,4例幾乎無改變。此法為治療白癜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6)國內外還有採用細胞毒類藥物氨芥、5一氟尿嘧啶外用.維生素類如維生素B12。注射、維生素c、葉酸口服,對氨基苯甲酸、半胱氨酸口服,免疫增強劑左旋咪唑、免疫抑制劑環磷醯胺、環孢素A口服,焦油、米諾地爾外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口服.抗結核藥氨硫脲加異煙肼口服,抗病毒藥阿昔洛韋口服等治療白癜風取得一定效果的報導。但由於沒有統一的療效標準,又無適當的臨床試驗,很難比較各種藥物的療效高低。但長期套用某些藥物,必須考慮評價其嚴重的副作用。

(7)中醫藥治療: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醫邊延齡多年套用白駁片(由紫草、真降香、重樓、白藥於、白薇、紅花、桃紅、生首烏、海漂硝、甘草、蒼朮、膽草、刺蒺藜等13味中藥配製)內服,並配合外塗黃靈粉(火硝、枯礬,水銀)治療白癜風,得到了滿意的效果。作者認為疾病要早治.療程要長,才有好的效果。

4.外科方法

(1)皮膚磨削術(dermabrasion):在局麻下用高速旋轉的金鋼砂輪磨削皮損,去除表皮,可見創面有針頭大小的出血點,以油紗覆蓋,紗布包紮。人們推測.術後隨著角質形成細胞增殖、移行,黑索細胞也伴隨向白斑處移行,或手術激活毛囊中的黑素細胞t使其增殖,並向白斑出移行。此法多用於配合其他療法,特別是進行期白癜風術前後要合併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效果更為理想。

(2)自體表皮移植(autologous epidermal grafting):為了將患者正常皮膚移植到白斑處,一般多採用負壓抽吸法在供區和受區分別形成水皰,以供區皰頂作為移植片置於受區水皰底部,並加以包紮。常以200~300mmHg真空負壓抽吸2~3小時,如吸皰時提高皮損處溫度到42"C,則可縮短水皰形成的時間。另外,在受區用液氮冷凍或劑量PuVA也可形成水皰。為達到移植目的,也可直接鑽取全層或片取薄層表皮,將皮損處皮片棄去,以正常皮片取代。國內重慶市第一人民醫院1988年曾採用負壓抽吸法治療白癜風30例,結果有13例色素恢復。趙煥章等於1992年報導,對85例白癜風患者採用2rnm直徑孔鑽取患者自身正常皮膚深達lmm,以此點狀皮膚移植到白斑區。1cm左右,其中7例達到60%~80%色素覆蓋。作者認為,此法易行.損傷小,但白斑處於進行期者效果不佳。自身移植的皮片在受區可引起色素再生,黑素細胞常從植皮處擴展到周圍色素脫失部分,形成融合的色素沉著。但如果移植片分隔較遠,可造成不均勻的斑點色素沉著並不美觀,所以此法限用於小面積的白斑,通常只移植5~10個皮片。

(3)自身表皮黑素細胞移植(autologous印1dermalmelarI(cyte graftmg):此法為用刀片在供皮區(常在臀部)取薄層刃皮片(取皮後以出現點狀出血為度),將其在體外消化t製成自體非培養的表皮細胞懸液。以此細胞懸液置於經發皰或磨削處理後的山斑,然後與自體表皮移植法同樣包紮。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皮膚科採用表皮細胞懸液水皰內注射法治療穩定期白癜風患者24例。結果除1例失敗外,其餘23例移植後均有色素出現。14例1次移植後色素再生占皮損的62%~93%,9例白斑面積較大,經2次移植後,色素再生占皮損的85%~97%,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由於細胞培養技術的發展,通過自體黑素細胞培養增殖呵移植到較大面積的白斑。國外有研究成功的報導,將培養的黑素細胞注射到白斑處抽吸的水皰內,在水皰處發牛色素再生。也有將表皮細胞和黑索細胞一起培養在膠原包被的膜上,置於選擇性培養基培養2周t使黑素細胞增殖,再將此膜植於經過擦皮的白斑上2周,此時培養的細胞可由膜移行到受區的基底細胞,4周后植皮長好,原有脫色部位有40%~90%色素再生,且無瘢痕形成。國內徐小珂等(1996年)曾用黑素細胞原代自體移植治療節段型白癜風16例。作者在白斑部採用液氮誘發水皰,然後注入培養的自體黑素細胞。除l例因培養細胞污染外,其餘患者均移植成功.平均色素再生率為82%,其中3例隨訪1年,色素無減退跡象。

由於細胞培養技術較為複雜.目前國內開展的外科方法,仍為自體表皮移植為多,為提高療效,可結合皮膚磨削術、PLIvA或uVB等光療。

5、其它方法

對少數白斑採用化妝掩飾.可減少白斑與正常膚色的對比.如用2%二羥基丙酮溶液外塗,產生與正常皮膚相似的著色,只是不能持久,可根據經驗決定隔多少時間用一次著色方法,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鑒於白癜風治療方法尚存在各種問題,特別對於少數泛髮型白癜風波及到全身(白斑占全身體表80%以上)只余少數正常皮膚,如患者願意永久去除殘存的色素,可用10%~20%氫醌單苄醚溶液進行脫色,以達到美容的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