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調元

呂調元,人名。值得了解的人物有呂調元同志(1908-1946),一名拴存,字乾初,1908年出生,山西省靜樂縣鵝城鎮西坡崖村人。受高君宇影響,於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6年,犧牲救國同盟會在太原成立,一直是犧盟總會領導人之一;呂調元(1869--1932)安徽太湖人,原名景豐,字權予,號燮甫。清光緒進士。歷任知縣、知府。1913年任湖北民政長。次年改巡按使,鏇調任陝西巡按使。1916年聘為國務院顧問。1918年被選為參議院議員。次年任安徽省省長,不久去職。1923年任安徽全省鐵路督辦。1926年曾任國民革命軍援東北軍總司令。後死於天津。

一、革命烈士

人物簡介

姓 名:呂調元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山西靜樂
出生年月:1908年
犧牲日期:1946年
出生於富裕家庭。1929年,從太原成成中學考入北平朝陽大學政治系,後轉入北平大學法學院。在太原成中讀書時,受早期共產黨人高君宇影響,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書籍。在北平讀書期間,加入“左聯”和“反帝大同盟”,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2年,在街頭宣傳中,被反動當局逮捕,關在北平草嵐子監獄。在獄中,堅貞不屈,參加了薄一波等組織的獄中鬥爭。1934年,由薄一波介紹在獄中入黨。1935年,經傅作義出面作保釋放。1936年,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在太原成立,歷任總部訓練委員會委員、總會組織部副部長、雁北中心區秘書等職。1938年9月,二戰區“民族革命青年軍官教導團”成立,任教導團政治部主任,潛心培養抗日救國進步分子。以後政治部撤銷,調秋林任晉綏軍政訓委員會三處副處長。他正確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為發展壯大革命力量,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做出了貢獻。“十二月事變”後,他撰文揭露頑固分子對革命勢力的暴力挑釁,根據黨的指示,秘密組織革命幹部撤離,免遭毒手。1940年1月,在安排“青軍團”幾個進步同學撤離時,以“策動青年到延安”的罪名被閻敵逮捕,關押6年之久。在獄中,他經受住了各種酷刑的考驗。秘密組織難友們學習,同敵人展開鬥爭。當有人悲觀失望時,激勵難友堅強革命鬥志。他啟發看守人員覺悟,教育他們棄惡投明。被爭取過來的敵憲兵人員經常為他們秘密傳遞書信,與黨的組織保持了聯繫。1946年春,八路軍駐太原軍調小組代表根據重慶談判協定,多次要求閻錫山釋放他,閻錫山卻詭稱“乾初已暴病死亡”,然後下“手諭”將他殺害。

人物生平

呂調元,一名拴存,字乾初,1908年出生,山西省靜樂縣鵝城鎮西坡崖村人。受高君宇影響,於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考入北平朝陽大學政治系,翌年轉入北平大學法學系。1932年,呂調元在一次街頭演講中被蔣介石政府逮捕,關押在北平軍人反省分院(亦稱“草嵐子監獄”)。在這裡呂調元結識身陷囹圄、堅貞不屈的薄一波安子文劉亞雄等共產黨人。1935年夏,呂調元經其父活動出獄。1936年9月,他離家赴並,任犧盟會總部組織訓練委員會委員。“七七事變”後,他曾任大同縣縣長(為加強接近前線地區的抗日救亡工作,犧盟總會決定建立犧盟大同中心區,以呂調元為首(稱謂是秘書),由閻秀峰李林分別負責組織和宣傳工作。接著閻秀峰、李林、侯富山等根據山西省工委的指示,組成中共雁北工作委員會,李林擔任宣傳委員。當時工委對中心區無直接領導關係,而是通過黨員起指導作用的。 1937年7月,大同中心區的工作人員在呂調元的率領下到了大同)。不久,大同失守,呂調元返回太原繼續在犧盟會工作。1937年9月,與薄一波、牛蔭冠同為成為犧盟會總部三人黨小組成員之一,負責組織工作,先後任總部組織部長兼雁北中心區秘書,隨營抗日軍政幹部總校三大隊指導員等職。
1938年調任“青軍團”政治部主任。同年2月,呂調元與牛蔭冠張紹方籌建了民族革命青年團(簡稱“民青”),後來其成員大都參加了新軍,其中一批參加了共產黨。1938年秋,閻錫山當局第二戰區革命青年軍官教導團(簡稱“青軍團”)在鄉寧正式成立,呂調元任政治部主任。他在青軍團內創辦了犧盟同志訓練班,建立健全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並請續範亭到團講演。
1939年初,日軍進犯晉西,呂調元藉故將青軍團開到興縣城風,與八路軍三五八旅取得聯繫。閻錫山聞知青軍團被“赤化”的情況,不久下令撤消政治部,呂調元被召回秋林任晉綏軍政訓練委員會第三處(負責民運和政工福利)副處長,兼任民運訓練部、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間,呂調元堅定在配合薄一波、牛蔭冠同頑固派進行了激勵的鬥爭。
1939年冬,“十二月事變”中,呂調元遵照黨的批指示,聯名發表聲明,揭穿頑固派陰謀,並採取應急措施,把革命幹部和進步青年轉送各抗日根據地。牛蔭冠北上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後,他全面負責犧盟會工作,繼續秘密輸送革命青年。一次在安排幾名進步青年奔赴延安時,被叛變分子告密,閻錫山以此將呂調元逮捕。入獄後他備受酷刑折磨,身染重病,但堅貞不屈。雖經薄一波多方周鏇,設法營救,但閻錫山、梁化之拒不釋放。1946年(民國35年)夏,軍調小組來到太原時,中共代表根據“雙十協定”要求釋放呂調元,閻錫山聲稱“乾初早以暴病身亡”。就在當天夜裡,指派特務以治感冒為名,給呂調元注射毒基劑,塞上鼻孔,臉上蒙上麻紙和濕毛巾,使其窒息現而死。被閻錫山秘密殺害,時年38歲。

二、晚清進士

呂調元(1865—1932) 原名景豐,字權予,號燮甫,安徽太湖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 年)中進士。光緒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歷任直隸隆平、獻縣、吳橋、南宮知縣。宣統元年(1909 年)署清苑知縣,調署天津知縣。當時反清起義此伏彼起,清王朝搖搖欲墜,擁有軍事實力的袁世凱雖稱病避居河南項城,暗中仍在操縱大局。呂調元深知袁氏的潛在力量,於是在天津小報上製造輿論,吹捧袁氏。宣統二年,他帶著小報和陳情信件到項城拜謁袁世凱。袁世凱見後大悅,隨即拿出數千兩白銀,要呂調元辦大報,並擴大發行量。袁世凱還親筆寫信囑他面交段祺瑞。呂調元由此結識段祺瑞,日後成為皖系中人。
袁世凱竊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呂調元迅速升遷。民國元年(1912 年)升任天津知府,調署保定知府,鏇升豫南觀察使。民國2 年升任湖北民政長,後為巡按使。民國3 年,任袁世凱總統府警衛軍參謀。北京軍政執法處處長陸建章升任陝西督軍,呂調元出任陝西巡按使。袁世凱稱帝後,全國反對,陝北鎮守使陳樹藩於民國5 年宣布獨立,陸建章被驅逐,呂調元也避居天津。
袁世凱死後,呂調元投靠段祺瑞,充任國務院顧問。民國7 年,又成為“安福國會”的參議院議員。民國8 年1 月,段祺瑞下令特任呂調元為安徽省長。
“五四”運動爆發,安徽青年學生立即回響,結隊遊行示威,市民也紛紛加入,一時群情激憤。呂調元懾於民氣,未敢馬上以武力鎮壓。5 月10 日,安慶各校公舉代表到省長公署,請救援北京被捕學生,呂調元表示要“囑商會、教育廳拍電力爭”。5 月22 日,北京政府內務部電令安徽鎮壓學生。呂調元立即命令警察廳布告:“遇有學生髮散傳單,有違法紀,而不服從取締者,一經查出,即行依法嚴辦,決不姑寬”。5 月29 日,學生醞釀罷課,呂調元即令教育廳警告罷課學生“限定三日複課,否則軍警干涉”;後又改以提前放假,開文武官考試的辦法,企圖引誘學生放棄鬥爭。但學生不予理睬,反利用提前放假的機會,回到各自家鄉,在各縣組建學聯,使運動更為廣泛。
民國8 年8 月至9 月,駐安慶的皖系軍閥倪嗣沖所部,兩次闖進安慶女子蠶桑講習所集體強姦女生,致羞憤自殺者達10 多人。惡行披露後,舉國共憤,而呂調元競夥同倪嗣沖兩次電告北京政府,否認此事,反指控報界“無中生有,任意栽誣”,揚言要“依法起訴”。後來此事竟不了了之。
是年底,安慶省署衛兵於市間購物,因爭秤與警察發生衝突。呂調元即令其子率隊前往彈壓。曾謀任省長未遂的警察廳長劉道章藉口警察受辱,提出辭職。數日後,全城警察罷崗,市面呈不穩之象。呂調元被迫向北京政府引咎辭職。安徽督軍倪嗣沖雖電請北京政府“於呂省長、劉廳長皆予慰留”,但電中顯指咎在呂方。12 月31 日,呂調元省長職被免,專任督辦齋堂煤礦事宜。
民國12 年2 月,安徽省長許世英辭職。北京政府商就安徽督軍馬聯甲和江蘇督軍齊燮元之後,命呂調元再任安徽省長。雖有省內外各公團、法團和同鄉會之激烈反對,但未能阻止呂調元就職。是年10 月,曹錕賄選總統引起全國反對,蕪湖和安慶的青年學生搗毀了議員呂仰南、彭昌福、張伯衍、何雯的住宅。呂調元悍然下令通緝學生和教育界人士多人,並將劉希平、盧仲農等支持學生運動的進步校長撤職。
呂調元再任安徽省長時,曾保證“不欠教育經費,誠心維持教育”。但到任數月後,就實施拖欠。11 月初,省立各校為兩個月不發工薪,致使教職員工生活無著一事,派代表30 餘人至省政府見呂調元,請撥教育經費,與呂發生爭執。呂調元竟親自指揮軍警將代表毆傷10 多人。省教育廳長江彤侯在場勸解,也被打傷。事發後,省教育會通電歷數呂調元罪行,請各方聲援。省教育廳長江彤侯憤而辭職。學生罷課要求懲罰呂調元。呂調元怕事態擴大,請人出面調解,向各校校長道歉,同意教育界提出的8 條辦法,發給工薪,負擔被毆傷人員的醫藥費用。此案才告結束。12 月11 日,呂調元被免去省長職務,調任督導安徽省鐵路籌備事宜。民國15 年,呂調元轉投廣東國民政府,任國民革命軍援東北軍總司令。呂調元在民國8 年任安徽省長時,曾通令各縣修志,以備省志甄錄,並自任太湖志局總裁。民國21 年,呂調元死於天津,葬於太湖石嘴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