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杵臼

齊景公十八年(辛未,(公元前530年),齊景公親自去晉國向剛剛即位的晉昭公祝賀。 齊景公在這次宴會中象徵性的較量上,也不甘心屈於晉國,正是他政治抱負的體現。 這一年,晉國的晉昭公夭折,幼子晉頃公立,晉國六卿的向心力進一步減弱。

基本信息

簡介

呂杵臼,諡號為齊景公。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第二十六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齊國第二十三任王呂無野,他的父親是齊國第二十四任王呂環,他的哥哥是齊國第二十五任王呂光。他的母親是魯國大夫叔孫宣伯的女兒。

生平

幼年登基
齊莊公六年(癸丑,公元前548年)夏,在位6年的齊莊公因與崔杼之妻棠姜有私情。被崔杼設計殺死後,崔杼立齊靈公的小兒子,也就是齊莊公的異母弟弟呂杵臼繼承王位,為齊景公。還在幼年的齊景公雖然幸運的繼承了哥哥的君位,卻沒有能力掌控大局,面對日益做大的各大世卿臣子,他顯得那么的無助。他是齊國姜氏君王中,最後一個實際控制了齊國政權的君王。齊景公是個玩世不恭的人,但他卻不是一個暴君,他不管政事,正好形成了一種無為而治的狀態,使得齊國在連年的變亂中得以喘息。當然還有一點,就是齊景公擁有一名能臣,這就是晏嬰。崔杼弒君後,因為大權在握,與慶封共同執政,景公形同傀儡,戰戰兢兢,唯命是從。
齊亂不迭
齊景公二年(乙卯,公元前546年),崔氏家族發生火併。慶封不是什麼君子,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於是就離間崔杼兩個兒子崔成、崔疆,崔杼對兒子下不了手,誠心誠意的邀請慶封出兵協助。慶封狼子野心,借平叛之名,派親信盧蒲嫳起兵去誅殺他們,把崔杼的妻兒老小以及宗族親屬斬盡殺絕,燒了他的房屋住宅,還回報崔杼說:“我已把他們殺死了”。一瞬間,崔杼無家可歸,心灰意冷,不久便選擇了自殺。慶封得以獨自掌控朝政。但沒過多久,慶封就不願意再處理朝務,於是將國政託付於兒子慶舍。這時,一股呂氏公族勢力卻在悄無聲息的醞釀著反撲。
齊景公三年(丙辰,公元前545年),慶封一次外出,公孫灶與公孫蠆協同陳無宇(媯姓田氏,田齊之祖)攻殺慶舍。慶封聽到訊息後匆匆趕回,但為時已晚,只好流浪吳國,至此,慶氏退出齊國政壇。
齊景公九年(壬戍,公元前539年),公孫灶與公孫蠆相繼死去。公孫灶的兒子欒施與公孫蠆的兒子高強共同執政。田恆子陳無宇窺視自己家族始終不能躋身最高層,便開始對欒施與高強二人挑撥離間。結果讓陳無宇大失所望,人家是世交,不受誘惑。
齊景公十六年(己巳,公元前532年),陳無宇乘欒施、高強醉酒之時,聯合鮑牽發動襲擊,欒施、高強情急之下便想挾持齊景公。陰謀敗露,欒氏、高氏逃亡,田邑被田氏、鮑氏瓜分。這時候,晏嬰規勸陳無宇將獲得的財產、田邑上繳景公。既然是晏大夫的意思,齊景公自然也就笑納了,自此呂氏公族勢力稍有增強,齊景公的親政掌權也有了物質保障。齊國內亂終於也暫時告一段落,此時齊國由世卿國弱執政,而齊景公也基本成熟了,政治經驗日益豐富。在國弱、晏嬰等忠貞之臣的輔佐下,齊景公終於走出了大臣專權的陰霾,親理朝政。
齊晉投壺
齊景公十八年(辛未,(公元前530年),齊景公親自去晉國向剛剛即位的晉昭公祝賀。宴會中,晉、齊兩位國君玩投壺遊戲,景公讓昭公先投,晉國中行吳替昭公祝願說:“我們有酒像淮河水一樣多,我們有肉像水中高地一樣豐富,我們晉君投中了,晉國可以做統帥。”晉昭公一下子投中了,晉國的臣子們一片歡呼。這投壺本來是遊戲,晉國卻用它來作為爭霸的籌碼,想以此來壓齊國,這個太兒戲了。他便拿過投箭,也祝願說:“我有酒像澠水一樣多,我有肉像山嶺一樣豐富,我投中了這支箭,代替晉君而強盛。”說完,一下投去,也投中了。齊景公在這次宴會中象徵性的較量上,也不甘心屈於晉國,正是他政治抱負的體現。俗話說:“弱國無外交。”齊景公之所以敢於這么明目張胆的向晉昭公挑釁,背後便是日益強大的齊國。聰明的晉昭公意識到齊國漸有與晉國爭霸之勢,齊國強大是一方面,但是晉國六卿的內斗才是最關鍵的。
平丘之會
齊景公十九年(壬申,公元前529年),楚靈王被殺,楚平王即位,楚國還在修復靈王時代留下的創傷,無力北顧。晉昭公認為這便是晉國再次樹立霸主權威的最好時機。這一年,晉昭公帶領著六正當中的五卿(韓宣子韓起、趙景子趙成、魏獻子魏舒、范獻子士鞅、智文子荀躒),率各家軍隊共四千乘兵車進駐衛國,並告諸侯,再次會盟。昭公派叔向去見周景王,取天子的支持,以便用天子之命號令諸侯。周王同意後,晉昭公便又派叔向去見齊景公。叔向依禮對齊景公說明這次會盟的規定和意義,明確表示齊國必須參加這次盟會。景公認為,齊國尚不可以直接與晉國對抗,便說:“我不過是想提醒一下貴國,隨便說說罷了。是否需要會盟,還是你們大國說算。現在既已決定了,我齊國怎敢抗命不遵呢?到時候我一定恭敬地去參加。”叔向察覺到問題的嚴重,建議晉昭公與諸侯國君同觀兵車,連續三次檢閱部隊,諸侯震驚。但他從會盟結果中看到已經有一定部分諸侯對晉國已存二心,做表面文章、虛於應付罷了。大家害怕的是團結的晉國。通過這次會盟,齊景公深深的感到晉國還沒有頹廢到脆弱不堪的地步,齊國與晉國至少在軍事上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若在錯誤的時機逼迫晉國人太緊,反而促使六卿團結,一致對外。在平丘之會上,諸侯們受到晉國的諄諄教誨,印象深刻,記憶猶新,齊景公還是暫時低調比較現實。 
攻徐 
齊景公二十二年(乙亥,公元前526年),齊景公經過積極準備,精心謀劃,終於選中了徐國作為進攻目標,藉以炫耀一下自己的力量。這次進攻的結果,使齊景公大喜過望,想牛而得馬。齊國大軍剛至蒲隧(今安徽泗縣),還未進入徐國境內,徐國就遣使求和。距離徐國較近的郜、莒二國深怕徐國已服,齊兵會轉而攻擊自己,趕緊也派使者表示臣服。齊、徐、郯、莒四國首腦在蒲隧結盟。這次蒲隧之盟,晉國方面沒有任何反應。齊景公對形勢估計準確,對時機把握恰當,挑戰晉國的耐力與霸主的權威,表明了齊景公與晉國爭奪霸主的初步勝利。這一年,晉國的晉昭公夭折,幼子晉頃公立,晉國六卿的向心力進一步減弱。事實的發展也確是如此,從此之後,齊景公愈加放心大膽地干預起別國事務,真正行使起盟主才能行使的權力,真正乾起盟主才能幹的事情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