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門畫派山水畫之

吳門畫派山水畫之,是由韓雪岩著、河北教育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的藝術類藝術理論與評論書籍。

圖書信息

作 者:韓雪岩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河北教育出版社ISBN:9787543473454 出版時間:2010-05-01 版 次:1 頁 數:193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藝術 > 藝術理論與評論

作者簡介

韓雪岩,1980年10月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1998年至2002年就讀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油畫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2002年至2005年就讀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美術研究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5年至2008年就讀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美術歷史與理論研究專業,獲藝術學博士學位。
2008年7月進入北京服裝學院擔任教員。目前從事藝術史論研究和油畫創作。在《裝飾》、《美術與設計》、《美苑》、《藝術百家》、《藝術設計研究》、《清華美術》、《中外文化交流》、《中國文化報》、《中華文化畫報》、《美術關注》、《藝術財經》等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和藝術評論多篇出版專著《安格爾》等。油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並為國內外知名藏家、機構收藏。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一、選題的緣起與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二)本文要探討的問題與迴避的問題
二、現有研究成果綜述
三、對本課題的設定和研究方法
(一)對本課題設定的相關說明
(二)本課題採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現象概述與特徵比較
一、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的現象描述
二、明中葉之前圖像與文本中的“仿”與“臨”、“摹”
(一)“臨”、“摹”的意涵及其功用
(二)“仿”的意涵及其功用
(三)“臨”、“摹”與“仿”的意涵衍義與功用轉換
三、“臨”、“摹”與“仿”的關係闡述
四、本章小結:比較視域中“仿”的特徵與意義
第三章 術語意涵與理論淵源
一、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的術語意涵
二、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的畫學理論淵源
(一)與“氣韻非師說”的關聯
(二)與“逸品觀”的關聯
三、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的明代心理學淵源
(一)畫家和心學家之間的交酬互動
(二)術語意涵的心學特徵
四、本章小結:思想史視域中的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
第四章 超越訴求與山水營造
一、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的歷史歷史背景
(一)時代、區域性背景
(二)吳門畫派畫家的際遇與生活選擇
二、吳門畫派畫家的超越訴求與風格選擇
(一)吳門畫派畫家的身份意識與“道統”體認
(二)吳門畫派重構的畫史偶像與風格意涵
(三)筆墨同構與心境同構
三、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的圖像特徵
(一)構圖延宕
(二)筆墨互參
(三)母題借用
四、附載的隱喻——個案分析
(一)“山靜似太古”:沈周《策杖圖》
(二)“松風寄琴心”:文徵明《江南春圖》
五、本章小結:心態史視域中的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
第五章 雅俗之辯與生活泛化
一、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的文化史背景
(一)時代、區域性背景
(二)吳門畫派畫家的身份尷尬與階層歸屬危機
二、吳門畫派的“雅俗”觀念與風格選擇
(一)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的雅俗意識
(二)作為文化階層符號的山水畫之“仿”
三、蘇州文人的日常生活與山水畫之“仿”
(一)書齋清玩
(二)煮泉品茗
四、本章小結:生活史視域中的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
第六章 接受情境與畫史認同
一、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的接受情境
(一)接受者的類型
(二)接受方式與“仿”作功能
(三)接受情境中的視覺性與精神性
二、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的畫史認同
(一)譜系建構
(二)導向本體
三、本章小結:接受史視域中的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
餘論:吳門畫派山水畫之“仿”的變數、衰弊與原因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