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瑩瑩

吳瑩瑩

吳瑩瑩,女,1982年10月12日出生於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的2003級學生,用她二十年的青春生命奏響了一曲動人的鏇律。十五年的發明歷程,她創造了一百項發明和三項國家專利;十二年的競賽道路,她為師大實現了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歷史上獎牌零的突破。

基本資料

姓名: 吳瑩瑩

性別:女

生日:1982年10月12日星座:

籍貫:北京

身高: 165cm

血型:

人物爭議

褒貶不一

網友“海平雲”:才女也好,騙子也罷,吳瑩瑩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總裁是事實,她的綜合素質非同凡響也是無懈可擊。

網友:不管怎樣,她畢竟只是一個女人,而且是一個美女,比一般人優秀。我還是很敬佩她,因為她起碼比我強。

有了炒作 沒了誠信

網友“亂世佳人”:“吳瑩瑩事件”成為了TopCoder公司低成本進入中國市場的一種高超廣告運作方式,但卻愚弄了當事人、北師大、中國傳媒和客群!

網友:有了炒作,沒了誠信;有了關注,沒了品格;有了名氣,壞了風氣。北師大和吳瑩瑩不該如此造假。(記者 羅雨菱)

前後對比

是的,2006年最後一個月里,她無疑是網路里當紅的主角,她被溢美的詞語復蓋,也被辱罵的詞語包圍。開始,她高調出場,接著,質疑的輿論鋪天蓋地,她躲避,鴕鳥一般退守。

這是一個21歲女孩在2006年最後一個月的遭際:從天才少女到“騙子”、“造假高手”,從美女到“小丑”。

這位被捧得高高又被重重摔在地上的,是北京師範大學四年級的女生吳瑩瑩。

經過一陣喧囂,她關掉了手機,關掉了部落格,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絡,好像她在這個星球只是短暫的旅遊,她的假期結束了,離開了。

然而,關於這個女孩的議論並未塵埃落定。在她親近的人眼中,她一直都是個話題。只是,這時候的她,既非天才也非騙子,既非美女也非小丑,而只是一個有點特別的孩子。

吳瑩瑩,手機一直關著,部落格也不再開通,她消隱在北京的某個角落,

悄悄打理著公司的業務。

“她沒有網上傳的那么神,也沒有人們想像的那么慘。"

“出色的不止她一個”

事件經過

近中午12點了,王紹華站在教學樓高高的台階上。他在等待一個遠道而來的人。他實在想不出,來人為何跋涉千里只為他多年前的一個學生,他也難以想像,這個在他眼裡永遠停留在孩子階段的學生,在遙遠的京城掀起了多大的波瀾。

“有一天晚上,她父母給我看了報紙,我才知道這個訊息”,已從成都市石室中學校長位子上退休的王紹華說。他擔任校長期間,執教過的學生和結識的學生家長成百上千,隔了多年保持聯繫的並不是很多,而吳瑩瑩是其中一個。

2006年12月7日下午,北京師範大學為該校心理學院大四女生吳瑩瑩召開了一個新聞發布會。吳瑩瑩給在座的媒體記者發了一個紙袋,裡面有她的個人資料和獲獎證書,還有美國一家軟體公司Topcoder的介紹、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計畫,一份署名該公司公關部的關於任命吳瑩瑩為該公司亞洲副總裁的材料。

吳瑩瑩的父母與王紹華始終保持著聯絡,並迅速把她出任這一職位的訊息,當做一條喜訊告訴了他。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她是從南小街國小畢業,這個學校已經不存在了,她是1997年進入石室中學國中部的。”王紹華對之前那個小丫頭印象比較深的是:“學校每年都要搞小發明,小製作比賽活動”,她每年都要參加。”吳瑩瑩是比賽的常客,獲獎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不過,學校搞小發明的學生很多,出色的也不止她一個。”

石室中學的小發明比賽是出了名的,這引起多方的關注。“我記不清哪一年了,香港的億利達公司劉老闆和楊振寧教授來過我們學校。”億利達杯賽是一項在中國青少年中很有影響力的發明製作比賽,石室中學的學生幾乎每年都有獲獎的,楊振寧和劉老闆的到來正是為一位獲得了一等獎的學生頒獎。

這位學生姓夏。吳瑩瑩在這年的比賽中也得了獎,但沒有獲得一等獎,所以未能親手從楊振寧教授手中接過獎盃。

“初三時,她搞了個open字典,得了億利達一等獎。”王紹華說,他從吳瑩瑩國中一年級時就開始注意她了,他發現這個學生專注於擺弄一些工具,甚至把課堂當成了試驗室,“她好像每天都在動手做著小東西。”

2000年的學期期末,王紹華對學校師生宣布,提前錄取吳瑩瑩為石室中學高中部新生。“不管她在升學考試中成績如何,我們都確定錄取她。”他考慮吳瑩瑩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小發明上了,學習成績肯定會受到影響,對這樣的學生,王校長決定網開一面。

但吳瑩瑩還是參加了那年的中招考試。“她的成績高出了成都市重點高中的錄取線,距石室中學的錄取線還有點差距。”王紹華說,不能讓這樣的學生在他的手上埋沒了。

“你還小,不要自我膨脹”

“11月10幾日吧,她媽媽很著急地給我打來電話說,瑩瑩參加工作了,有一個美國公司聘用她當副總裁。”華西都市報記者曹豐與吳瑩瑩相識多年,可以說是“看著她長大的”。

“她媽媽擔心工作會影響了她的學習,我就給她打了電話,約她面談一次。”出於多年朋友的關心,曹豐想當面聽一下吳瑩瑩對公司和工作的解釋,“過了幾天,她就趕回了成都,在媽媽的陪同下,我們在一個咖啡店見了一面。”吳瑩瑩講了公司的基本情況,“是做編程和軟體開發的,她從小就酷愛計算機,她說對學習沒有影響的。”

就在1999年,吳瑩瑩獲得億利達獎後,曹豐對她做了第一次採訪,在華西都市報上刊發了對吳的報導。“那是對她報導的開始,之後的多年中,我對她的採訪一直都有。”由此結下了友情。

媒體和網路對吳瑩瑩的質疑幾乎是從她出場的那個下午就開始了。公眾對吳的質疑圍繞著她的“100多項發明”、“三項專利”、“史丹福大學碩士”、“ACM亞洲助理主席”展開。“美女副總裁”的稱謂更為網路帶來了高的點擊量,在吳瑩瑩相關的新聞條目下面,評論的帖子罵聲此起彼伏,“造假高手”、“學術騙子”、“集體炒作”等等“罪名”都被羅列了出來。吳瑩瑩的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亂了。

對於吳瑩瑩掀起的波瀾,曹豐仍在關注著。就在網路上嘈雜一片之際,他在天涯社區發表了一篇具名的帖子,對網友攻擊吳瑩瑩的言論做了回應,很快,這個帖子的跟帖迅速連續翻頁,送鮮花和砸磚頭的都有。“沒想到,她還真把事情搞大了。”那個曾報導過的小女孩,如今發生的一切,超乎了曹的預料。

“發生這個事情後,她有些沮喪,我勸她放下包袱,擺平心態”,曹豐勸慰吳瑩瑩“往前看。”

曹豐的印象中,吳瑩瑩第一次面對記者長槍短炮的採訪是在15歲那年。“她個子很高,清瘦,她那次介紹了發明的經過,我是第一個採訪她的記者”,那是一次局限在四川省內媒體的轟炸,面對高頻率的曝光,曹豐善意地提醒了小姑娘:“你還小,才15歲,千萬不要自我膨脹。”

那是一個在川內影響很大的發明,吳瑩瑩在川內中學生中有了名聲。

得了獎的這年夏天,吳瑩瑩找到曹豐說,她想到華西都市報做記者。“我們有一個版面是學生自采自編的,她想嘗試一下,我就讓她做了,連續做了幾期,還不錯。”曹豐在她結束短暫的“記者”工作後,付給了她100元的報酬。

2002年冬天,吳瑩瑩參加了一個冬令營,這時,她學會了舞蹈,她在這個冬令營的舞蹈比賽上得了一等獎。“好像是由北京師範大學、復旦等學校組織的,在這個冬令營後,北師大跟她簽了錄取協定,只要她聯考成績過了重點線,就錄取她。”簽完協定,吳瑩瑩告訴了曹豐,“她說自己的夢想是清華大學,她為此還哭了幾場。”

吳瑩瑩哭過之後,試著聯繫了清華大學,希望能給她一個提前錄取的協定,但清華大學的回信拒絕了她的請求。

“因為總是搞小發明,她的成績受到了影響,她父母也擔心聯考是不是有把握。”最終,吳瑩瑩以514分的聯考成績被錄取為北師大新生。

事不關己

王紹華曾經在四川省教育廳機關報《教育導報》上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吳瑩瑩發明成功原因的探究”。“她在學生中是突出的,是特別的,我的文章對她的成長背景、家庭環境以及大的背景做了分析。”王紹華認為,學校對吳瑩瑩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幫助,“我也多次擔心應試教育把她扼殺了。”王紹華就給吳瑩瑩的年級長做了交待,要對她特別關照。

吳瑩瑩也在一次遇到挫折後困惑過,她寫了一篇周記,講了所遇到的困難和自己的困惑,老師閱後給了她一個批語:“做最好的自己。”

王紹華是被這個小女孩敢於實踐的性格打動的,作為學校的校長,他認為學生應該有個性,對問題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吳瑩瑩恰好符合了他的要求。“她敢作敢為,有一次,她嘗一草本植物,把嘴都搞腫了”,可是,這個小女孩的性格是堅韌的,“她學跳舞,腳都磨出了血,可還是堅持到跳好,她什麼都要去嘗試,並且做得很好。”

特立獨行的性格讓這個小女孩在中學時代與周圍的同學就已經顯得格格不入。“同學和老師對她的爭議很大,比如,為了一道數學題,她可以講出三種解法。她不怕說錯了,只管在課堂上講,下邊同學起鬨,她不管,一定要講完。”曹豐曾聽過她的班主任老師的介紹,她從來不管別的同學怎么看她,當她把第三種解法講完後,可能第四種解法又在她的大腦中形成了,那么,她會要求老師和同學允許她把第四種解法講出來。

沒有一位同學願意聽這個固執的小女孩喋喋不休,因為她的解法是錯誤的,可是,這個小女孩好像不明事理,她全然不顧別人的想法,自顧自地,一次次在課堂上重現著這樣的場景。

老師們給了吳瑩瑩最大的寬容,化學老師給她拿來了藥品,讓她回家做試驗用;數學老師允許她把對習題的多種解答寫下來,哪怕是錯的。

王紹華在寫那篇文章時,拜訪了吳的家庭。“她的父母對她的管理很寬鬆,她屋子裡亂七八糟的,都是她搞小發明時弄的,父母鼓勵她做什麼事一定要堅持做到底。”

對於這樣一個學生,王紹華採取了對其他學生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法,他想放手,再放手,讓她自由地去想、去做,因為王認為,這個學生將來“肯定會有一番成就”。

吳瑩瑩的家庭很普通,父親是一個監獄的獄警,母親在一家消防器材公司。“不像網路上傳說的那樣,父親並不是副省長,但也算知識分子家庭吧,父母對她沒有過多干預,她想做的就讓她做。她的爺爺奶奶都是學校老師,對瑩瑩的教育方法採取得還是很得當的。”曹豐多年採訪吳瑩瑩,對她的家庭接觸頗多,了解很深。

在接受川內媒體採訪時,吳瑩瑩的媽媽王義蓉曾感慨地說:“在石室中學的6年是吳瑩瑩發展最關鍵的6年,感謝學校給了瑩瑩創新的空間和支持。”

TopCoder Launches Operations in China with New Beijing Appointment

TopCoder Announces Ms. Yingying Wu to Lead TopCoder Operations in Asia

Glastonbury,Conn.,October 25,2006--TopCoder Inc.,the leader in online programming competition,skills assessment and competi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today announced it has hired Yingying Wu as Vice President of Operations for TopCoder in Asia. Wu will oversee and manage TopCoder business relationships and will build TopCoder’s market presence and member enrollment throughout the greater China and Asia region.

Wu has earned……

(中文對照:Topcoder今天宣布聘任吳瑩瑩為亞洲運營副總裁。吳將掌管Topcoder公司在大中華和亞洲地區的商業業務,並協助公司拓展在這些地區的市場份額和會員數量。吳曾經獲得……)

Topcoder在2006年10月25日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聘任吳瑩瑩為亞洲副總裁的訊息。

同學和老師對她爭議很大。

她不怕說錯話,總是喋喋不休,下邊同學起鬨,她不管,一定要講完。

她好像不明事理,全然不顧別人的想法,自顧自地。

“如果不是遇到王校長,換了別的學校,可能,吳瑩瑩早就輟學了。”曹豐說,按照她的個性,很少有老師和學校能容忍這樣的學生的。

從何而來

面對應接不暇的流言,吳瑩瑩的解釋似乎都顯得牽強、蒼白。她曾表示,事態的發展是她未料到的,她“嚇了一跳”,“感到很痛苦,覺得自己人格遭到懷疑”。此時,她更多的是選擇了沉默,而把她隆重推出的學校僅簡單地說了一句“有些誇大”之後,也同樣沉默起來。

“她應該是在2006年8月在史丹福大學時,在紐約參加了Topcoder公司的面試,9月,就獲得了這個職位”,深圳的朱女士表示,她必須出面澄清一下,因為她的兒子和吳瑩瑩的關係很密切,網路上的一些傳聞涉及到了她的兒子,“她這個副總裁,是貨真價實的。”

朱女士因為兒子的關係,對吳瑩瑩的一舉一動都格外關注。“她在9月回國,但沒有馬上宣布這個訊息。”

在與曹豐的那次會面時,吳瑩瑩的媽媽王義蓉還是很反對女兒的選擇的,她也曾經在女兒公開訊息後,接受川內一家報紙的採訪時說:“我們就是想讓她繼續留學讀博士,不想那么早參加工作,可她不這么認為。”王義蓉說,2006年6月,吳瑩瑩贏得了到史丹福大學訪問學習的機會。在4分滿分的學分中,她獲得了3.957的高分。

在斯坦福的優異表現引來了主營線上編程競賽、技能評估和競爭性軟體開發的美國TopCoder公司高層的注意。Topcoder公司通過對吳瑩瑩的考察和交流,再加上此前她在國際大賽上的突出成績和出色的組織能力,很快,這家公司向吳瑩瑩發出邀請,希望她能擔任該公司亞洲區副總裁。

當吳瑩瑩把這個訊息告訴父母時,並沒有得到支持。10月,她的父親專門去了一趟北京,花了半個月時間,試圖說服女兒打消工作的念頭,而應努力去攻讀博士。但是,這一次,他們最終還是依了女兒。

“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到斯坦福讀碩士、讀博士,可如果為了這個職位,那就要有所捨棄。”當吳的媽媽帶著女兒找曹豐徵求意見時,曹最後也被吳瑩瑩說服了。

父母支持女兒的想法,她想工作後再去讀博士,而且,工作可以為她提供不菲的薪水。“據我所知,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但我不能對外界透露。”曹豐答應過吳,不能將收入的情況講出去,她的父母也堅守了這個秘密,所以,關於吳的收入,外界都是霧裡看花。“她周一要在學校上完所有的課,周二到周六在公司全職上班。”

“我兒子也參加過這個公司的比賽,世界上一流的編程高手都參加過”,朱女士有時從兒子口裡,有時從吳瑩瑩處,了解到這家美國公司的情況,“他們招了很多大學生工作,她這個總裁不是吹出來的,她比較全面,所以,是這家公司在全球僱傭的大學生中,職位最高的,薪水也是最高的。”

“倒吳派”

“2006年12月7日,她媽媽又給我打電話,說北師大要搞什麼新聞發布會,我還以為又得了什麼獎,第二天,一看媒體的報導,把我嚇了一跳。”曹豐對上月初發生的“吳瑩瑩事件”也頗感詫異。

曹豐更像是吳瑩瑩的新聞發言人,當然,正像他自己說的那樣,這正是建立在他與吳多年的朋友交往的基礎上。就在吳瑩瑩關掉了自己的部落格,面對所有的質疑而默不作聲之後,曹卻在他的部落格上為吳做了解釋。“其實,是一群所謂的IT精英在圍攻吳瑩瑩。”他認為,看似來勢兇猛的網上對吳的聲討,只不過來自寥寥無幾的一些所謂的IT精英們。

“網上真正的‘倒吳派’是少數。拿點擊率最高的20多萬的文章來說,發帖者不過區區1000,1000中又有無數重複的帖子,清除下來,僅二三百人而已。看熱鬧的不少,真正的理性思考者不會跟風。”曹在他的部落格中寫道。

他還從吳瑩瑩的父母那裡,得到了一些發明的專利檔案和獲獎的證書、吳得到的聘任書等,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公開。

早在“吳瑩瑩事件”爭論剛開始的幾日,吳瑩瑩的父親就透過曹豐的轉述,回應了網路上的質疑:“媒體報導中說瑩瑩的三項專利的準確涵義是瑩瑩有三項專利,有兩個已經證書到手,還有一個因為時間關係,只是證書未下。這三個專利是:速查字典、裝幀技術、計數印章(該專利通過查新,已申報,在辦理過程中,且在某領域已有實際套用)。”

而對於更多人懷疑的100多項發明,這位父親表示:“我們可以列出清單。”他同時說,“就是這些小兒科的發明鑄就了瑩瑩今天的創新能力。100項發明,數字多少並不重要,我們需要考究的是瑩瑩是否具有創新能力。”

父親站在了女兒一邊,他一一回應了質疑。“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的一個研究課題組,把我請到北師大進行測試,得出了一個結論。意思是說,我們的腦電圖比別的人不容易疲倦,我只知道這僅是一項科研成果的測試結果。但它絕對與外界傳的‘天才’一說毫無關係。”吳先生認為,自己的女兒不是“天才”,但獲得的榮譽是真實可查的,“個別情況在報導過程中產生的差異,並不影響瑩瑩的基本形象。”

“她可能是在斯坦福學習了一些研究生的模擬課程,可以寫到簡歷中去,但並不是斯坦福研究生。”深圳的朱女士說,“在她的宣傳上,可能有一些誇大,但只是細節上有些問題。”

“存在的瑕疵絕非她個人故意,這是傳播過程中出現的偏差。”曹豐對吳瑩瑩的評價是,“一個具有全才特質的大學生,天才的說法是錯誤的,社會各界對她應給予一個更大的更寬鬆的環境。”

消隱京城

2006年12月25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教育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21歲學生副總”事件中,北師大反饋的吳瑩瑩同學的基本情況是屬實的。對於一所高校樹立的典型進行回應,在教育部是不多見的。這位發言人表示,當時推出來這個同學,主要是從培養創新人才的角度去介紹的,而不是單獨說她有多么神奇,可能有些媒體對該事件有誇大的成分。

教育部的表態,似乎對“吳瑩瑩事件”是一個定論。

吳瑩瑩,她消失在北京的某個角落,悄悄地打理著公司的業務。“她目前很忙啊,學校和公司安排她不能再接受媒體採訪,要求採訪的記者也不少,但她必須靜心處理工作。”朱女士的兒子小王,在北京陪著吳瑩瑩。他說,他很早就聽說過吳瑩瑩,通過ACM的比賽結識,又在斯坦福短暫地做過“校友”,是很親密的朋友關係。“她目前掛名是副總裁,可要負責公司在中國的全面業務。”

她的業務是組織比賽,搞宣傳,招收會員。

數天前,曹豐前往北京開會,於一個晚上參觀了吳瑩瑩公司的辦公室。“在一個很氣派的寫字樓上,沒有想像中的大,但創業初期,已經不錯了。”

“她沒有網上傳的那么神,也沒有那么慘”,作為多年的朋友,曹豐對吳瑩瑩的未來“充滿信心”。

吳瑩瑩的父母在事件擴大後,也趕往北京幫助女兒料理事務,她的媽媽仍然在北京,幫她整理資料和過去的發明清單等。截至上月30日,吳媽媽王義蓉的成都號碼的手機依然在停機狀態。

中醫師吳瑩瑩

吳瑩瑩吳瑩瑩

吳瑩瑩 1947年3月生,浙江上虞人,中共黨員。副主任中醫師。畢業於浙江中醫學院,曾在浙江省中醫師資、經典著作進修班學習1年。歷任上虞市中醫院院長助理、門診部主任、婦科主任、紹興市中醫學會婦科學組副主委等職。1985年、1986年被評為市先進工作者,1994年被評為紹興市衛生系統"十優"先進工作者。曾在省級以上雜誌發表多篇文章,多次獲紹興市優秀論文獎。其業績已入編《中國當代學者大辭典》〈世界優秀醫學專家人才名典》、腫國當代醫藥界名人錄》、《中外名人辭典》等近10部典籍。主要著述有"轉胞淺說"、"朱承漢論開胃五法"、"放環後月經異常征治心法"(《浙江中醫雜誌》)、"景岳新方臨證治驗舉隅"(《四川中醫》)、"舉元煎在婦科套用一得"(《中級醫刊》)、"中西醫分治肝膿腫36例療效分析"(《中國中醫急症》)、"論肝病徵治"(《中國臨床醫學研究》)、"妊娠期急性感染性疾病證治一得"、"婦科急症醫案4則"(《中醫雜誌》、"已故名老中醫經方驗案四則"(《亞洲醫藥》)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