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趙夫人

吳王趙夫人,女,三國時期人物,吳丞相趙達之妹,善於書法繪畫,成就頗高。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吳王趙夫人,三國時期丞相趙達之妹,善於書法繪畫,成就頗高。相傳,孫權曾經哀嘆魏蜀未平,很想使人畫出各國山川地形圖,趙夫人便將自己所畫的江湖九州山嶽地形圖交給了孫權,而且還在方帛上繡上五嶽列國地形圖。趙夫人的繪畫實開後世山水畫之首,在當時影響也很大,被人們譽為“針絕”。

軼事典故

趙夫人“三絕”
相傳三國時期的吳王趙夫人有“三絕”——機絕、針絕、絲絕。即織錦、刺繡和膠絲作輕幔。她能用針線在方帛之上繡出“五嶽列國”的地圖。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三說:吳王趙夫人,丞相趙達之妹。善書畫, 巧妙無雙,能於指間以彩絲織為龍鳳之錦,宮中號為“機絕”。孫權嘗嘆,蜀魏未平,思得善畫者圖山川地形,夫人乃進所寫江湖九州山嶽之勢。夫人又於方帛之上,繡作五嶽列國地形,時人號為“針絕”。又以膠續絲髮作輕幔,號為“絲絕”。

歷史上第一位女畫家

從傳說中的畫螺之後,經歷了先秦、秦漢,女畫家的歷史一片空白。最早的畫史著作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記畫史上有藝術活動的第一位女畫家是三國時期的吳王趙夫人,女性畫家遲遲出現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從社會文化發展來看,女性已失去獨立的人格,成為男權社會的第二性;其二,從繪畫史本身來看,繪畫的自覺時期還沒有到來。
從社會文化方面看,母系社會讓位給父系社會後所形成的並不是男女平等的社會,而是一個父權制的社會,在該社會制度下,女性的社會地位只是一種從屬於男權的社會地位。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建立的夏朝是我國歷史第一個王朝國家,伴隨著這個國家的產生,女性也開始淪為男子的淫慾奴隸,毫無人格、社會地位言。此後的商朝,婦女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有的王族女子還可以參與國家的政治、軍事活動,甚至還參加祭禮、占卜等巫術活動。但這並不能掩蓋大量女奴存在的事實。而到了周朝,其統治者提倡男尊女卑的宗法觀念,認為“牝雞無晨”,用禮教進一步束縛女子的言行。春秋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官妓。當時,齊桓公在宮中設市,使女子(大部分是俘虜的異國女子)居之,白天行商,夜間接客賣身。國家從這些妓女戶中徵收資稅以佐軍需。在社會倫理方面,為了進一步鞏固男權制,這一時期全面制定出了對中國女性的種種教規,如儒家早在孔子時代就通過文化傳播,強化並擴大了男尊女卑、女不干政、婦女家庭人倫價值、婦柔等觀念。孟子時代加強了婦女柔順、孝親和生子繼嗣的絕對義務與責任,並強化了男女禮教大防。不過在實際生活中這些教規在當時還未形成強有力的枷鎖而束縛到每一女性的身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秦朝在婦女問題方面,關注的是女性的貞操。秦始皇在秦山刻石中云:“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外,禁止淫佚。”巴清寡婦,以財自衛,秦始皇為其築“懷清台”,以作表彰。西漢進一步宣傳婦女的貞節觀,及規整婦女的行為規範。中國繪畫自先秦始,便以寓有興衰鑑戒,褒功撻過之意的人物肖像畫為主,據《初學記》卷二十五引《七略別錄》的記載,成帝時的劉向便是以人物畫為維護、宣傳禮教服務者。他既參與輯校《列女傳》,還繪製列女傳屏風,顯然其宗旨便是要用形象生動的人物畫來說明母儀、賢明、仁智等婦女的言行準則。以多樣化方式加強了對女性束縛的力度。東漢是以豪強地主為基幹建立的政權,它進一步提倡禮法,“三綱”、“五常”得以完善,“三從四德”作為封建統治者愚弄和奴役婦女的思想工具得以深入地宣揚。但東漢政府並不扼制女性才智的施展。典型事例是漢和帝召博古通今的才女班昭入宮,給她優厚的待遇,讓她閱皇家藏書處“東觀藏書閣”的圖書等,以使她充分地施展其才智,繼續完成其父班彪遺留下的《漢書》的編輯工作。漢和帝的這一舉措也表明東漢政府對知識女性的尊重、信任與讚賞。使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巨著,包含著女性智慧與心血。值得一提的是,這位令眾人仰目的才女班昭,同時也是位受封建禮教毒害最深的女性,她自覺自愿地著書《女誡》七篇,陳述諸如“卑弱”、“敬順”、“專心”、“曲從”之類規範女子行為的封建道德教條。不僅如此,她還多次應漢和帝之召,進宮向皇后、妃嬪們傳授儒家思想,宣傳男尊女卑的觀念、夫為妻綱的道理、三從四德的古訓 。班昭可以被視為漢代知識女性的代表,她的言行已經表露出,這一時代的女性在封建倫理的毒害下,造成了婦女卑怯的思想意識,她們己心甘情願地接受“第二性”的社會地位,視男尊女卑為天經地義之事了。
從繪畫史本身看,在彩陶以後,這種用筆之類的東西繪在陶器表面或壁面上(如原始岩畫)的接近於繪畫的形式並沒有得以繼續發展,代替它的則是夏、商、周三代的青銅藝術。後者更接近於雕刻。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出現了帛畫,但它並沒有作者的題名,因此,就是男畫家的名字在這段時期里也並未見到。這只能說明,繪畫的自覺時期還沒有來到,女畫家和男畫家一樣都面臨著歷史的空白。用繪畫史自身的發展來做這樣的解釋,這似乎可以為女性繪畫的這么長的歷史空白帶來一點自慰。但,如果從社會文化史的觀點看,很顯然就存在一個歷史的假設(儘管歷史是不允許假設的):如果在上述的歷史時期中,女性並沒有成為社會的附屬者,如果在彩陶之後,那種出自女子之手的繪畫形式得以繼續發展,那么,女性繪畫史乃至包括男性繪畫在內的整個繪畫史還會有那么長的空白嗎?
對這段空白的填寫已是三國以後的事了。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女性的社會角色與先前的社會相比,有變化,也有繼承。變的是人們的注意力由對女性的貞操觀,轉向了門第觀,以至婦女改嫁成為很正常的事。蔡邕之女蔡文姬先嫁衛仲道,後嫁左賢王,再嫁董祀。貞操觀不受重視,自然娼妓業便不為人所恥。西漢時創設的“營妓”制度,到魏晉南北朝時仍沿襲,並得以發展,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家妓”與“娼妓”並盛的景象。而這一時期對知識女性的尊重則仍襲前代。曹操聞蔡文姬博學多才,便遣使持金璧將遠在南匈奴的蔡氏贖回,讓她將其父散失的藏書及著述追憶成文。當曹操委派十名官吏作蔡氏著書的助手時,蔡氏嚴辭,言:男女之別,禮不親授。可見封建倫理觀在這一時期更深入人心,甚至女性比男性受影響更深。而男性通過文學藝術諸宣傳手段,更是多方地傳播束縛女性的封建理念。西晉的張華創作了旨在借歌頌古代賢德的婦女,來諷諫性妒多詐而濫權的晉惠帝皇后賈南風的文學作品《女史箴》;為了擴大這部教育婦女如何為人的《女史箴》的影響,東晉名畫家顧愷之創作了《女史箴圖》,以繪畫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對這部文學作品作了詮釋。顧愷之對漢以來的傳統題材《列女傳》同樣以繪畫語言作了精彩的圖解。由於整個社會對知識女性持一種認同的態度,因而,在這時期除蔡文姬之外,還湧現出諸多的女文學家、書法家,著名的有:以工於文詞擅長的左思妹左芬;以巧作《回文璇璣圖詩》聞名的蘇蕙;以工隸書、正書而馳名的衛鑠,她同時也是“書聖”王羲之的老師;具“詠絮才”的詩人謝道韞;因獻《中興賦》被南朝宋孝武帝選入宮,後被齊武帝任命為博士,教六宮書學,而以博才被尊稱為“韓公”的韓蘭英等。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女畫家的出現也是必然的,她就是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三國時的吳王趙夫人。三國南北朝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階段,是繪畫本體開始自覺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專業畫家,形成了人材輩出的創作隊伍;同時,由於有曹不興、衛協、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等藝術造詣極高的士大夫積極參與繪畫活動,使這時期的繪畫在繼承和發揚漢以來繪畫的基礎上,顯現出異彩紛呈的面貌,山水畫萌芽初展,人物畫漸成體格。他們還開創了中國古代藝術理論研究的先河,以顧愷之的《論畫》和謝赫的《畫品》為代表的著述是繪畫史上最早出現的理論專著,它們對繪畫本體的許多範疇進行了深刻的論述。在繪畫理論與實踐的交相輝映中,中國古典繪畫史迎來了它第一個燦爛時期。在這樣一個時期中,出現像顧愷之、張僧繇這樣名鑠千古的男性畫家,而女畫家則有如燦爛星空中幾顆很不顯眼的無名星。吳王趙夫人之所以能夠進入人們的視野,除了她自身具有卓越的各方才華,更主要的原因是,她是丞相趙達之妹,吳王孫權之妻,她身後卓越的男性使她更帶有引人注目的光彩。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趙夫人,丞相達之妹。善書畫,巧妙無雙,能於指間以采絲織為龍鳳之錦,宮中號為‘機絕’。孫權嘗嘆魏蜀未平,思得善畫者圖山川地形,夫人乃進所寫江湖九州山嶽之勢。夫人又於方帛之上,繡作五嶽列國地形,時人號為‘針絕’。又以膠續絲髮作輕幔,號為‘絲絕’。”吳王趙夫人巧於機、針、絲,以三絕著稱於世。最難能可貴的是她能關心時政,積極參與國事。地形圖當屬山水畫的一種,其實用性要求作者具有較強的寫實性及表現力。我們知道,活動於公元346—407年間的有“ 才絕”、“畫絕”、“痴絕”的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畫中山石樹木的畫法呈不成熟狀,生澀古樸,山石無勾染皴擦,樹木多如伸手布指。而早在他一百年前的吳王趙夫人,不僅能“寫江湖九州山嶽之勢”,還能“繡作五嶽列國地形”,由此可見,她已頗具一定的山水畫功底,只是今天已無法看到她的真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