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歌西曲

吳歌西曲

吳歌:指《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中所收錄的,主要產生於長江中下游、以建業為中心和周邊地區的南朝民歌。西曲:指《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中所收錄的,主要產生於長江中游和漢水兩岸,以江陵為中心和周圍一些地區的南朝民歌,多寫婦人的相思離別和勞動者的愛情生活,題材較吳歌寬,風格更明快。

基本信息

概述

現存吳歌多為女子的吟唱,生動而集中的表達了主人公對愛情的渴望和堅貞以及婚姻不自由的苦悶、對男子負心的怨恨等,是一定歷史條件下複雜情感的體現。

西曲主要產生於長江中游和漢水兩岸,以江陵(武漢)為中心和周圍一些地區的南朝民歌,多寫婦人的相思離別和勞動者的愛情生活,題材較吳歌寬,風格更明快。

表現形式

吳歌西曲吳歌西曲
吳歌和歷代文人編著的詩、詞、歌、賦不同,是下層人民創造的俗文化,是漢族民間的口頭文學創作,主要依靠在漢族民間口口相傳,代代承襲,是帶有濃厚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漢族民間韻文形式。

吳歌,包括"歌"和"謠"兩部分。"歌"一般說就是"唱山歌",也包括一些俗曲之類;"謠"就是通常說的"順口溜"。

吳歌和歷代文人編著的詩、詞、歌、賦不同,是下層人民創造的口頭文學,是具有濃厚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漢族民間文學韻文。

吳歌生動地記錄了江南農民和下層人民的生活史,從內容來看,吳歌既包括情歌,又包括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兒歌等。

文化遺產

2012年12月27日,口耳相傳的古老吳歌開始走進數位化保護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數位化保護工程吳歌項目完成採錄階段工作。中國“非遺”數位化保護工程是文化部“十二五”時期規劃項目,吳歌作為民間文學類試點成為該工程的一期項目。吳歌項目的數位化保護工作由江蘇省文化廳、蘇州市文廣新局協調蘇州市的國家級、省級、市級8個吳歌項目保護單位配合完成。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位化保護中心對吳歌項目數位化保護工作的進展給予“思路清晰、特點突出、效率極高”的高度評價。

代表作品

子夜吳歌·秋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