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修

吳奇修

吳奇修,男,1966年6月出生。湖南婁底人。1987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管理學博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套用經濟學專業博士後,高級經濟師。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01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深受農民歡迎的青年知識分子黨員幹部重大典型(1999年)。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主席團成員(2002年)。 北大畢業後,先後在湖南省擔任村、鎮、縣(縣級市)、市黨委政府和省直機關主要領導。2010年根據中央關於中央國家機關與地方黨委政府司局級中青年幹部雙向交流任職的精神,中央組織部、財政部黨組、中共湖南省委決定,吳奇修由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政府市長調任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局長。現任財政部農業司司長、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主任。擔任過地方黨委、政府和中央國家機關6個正廳(市)級單位(地區)正職15年。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主要履歷

1983.09——1987.07,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學習;
1987.07——1999.10,湖南省漣源市計委駐貧困村扶貧工作組組長,漣源市重點建設辦副主任,漣源市計委副主任、黨組成員,漣源市茅塘鎮黨委副書記,茅塘鎮石門村黨支部(黨總支)書記,漣源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市長助理;

1999.10——2000.06,湖南省漣源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市長助理,漣源市石門工業區黨總支書記,茅塘鎮石門村黨總支書記,第一屆婁底市委委員;
2000.06——2001.02,湖南省漣源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市長助理,漣源市石門農村改革試驗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2001.02——2002.12,湖南省婁底市發展計畫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婁底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黨委委員(2001.11當選第八屆省委候補委員);
2002.12——2004.04,第二屆婁底市委委員,共青團湖南省婁底市委書記、黨組書記,第一屆婁底市青聯主席;
2004.04——2004.11,第八屆湖南省委委員,湖南省冷水江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代市長、市人民政府黨組書記;
2004.11——2006.12,第八屆湖南省委委員,共青團十五屆中央委員,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黨組書記(2006.03—2006.07在中央黨校地廳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2006.12——2010.01,第九屆湖南省委委員,湖南省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2007.11—2007.12在中央組織部於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國立大學舉辦的“第2期中國小康社會領導者培訓班”學習)。
2010.01——2010.12,第九屆湖南省委委員,中共湘潭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市人民政府黨組書記(2010.06在中央組織部主辦的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市委書記、市長城市化與城市現代化培訓班”學習);
2010.12——2011.01,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政府市長,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局長;

2011.01——2016.04,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局長(2010·12至2012.02兼任中央治理“小金庫”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2014·10起兼任財政部第一任內控辦主任);

2016.04——財政部農業司司長、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主任(兼財政部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2016年6月至9月抽調擔任中央第十二巡視組副組長);

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主席團成員;
中共第八屆、第九屆湖南省委委員,中共湖南省第八次、九次黨代會代表、主席團成員;
共青團十五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屆全國青聯委員。

人物成就

吳奇修是1977年恢復高考後第一位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北京大學畢業生。1987年7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畢業前夕,放棄在中央國家機關工作的機會,主動申請到貧困地區的基層去工作。擔任駐貧困村扶貧工作隊隊長1年多後,又擔任湖南中部山區石門村黨支部(總支)書記6年多,把後進黨支部建設成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把偏僻閉塞、社情複雜的小山村建設成為“全國文明村”和全省富裕村、全省小康示範村、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改革試驗區。中央和省委主要領導稱讚他帶領山區農民走出了一條中西部農村獨特的脫貧致富的希望之路、發展之路;走出了一條當代青年知識分子黨員幹部獨特的創業之路、成才之路。作為新時期青年知識分子黨員幹部的重大典型,他對黨忠誠,長期奮戰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線和經濟建沒主戰場,在農村基層和艱苦複雜環境摸爬滾打10多年,對人民民眾有發自肺腑的深厚感情,懂“三農”工作、會抓“三農”工作, 情系三農, 在幹部民眾中威信高、口碑好,被譽為“民眾貼心人”。他的成長曆程和事跡被編入了教材,多年來在當代青年幹部、青年學生中尤其是大學生中有著積極廣泛的影響。

北大畢業31年多,吳奇修在多層級、多崗位、多行業的工作中經受考驗和磨練。既有在農村基層、貧困地區、艱苦複雜環境工作經歷,又有在中央國家機關和省、市、縣機關工作經歷;既有在發改委(計委)、財政等多個經濟綜合部門工作的經歷,又有在多個層級黨委、政府領導工作的經歷,熟悉黨務工作、政府工作、經濟工作、財政工作、農業農村工作監督工作和民眾工作。

擔任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局長五年多,為國理財、為民監督,依法行政、忠誠履職,在保障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重大財稅政策有效落實、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整頓規範財經秩序和市場經濟秩序、維護民眾切身利益和社會公平正義、促進財政改革、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防範與遏制腐敗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連續三年被部黨組確定為優秀並記功。2015年7月和11月,監督檢查局黨支部先後被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確定為“嚴格支部組織生活試點單位”, 被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紀工委確定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示範單位”。

擔任財政部農業司司長兼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主任以來,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重要指示,改革創新完善支農體制機制,著力構建更加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的財政支農政策體系。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脫貧攻堅、農業農村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農業農村改革等任務,紮實做好財政支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工作。牽頭擬定“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方案” 和“探索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 改革方案, 2016年11月、2017年8月分別經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並由國務院印發實施。凝心聚力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制訂和完善各項政策,最佳化結構千方百計確保中央財政專項扶貧投入大幅增加,啟動832個貧困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試點, 加強扶貧資金監管,脫貧攻堅各項重點工作紮實有序開展。銳意改革, 農村綜合改革向縱深推進。進一步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確保村級組織有人辦事、有錢辦事, 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全面進步。深入調研提交的報告和政策建議多次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重視與肯定, 並被體現到多份重要檔案和重大政策中。8年間100多次深入基層調研,共有10多篇論文和調研報告獲財政部優秀調研報告、優秀論文一等獎。多次在《人民日報》理論版發表長篇署名文章,如,《用新發展理念引領財政支農事業》《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新旗幟》《把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等。認真做好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籌備和中央1號檔案、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等中央重要檔案起草研討工作。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態度堅決,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毫不動搖地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權威與集中統一領導,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2018年9月,農業司被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評為20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之一。農業司2016年、2017年連續被財政部黨組考核為優秀。2016年6月,吳奇修被授予“財政部優秀共產黨員”。

組織肯定

中央領導多次親切接見吳奇修;中組部、中宣部等中央部委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多次組織“吳奇修先進事跡報告會”,並作出向吳奇修學習決定。200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授予吳奇修“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中央主要領導在人民大會堂為吳奇修頒發“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獎章和獎勵證書;2001年7月2日,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黨建領導小組成員在中南海懷仁堂勤政殿聽取了吳奇修《在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中鍛鍊成長》的匯報,給予了充分肯定。2001年7月6日,中組部、中宣部等八部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6000多人參加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事跡報告會”,吳奇修作了先進事跡報告。2002年11月當選黨的十六大主席團成員、被提名為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候選人

中組部、中宣部、人事部、教育部、團中央等中央六部委從1996年至2009年6次集中組織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十多家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和湖南省級新聞單位共同對吳奇修的事跡進行了全面的報導。

人物榮譽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深受農民歡迎的青年知識分子黨員幹部重大典型,北京大學傑出校友;

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南省先進工作者,湖南省首屆青年五·四獎章,湖南省勤政廉政幹部典型,湖南省十大新聞人物,湖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個人, 財政部優秀共產黨員,等等。連續多年在公務員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獲立功和嘉獎。

歷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活動是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創意策劃,並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等首都十家主要新聞單位共同主辦的,每年開展1次。活動自1990年推出,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廣大青年的積極參與,現已成為社會認同度較高的一項授予傑出青年人才的崇高榮譽。
第一屆1990年聶衛平 魏書生 王振國 勾艷玲 楊吉奎 黃志紅 李登海 李潤虎 蔡偉素 張思榮
第二屆1991年烏力吉 朱重慶 李志軍 楊露 楊建秋 張奇 張喜武 林莉 周林 賀學禹
第三屆1992年葉喬波(女) 陳章良 潘小揚 台震林 王遂舟 楊志貴 白春禮 辜勝阻 郝進然
第四屆1993年何玉銘 張山 鄭天一 姜戰林 郭雷 庹震 梁衛 董明玉
第五屆1994年王永良 王富龍 張少鴻 李玉虎 姜偉 郭寶印 徐洪剛 謝世梅(女) 謝軍(女) 崔桂亮
第六屆1995年呂有珍(女) 呂樹文 許永楠 孫廣信 孫玉勝 張思民 陳肇雄 秋雲(女) 曹建明 葛健
第七屆1996年王成強 呂永傑 孫俊福 吳一堅 宋芳蓉(女、土家族) 陳新民 周鑫全 哈木拉提·吾甫爾 龔允沖 假拉(藏族)
第八屆1997年烏蘭(女、蒙古族) 葉龍 馮鞏 李永波 李建保 吳國迪 沈方泉 趙滿堂 戰連傳 簡純林
第九屆1998年小香玉(女) 劉金虎 呂植(女) 李小松 孟富強 昝聖達 柏耀平 袁亞湘 譚和平
第十屆1999年丁榕(女) 鄧偉 劉誼 呂岩松 孫雯(女) 吳奇修 張榮(女) 張慶偉 李洪濤 侯新民
第十一屆2000年於果 烏日更達賴 白岩松 龍新平 伏明霞 許京軍 李大有 南存輝 袁家軍 曹雪濤
第十二屆2001年于魁智 尹祥美 王辰 母連雲 伊力汗·奧斯曼 劉小寧 張偉平 楊桂生 周繼紅 黃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