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德

吳俊德是一名書法家,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品被多家博物館收藏。

基本信息

1.山西省書法家

吳俊德,山西人。山西西山煤電文聯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書畫攝影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先生的隸書,行筆流暢,提按分明,筆畫粗細輕重有變化,波畫、平畫、捺畫寫得皆有可觀之處,用筆已初具隸意。字勢外展,富有動感。正文排列充實茂密,整體和洽。書法作品入選“鄧石如獎”全國書法作品展覽、全國第四屆煤礦書法家精品展、山西焦煤“霍州煤電杯”全國煤礦第四屆書法家精品展覽、山西省煤炭系統第三屆職工書法美術攝影展覽等。作品被毛澤東紀念堂、鄧小平舊居紀念館等多家博物館收藏,為河南鄭州黃河碑林、鞏縣神墨碑林、開封翰園碑林刻石成碑。

2.教授-吳俊德

吳俊德(1940.8-)江蘇人。教授。196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物理系,留學加拿大Alberts大學三年。現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華北石油管理局任職。主要貢獻:1.電子系統可靠性的研究工作。可靠性是事物保持其性能之能力。對於任何系統來講都是一項重要的指標,電器設備和電子線路系統亦不例外。而對於工業測量和控制系統則是更加重要的了。發表的《電子元器件系統的可靠性分析》一文,用統計學的基本方法,推導出有關公式,以分析可靠性的統計規律。同時還分析了影響可靠性的諸物理量,用以定量地分析系統可靠性的規律,並給出提高其可靠性的諸可能途徑。收入《中國實用科技成果大辭典》。2.工業測量和控制系統的研究工作。發表了《以微機為中心的工業測量和控制系統》共11篇十餘萬字的系列文章,以實際套用為目的,系統地闡述了以微機為中心的工業測量和控制系統的結構原理、性能特點及研製流程,為從事工業微機測量和控制系統工作的科研人員提供了一條系統研製的可循之路。3.油田自動化及石油儀器儀表的研究工作。設計並製作了我國第一台鑽井“六筆儀”和地質儀器,國家科委將其列入《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發表有《鑽井參數顯示記錄裝置》、《地質參數監測儀》等文章。4.信息系統和軟體工程的研究工作。著有《石油鑽井資料庫系統》、《石油鑽井信息系統的研究》等文章。

3.拳擊手、賽車手-吳俊德

吳俊德(1972.7.4-)新疆人。血液里流淌著遼闊地域的情懷,年輕時做過鏟車司機,拳擊手,賽車手。在經歷了二十多年混血文化的洗禮後,於1997年2月在新疆組建了舌頭樂隊擔任貝斯手。2003年與著名音樂人馬木爾朱小龍,郭龍組建了IZ樂隊,負責東不拉,貝斯,及大三弦等民族樂器的演奏。2004年參加法國6城巡演及多場國內外大型音樂節。2007年底應杭蓋樂隊邀請,加入樂隊並擔任貝斯手,彈撥樂手,呼麥及和聲。2008年兩次赴英國進行多城巡演。在京期間,曾多次應崔健邀請,擔任貝斯手參加各個城市的多場演出。2008年組建旅行者樂隊,創作《旅行者》,《只有到那時》,《欲望之火》等膾炙人口的歌曲,並擔任主唱,負責古典吉他及彈撥樂演奏。錄製歌曲小樣,未正式發表歌曲但受到多家唱片公司及媒體的關注。旅行者的音樂加入了冬不拉,都塔爾,蘇爾迪,南蕭,蒙古三弦,新疆手鼓等民族樂器。

4.龍巖烈士-吳俊德

吳俊德(1904-1930),福建省龍巖縣(今龍巖市新羅區)城關中城中街人。1929年春參加革命鬥爭,同年秋隨工農赤衛隊編入中國工農紅軍,時任紅十二軍某部戰士。參加了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反“會剿”鬥爭、土地革命鬥爭和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0年隨部離開龍巖轉戰外地,此後失去了音訊。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追認吳俊德為革命烈士。

5.陝西扶風革命烈士

吳俊德(1901~1942),扶風縣南陽鄉閻村人。本縣西街國小畢業。民國二十一年(1932)在楊虎城開辦的西安教導團當兵,後轉入孫蔚如部177師106團機槍連任連長。他追求真理,嚮往革命,經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開始後,隨軍參戰,三十一年(1942)在山西中條山與日軍作戰時犧牲。
抗日戰爭勝利後,本縣中共地下黨人李秉禎、孫憲武史宏志、竇文德等36人,聯名為其家敬贈牌匾一面,上書“為國捐軀”。
袁致亮
袁致亮(1912~1938),本縣南陽鄉侯李村人。縣高等國小畢業,先在甄壽山學兵連當兵,後升入三原職業學校。
民國二十年(1931),考入陝西省政府警備團,是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留警備團任見習連副、連長等職。二十四年(1935)因參戰,與原部隊中共秘密黨組織失掉聯繫。二十五年(1936)任特務二團三連連長,在部隊駐地涇陽縣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經常對士兵進行愛國主義和抗擊日寇、保衛國土的教育。由於愛護士兵,公開經濟帳目,深得官兵信賴。
二十六年(1937)全面抗日戰爭開始後,部隊奔赴山西忻口與日軍作戰,收復被閻錫山失掉的懷化等地。他身先士卒,英勇奮戰,在戰鬥中犧牲。

6.安徽黃山人名

吳俊德(1873~1934年),又名榮壽,歙縣岔口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在屯溪陽湖開設“怡和”茶號,經營“屯綠”。後又陸續開設“怡春”、“永源”、“華勝”等茶號,多時達18家,茶工千餘人。精製“屯綠”數量幾占屯溪總數之半。民國7年秋,國際“屯綠”市場走俏,與外商直接交易,獲銀10餘萬兩。民國16年茶價下跌,虧損甚巨。民國18年,朱老五火燒屯溪街,吳數十幢店房悉付一炬,損失慘重,由此一蹶不振。
吳俊德先後擔任過徽州茶務總會會長,休寧縣商會會長職務。他樂於資助地方公益事業,如捐資辦教育、修橋、築路、組建救火會、獻地建公園、救濟災民等。
宣統三年(1911年)秋,吳俊德糾合地方勢力鎮壓陽湖余家莊起義。是年11月,大通軍政府派參謀長鬍孝齡率兵兩營,光復屯溪時,吳因拒派軍費而被搜捕。後胡奉命撤離屯溪,隻身乘船下行時,吳派人追拿,並將胡殺害於屯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